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专题--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专题--


【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盆栽的天竺葵,25%氢氧化钠溶液,酒精, 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 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小锥形瓶,玻璃罩, 玻璃槽。 方法步骤 1. 将生长旺盛的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进行饥 饿处理。 2. 用两个小锥形瓶装水,分别插上两枝天竺葵。 3. 再准备两个玻璃罩,两个水槽,一个水槽装25%氢 氧化钠溶液(1),另一个装同样多的清水(2) 。 把第一步的两枝天竺葵放进玻璃罩的水槽中。 4. 把整个玻璃罩装置,放在光照下几小时。 5. 分别在(1)(2)装置中取叶子进行酒精脱色、清 水漂洗、碘液显色。
【实施计划】 设计好表格,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时间 /分 环境 明亮 阴暗
2
3
4
5
6
7
8
9
10
11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和交流】 各小组交流探究结果,如果结论不一致,则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其原因。
注意事项: 1、在制备装置时,装置不宜过高,因为在进行光照 时,如果装置过高,一侧就会产生阴影,会对实验 结果产生影响。 2、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避免噪声影响实验动物的 反应。
【讨论】 1、你们测定的数据与第38-39页附表中的数据有差别 吗?原因是什么? 2、你们测定的数据与其他小组的数据相同吗?如不 同,原因是什么? 3、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应当怎样做?
5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 唾液都有关系。
注意事项: 1、不要让氢氧化钠液体进入放有天竺葵的小锥形瓶 中。 2、实验过程中会用到氢氧化钠液体,要特别提醒学 生不要让皮肤接触到它。如果皮肤不慎沾有氢氧 化钠溶液,应尽快用清水清洗4-5min。
4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4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提出问题】 某种食物中含有多少能量?比较两种食物 (如花生、核桃)中哪个含能量多? 【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 因素对黄粉虫会有影响? 2、如何保证黄粉虫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光照因素 引起的? 3、为什么要用10只黄粉虫做实验?用一只做实验能 行吗? 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2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背景知识】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自然界中 的绿色植物可以直接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 用制造有机物,其他生物大多都是直接或 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物来维持生命活动 的。 【提出问题】 植物是否能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作出假设】 植物可以在光下制造淀粉。
1
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 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 作出假设的依据:在比较阴暗的地方(如 粮仓的粮食堆里)看到了黄粉虫,且黄昏 后活动较盛。
【制定计划】
实验思路: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 的黄粉虫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黄粉虫多。如果 暗环境中黄粉虫多,则说明假设可能是正确的。 材料用具:托盘、10只黄粉虫、沙土、纸板、玻璃板、镊子 实验装置:在托盘内铺上一层沙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 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 的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选取大小均匀,活动力强的黄粉虫10只(提前培养于阴 暗环境中一段时间。) 2、在横轴中线的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黄粉虫,静置2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黄粉虫数目,统计10 次。
【制定计划】
提示 1、可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如花生种子和核桃种子 3、1ml水每升高1度,需要吸收4.2焦的热量
材料用具: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天平、花生种子、核桃 种子、镊子、细铁丝、锥形瓶、量筒、滴管、火柴。 方法步骤: 1. 取一只100ml锥形瓶,注入40ml水,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2. 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要浸入水中, 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3. 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定水温。 4. 称一粒干燥花生种子和一粒核桃种子的质量,将这粒种子 放在火焰上点燃。 5. 将刚刚燃烧的花生种子尽快放到锥形瓶底部。待这粒花生 种子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
【讨论】 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遮盖 一面可以吗?
3、脱去叶绿素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什 么?叶片颜色如何变化?
3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作出假设】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制定计划】 方法步骤 B C A 1. 切取新鲜馒头,分成大小相同的A、B、C3块,将 A、B块分别用刀细细切碎(模拟牙的咀嚼),C 不作处理。 2. 取唾液(难点):取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 内含一块消毒棉,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 消毒棉,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 实验设置与结果
探究实验目录
1
2
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3 4
5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 1
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背景知识】 黄粉虫,又叫面 包虫,喜群居,生性 好动,其蛋白质含量 丰富。 这种小动物似 乎总生活在阴暗的角 落里。那么,光照是 否会影响黄粉虫的分 布呢?
