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复习讲义: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_含答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复习讲义: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_含答案

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
今天我们学习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后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建设的成果。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建国后三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前无古人的探索中出现了失误。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建设采取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发展思想和改革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重点难点】
伟大的历史转折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知识梳理】
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时间:1978年底
②内容:确定_____________、开动脑筋、___________、团结一致
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______
③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__________,成为实行____________和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①定义
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在坚持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中不
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进行改革,目的在于发展_________,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实质是社会
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调节和发展
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目的:解决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的问题,发展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过程:1978年,________(凤阳县小岗村)、________省首先试行包产到组、_____________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意义:调动_______________,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

农村
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_,把企业搞活。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

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_______________共同发展。

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极大地解放了社会_________,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推动了国民
经济的高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①邓小平南方讲话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提出“____________”,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___________
②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③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基本建立
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的创办
①定义:“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经济特区的建立
我国先在_______、_________两地试办“出口特区”,准备在取得经
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两地设置。

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我国
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_________ 经济特区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_______、_________、福州、广州等14个
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环渤海
地区又相继开放
中国政府还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
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3.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

______________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4.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___________、沿海开放
城市、__________、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思维拓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

请依据图片信息说明面对世界经济发展大潮我国采取哪些重大举措,并分别指出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课后检测】
1.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
金凤凰。

”这段话描述的是
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
C.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2.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率总额增长1%,
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

这一规定的主要
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3.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的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
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

”其中的“新局面”是指
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C.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江泽民在香港“2001年《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宣布:“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这一时期中国采取的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重大举措是A.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加人世界贸易组织D.参加20国集团峰会
参考答案:
【思维拓展】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全面开放,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课后检测】
1.A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现代经济体制改革。

从题干中规定看,它强调的是企业工资与经济效益的浮动比率,重在调动企业发展效益;经济改革中效率优先的问题,降低工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经济发展增长速度与国民收入没有同步增长,颁布该规定的背景是当时公有制体制下企业效益低下,A、B、D三项的观点不符合题干材料信息。

故选C。

3.B 4.D 5.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