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学成像基础

光学成像基础

Snell折射定律
n sin i n sin i i u i u
P sr r sin sin i sin u P s r r sin sin i sin u
13
正弦定律
3.2.1 单个折射球面成像
将以上公式进行改写整理,可以得到:
f n f n
二者之比为:
17
3.2.1 单个折射球面成像
这样,物像距公式可以用焦距表示为:
f f 1 s s
(3-3)
式中各量的正负号与具体的约定有关。P13 公式 3-3 是单个折射球面 轴上物点 的物像距计算公 式(也就是物像沿光轴方向的距离约束关系),如 果要考虑 轴外物点 的成像,还有一个放大率的问 题…
所谓同心光束,是指各光线本身或其延长线交 于同一点的光束。 理想光具组:一个能使任何同心光束保持同 心性的光具组。换句话说,就是满足理想成 像要求的光具组。
3
3.1 物像基本概念
可以证明,理想光具组具有以下性质: 物方每个点对应像方一个点(共轭点); 物方每条直线对应像方一条直线(共轭线); 物方每个平面对应像方一个平面(共轭面)。 物方和像方之间的这种点点、线线、面面的一一 对应关系,称为共线变换。
注:除个别特殊的共轭点外,球面是不能成像的, 但是若将参加成像的光线限制在光轴附近,即所谓 “傍轴光线”,则近似成像是可能的。 11
3.2.1 单个折射球面成像
折射球面 球半径 r 折射率n,n’
任务:寻求任 意 入 射 线 QM 经球面折射后 的出射线MQ’ 单个球面的折射
12
3.2.1 单个折射球面成像
(3-2)
15
3.2.1 单个折射球面成像
3-2式表明,对于任意一个 s,有一个 s ,它与 角无关。
也就是说,在傍轴条件下,轴上任意物点Q 皆可成像于
某个 Q点。 s称为物距,s’称为像距。 物像距公式也可以利用物方焦距 f ,像方焦距 f 来表示。轴上无穷远像点(s )的共轭点称 为物方焦点 F (第一焦点或前焦点);它到顶点O 的距离是物方焦距 f(第一焦距或前焦距)。
6
3.1 物像基本概念
7
3.1 物像基本概念
实物与虚物: 如果入射的是发散同心光 束,则相应的发散中心Q称为实物;如果 入射的是会聚的同心光束,则相应的会 聚中心Q称为虚物。
实像与虚像:若经过光具组出射的光束 是会聚的,称像点Q’为实像;若出射同 心光束是发散的,称像点Q’为虚像。
8
3.1 物像基本概念
3.1 物像基本概念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成像效果?
以水为镜的物像倒影
非平面镜的物像关系
1
3.1 物像基本概念
成像过程
光具组映射
理想
物方
非理想
像方
光具组 :由若干反射面或折射面组成的光学系统。如平 面镜(一个反射面)、透镜(两个折射球面)以及更复 杂的光学仪器。
2
3.1 物像基本概念
理想成像:理想成像要求空间每一点都 能严格成像,即物方的每个同心光束转 化为像方的一个同心光束。
18
3.2.1 单个折射球面成像
傍轴物点P点的成像问题
如果将物点绕球心 C转过一个很小的角度 Φ,Q和 Q’将分 别转到P和P’,由于球对称性,P和P’必然也是共轭点。小角 度是任意的,所以可以看作平面∏上的点都成像在(只限于 傍轴区域)上。∏和∏’这样一对由共轭点组成的平面叫做共 轭平面。其中∏ 叫物平面, ∏’ 叫像平面 。
实际中几乎不存在理想光具组,但是,共轴球面 组在傍轴条件下近似满足理想成像要求,理想光具 组的概念正是以此为原型,经抽象概括和理想化而 得来的。
平面反射镜是个特例,但 是由于其放大率恒等于 1 , 实际价值不太大。
平面镜严格的实物成虚像
10
3.2 共轴球面组傍轴成像
大多数光学仪器是由球心在同一直线上的一系列 折射或反射球面组成的,这种光具组叫做 共轴球面 光具组,各球心的连线叫做它的光轴。
垂直于光轴的不同平面内,横向放大率一般不等。
5
3.1 物像基本概念
物点与像点: 如果一个以 Q 点为中心的同心光束经光具 组的反射或折射后转化为另一以 Q’ 点为中心的同心光束, 我们说光具组使QBiblioteka 像于Q’ 。称Q为物点,称Q’为像点。
物点
像点
物方与像方:由物点组成的空间叫做物方(物空间), 由像点组成的空间叫做像方(像空间)。
14
3.2.1 单个折射球面成像
用公式表示傍轴条件为: h2 s 2 , s2 , r 2
这样,在傍轴条件下,公式可以化简为:
s2 s 2 2 2 2 2 n (s r ) n (s r )
(3-1)
上式开方取倒数后除以r,可以得到单个折射球面的 物像距公式:
n n n n s s r
16
3.2.1 单个折射球面成像
相应地,轴上无穷远物点( s )的共轭点称 为像方焦点 F ’(第二焦点或后焦点);它到顶点 O的距离是像方焦距 f’(第二焦距或后焦距)。 将 s 和 s 分别代入3-2式,可以得到物方 焦距 f和像方焦距f’的表达式为:
nr nr f , f n n n n
虚物如何理解?来自真实发光点的光束当然不会是会聚的,
虚物一般出现在几个光聚组联合成像的问题中。
中间像Q1’是透镜L2的虚物
由于实物、虚物,实像、虚像的存在,物方和像方两个空 间实际上是重叠在一起的。所以,区分是物方还是像方,不 是看它在光具组的前后,关键是看它与入射光束联系还是出 射光束联系。
9
3.1 物像基本概念
s2 s2 1 1 2 2 4r sin ( )[ 2 2 ] 2 2 2 n (s r ) n (s r ) 2 n (s r ) n (s r )
可见,给定s 和 ,可以计算出s’。由于s’与 有关,所以不能保持同心光束的同心性。只有 把光束限制在傍轴范围内,s’与 才无关。
物方和像方的点不仅一一对应,而且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 将发光点移到原来的像点位置,并使光线沿反方向射入光具组, 则像会出现在原来的物点位置。这样一对互相对应的点称为共 轭点。
4
3.1 物像基本概念
如果理想光具组是轴对称的,除上述三点外,还 具有下列性质: 光轴上任何一点的共轭点仍在光轴上; 任何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共轭面仍与光轴垂直; 在垂直于光轴的同一平面内横向放大率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