【实施计划】 设计好表格,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种子 花生 核桃
水量 种子质量 燃烧前的水温 燃烧后的水温 测定出的热量 (克) (毫升) (℃) (℃) (焦)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和交流】 各小组交流探究结果,如果结论不一致,则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其原因。
各小组交流探究结果,如果结论不一致,则在 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其原因。
注意事项: 1、唾液最好是纯净的。口腔中含一小口水,虽然较 容易产生唾液,但其浓度无法把握,所以用量就 不好控制,很有可能影响实验的效果。 2、避免碎屑粘在试管壁上。可以用药勺将馒头碎屑 放入试管中;也可以将细纸条折成“V”形,将碎 屑放在里面,然后放入试管。 3、用量筒、滴管测量及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时,要防 止唾液对2号试管的污染。如果按顺序进行操作, 则1号试管操作完毕后,要将用具进行清洗,再操 作2号试管;也可先操作2号试管,再进行1、3号 试管的实验,最后对用具进行清洗。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初中生物 探究实验
主讲人:关朝斌
验证性实验
生物实验
探究性实验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作出假设:需要根据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来进行。在科学 实验中,不能盲目地作出假 设,任何假设都应该有一定 的依据。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 件都相同的实验。(单一变量原则) 重复实验: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实 验结果应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排除偶然因素 的影响。
【实施计划】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在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掉二氧化碳 的(1)装置中植物叶片碘液显色不变蓝,没有 产生有机物淀粉,而在有二氧化碳的(2)装置 中植物叶片碘液显色变蓝,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证明在有二氧化碳的装置中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表达和交流】 各小组交流探究结果,如果结论不一致,则在 小组内进行讨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 3、用碘液来检验叶片中是否有新的淀 粉产生。
材料用具: 盆栽的天竺葵; 黑纸片,曲别针,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 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 酒精,碘液,清水。
【制定计划】
方法步骤 1. 将生长旺盛的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进 行饥饿处理。 2. 选取一个叶片,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 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或用 100W日光灯照射(离叶片15cm左右为宜)。约6 小时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遮光黑纸片。(对 照、单一变量) 3.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约10min),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 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4. 将酒精灯轻轻挪出来,然后熄灭; 5. 取出黄白色的叶片并用清水漂洗,然后平铺在 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放置约5min。 6. 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
编 号 相同馒头 加清水 (ml) 加唾液 (ml) 搅拌 保温 (37℃) 加碘液 (滴) 现象
1
2 3
A(碎)
B(碎) C(块)
0
2 0
2
0 2

√ ×
10min
10min 10min
2
2 2
【实施计划】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和交流】
【实施计划】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见光部分 遇碘液变蓝,而被黑纸片遮光的部分遇碘不变蓝, 证明见光的叶片部分含有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 的产物,这个实验同时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 要条件。 【表达和交流】 各小组交流探究结果,如果结论不一致,则在 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其原因。
注意事项: 1. 本实验需要使用酒精灯。虽然已经向学生说明并 嘱咐过酒精灯的用法,但是为了预防万一,实验 室要准备几条较大的湿毛巾,一旦实验中出现酒 精燃烧现象,即可用湿毛巾盖上燃烧的酒精。 2. 在小烧杯中放入酒精的量,应恰好浸没叶片。太 少实验效果不好,甚至出现酒精耗尽、叶片也不 变色的现象;太多会浪费酒精。 3. 在隔水加热酒精去除叶片的绿色时,一定要提醒 学生注意,叶片一旦变色,就要停止加热,并按 照先后顺序解除实验装置。要用镊子将小烧杯从 大烧杯中取出;用镊子拿掉石棉瓦,以防烫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