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件(PPT 56页)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件(PPT 56页)


社会环境
组成3
国际环境
组成5
输出
组成1
组成2 组成4
组成6
政治环境
输入 经济环境
系统的构成
6
§1.1 系统与系统工程
3. 系统的形态(系统的分类)
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自然系统是自然物等形成的系统 。 人造系统是人类为达到所需要的目的,由人类设计和建造的系统。
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
实体系统是以矿物、生物、能源、机械等实体组成的系统。 概念系统是由概念、原理、方法、制度、程序等观念性的非物质实体所组成的系统。
10
§1.1 系统与系统工程
3. 系统工程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末,英国为了防止德国飞机的突然袭击,研究雷达系 统时,创造了运筹学。随后研究飞机降落的排队问题、后勤保障的 组织问题,创造了排队论、线性规划等运筹学分支。
20世纪4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研究微波通讯网络时,初步运用 了系统工程方法,并第一次提出系统工程的概念。
❖ 前苏联:系统工程是一门研究复杂系统的设计、建立、试验和运行的科学技术。 ❖ 我国的定义:系统工程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
制造、试验和使用,规划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 工作在一定期限内收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成果。该定义有三层含义:
➢ 组织和管理的技术 ➢ 解决工程活动全过程的技术 ➢ 这种技术具有普遍性
本章主要内容
•系统与系统工程 •物流及物流系统
4
§1.1 系统与系统工程
一. 系统
1. 系统的定义
“系统”的概念来源于古代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科学总结。 “系统”一词来源于拉丁语:systema。 1937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冯·贝塔朗菲(Von Bertalanffy)提出:
“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 ,第一次将系统作为一个科学 概念进行研究。 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对系统有不同的定义。(目前40多个) 我国系统科学界对系统的定义是:
20世纪70年代,系统工程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引起世界各国 普遍重视。
11
§1.1 系统与系统工程
4. 我国系统工程的开展情况
1956年,中科院力学所建立了运筹学研究组。 1960年,成立了运筹学研究室。 60年代初,华罗庚教授推广“统筹学”、“优选法”;钱学森教授在军事系
得最佳效果 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学科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代表性的定义有
❖ 美国著名学者切斯纳(H. Chestnut):系统工程按照各个目标进行权衡,全面 求得最优解(满意解),并使各组成部分能够最大限度的相互适应。
❖ 日本工业标准“运筹学术语”中指出:系统工程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系统目标,而 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制等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技术。
控制系统和因果系统
控制系统是具有控制功能和手段的系统。
因果系统是输出完全决定于输入的系统。 7
§1.1 系统与系统工程4.系统的特征集合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的元素构成,单个元素不构成系统。 整体性:系统整体不等于各元素之和,即非加和原则,1+1 ? 2。
❖ 整体小于各组成元素之和,即 1+1<2 ❖ 整体大于各组成元素之和,即 1+1>2
9
§1.1 系统与系统工程
2. 系统工程的特征 普遍性
❖ 系统工程不限于某一特定的研究对象,各种自然的、社会的系统 都可以做为它的研究对象
全局最优性
❖ 系统工程着眼于系统的整体状态和过程,而不拘泥于局部的、个 别的部分,以系统整体的最佳为目标。
相关性
❖ 系统工程与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密切相关,离不开事物本来的性质 与特征。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1
课程内容 探讨物流系统的运筹学模型和数学方法的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模型建
立、预测、规划、控制、评价、决策等内容。此 外将对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有关问题以及物 流科学与物流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进行介绍。
课程目标 要求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掌握现代物流系统理
论,学会用运筹学和数学的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 分析、规划、评价和决策。
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是指与外界环境不发生任何形式交换的系统。
开放系统是指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有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静态系统是其固有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 动态系统是系统状态变量随时间而改变的系统。
对象系统和行为系统
对象系统是按照具体研究对象进行区分而产生的系统。 行为系统是以完成目的行为作为组成要素的系统。
2
教材 ❖《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 蔡临 宁 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参考资料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方仲民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3
❖《物流系统工程》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物流作业优化方法》 秦明森 编著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3
3
第一章 物流系统概论
相关性:组成系统的各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目的性:系统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 环境适应性:系统适应环境的能力,任何系统都存在于环境之中。 动态性:系统的发展是一个有方向的动态过程(运动是永恒的)
8
§1.1 系统与系统工程
二. 系统工程
1. 系统工程的定义
“系统工程”这个词来源于英文“System Engineering”。 系统工程属于技术类,是一门新兴横向交叉学科,目前仍在完善和发展。 系统工程主要提供一套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同时也能够促进工程活动本身获
二次大战后,美国在尖端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中,将系统工程方法 与运筹学结合起来,取得极大的成功。
1957年,美国人谷德(H.Goode)和麦克尔(R.Machol)合著了系统工 程专著,正式产生了系统工程这门新兴学科;
1961年到1972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在整体计划、设计和组织 管理中采用了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 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整体又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分 (钱学森)。
即:系统是同类或相关事物按一定的内在联系组成的整体,具有一 定的目的和功能。
5
§1.1 系统与系统工程
2. 系统的三要素
输入、处理、输出是组成系统的三个要素。
自然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