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认识视角下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属性研究_姚绩伟

不同认识视角下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属性研究_姚绩伟

(总第82期) Journal of 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 Sci.)General No. 82文章编号:1008-7826(2013)04-0068-05不同认识视角下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属性研究姚绩伟1 , 丁秀诗1 , 梁金辉2 , 许文鑫3 , 王占坤3(1..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2.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 10191; 3.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摘 要:后奥运时代尤其是《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颁布实施以来,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问题已成为国家政府深切关怀和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进行客观认识和准确定位将有助于其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基于政府视角,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应是一个政府科学决策、积极主导、正确引导、相对支持、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的公共服务提供过程;基于新公共服务视角,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既是一项惠及全民的服务,同时又是一项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其应具备将公民置于整个服务体系的中心位置和强调为公民服务的属性;基于公众合理期望视角,强调广大公众应以一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阶段性特征为现实前提,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享有的同等权利、水平均等和机会公平等进行理性期望.关键词:社区体育公共服务 ; 基本属性 ; 政府职能转变 ; 公众体育权益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 BOn the Basic Attribute of Community Sports’ Public Service under theDifferent PerspectiveYAO Ji-wei1 , DING Xiu-shi1 , LIANG Jin-hui2 , XU Wen-xin3 , WANG Zhan-kun3(1.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411201, China;2.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3.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17, China)Abstract: In the Post-Olympic Era, community sports’ public service has become one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ssues that our nation and government show loving care for it and the social pay widespread attention to it, especially since the issu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plan (2011-2015)”. It will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its service system if we make an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and accurate location to the basic attribute of community sports’ public servi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community sports’ public service is a providing process and these services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al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positive leading, correct guidance, relative support, change of function, and reduce of decentralization. Based on the new perspective of the new public service, it should have the attribute, which can put citizens at the center of the whole service system and show emphasis to service for citizens, for community sports’ public service is not only a benefit of universal service, but also a social elemental public service.Based on public perspective of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it emphasize that general public enjoy equal rights, equal and fair opportunity to make rational expec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s gradual features .Key words: community sports’ public services ; basic attribute ; change of government function ; sport rights of the public收稿日期: 2013-06-20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CTY009);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12C0134);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课题(13NDJC126YB)作者简介: 姚绩伟(1976-), 男, 湖南省邵阳市人, 副教授.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唯金牌论”思想的长期影响,致使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尤其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匮乏,资源稀缺,大众体育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国民尤其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已深陷尴尬境地,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问题已成为国家政府深切关怀和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作为体育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一种尊重广大公众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公众基本体育权益和满足公众多元化体育需求的新型公共服务. 实践表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快速健康发展与公众生存质量、国民生活幸福及社会和谐等息息相关,若不对我国当前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进行客观认识和准确定位,其后续体系建设与完善亦只能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鉴于此,从政府积极主导、科学引导、相对支持、职能转型、简政放权和公众合理期望以及新公共服务理念等视角出发,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进行客观认识和准确定位,将有助于我国现阶段城乡的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社区体育活动组织、社区运动健身指导和社区体育运行管理等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城乡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动力机制、法规制度、均等化路径和绩效评价等后续研究得以顺利进行与纵深发展.1 不同认识视角写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属性1.1 基于政府科学决策、积极主导、正确引导和相对支持视角下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最重要的公共组织,具有公共性和强制性特征,承担着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及文化等各种公共事务的重大责任[1]. 由于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存在失灵现象,且一些公共服务提供完全超出市场组织的能力范围,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来提供公众所需的公共产品,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中部分体育产品的提供亦不例外. 尽管政府责无旁贷,但其职能仍然只能是服务,而非掌舵. 因此,政府的属性和公共服务的特性决定了政府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当然主体,但不是绝对主体. 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经验表明,政府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与发展中责任重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责任主要包括社区体育公共政策、法规与制度的制定;社区体育公共场馆、场地及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经费募集与投入;体育活动组织与健身指导开展等. 毋容置疑,政府是在充分考量我国经济社会阶段性特征和总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以其现有的基本财政实力和可能提供的基本政策支持等为必要前提,客观地确定政府提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能力与范围,向全体社会公众提供最基本的、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体育公共服务,该类服务主要是保障公众的体育公共利益和体育公共需求等得以合理实现和满足,确保公众最基本的、最根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在现代社会,不管政府的组织形式如何,其基本职能都无一例外地涵盖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的内容[2]. 由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以政府为主,因此,责任政府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职能就应表现为科学决策、积极主导、正确引导、相对支持和合理扶持等,这是因为政府提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全体社会公众的福利水平和生存质量及发展状况. 政府通过科学决策和积极主导,并不断拓展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资金渠道,创新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物品的供给模式,建立和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监控制度,创新运行规则以提高服务组织运作绩效等方式,能有效提高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3]. 但实践告诉我们,政府如全面介入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如导致责权不分,该管的投入精力不多,不该管的过分统摄. 政府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过多的干预完全没必要,但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与发展中完全排斥政府的作用也不可取. 因此,强调政府的科学决策、积极主导、正确指引、相对支持和有效扶持等作用,是正确认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属性的重要逻辑起点和关键环节.1.2 基于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视角下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理论上,大部分体育公共服务均可交由市场生产,再通过政府购买,从而向公众提供符合并满足其需求的各种体育产品. 然而,并不是一切体育公共服务都要通过政府购买,只有在政府直接生产效率不高或供给不足时,才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且政府购买的体育公共服务一般只是一些准体育公共服务,这些准体育公共服务一般由社会组织生产并负责提供. 因此,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为政府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过程中进行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提供了良好契机.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新理念、新机制和新方法,在推动地方政府建设、增加社会福利供给、发展社会组织、拓展公共服务的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作为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正被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广泛实践于社会公共服务的多个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 基于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的视角,即要理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及社会间的关系. 通俗来说,职能转变就是要让政府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中变成“掌舵者”,而非“操盘手”;简政放权,即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能做好的,交给社会,政府要做的就是管住、管好其应该管的事. 有学者指出,我国体育应该从解决根本问题入手,逐步脱离以国家政治目标为主的发展方式,转而迈向以公民体育权利得到合理保障为基本前提的公共体育发展方式[5].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理念的提出与国家的自博弈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体制对诸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等各类公共服务的合理实现影响重大,一方面,以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和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等原因,造成政府难以承担的城市、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职责,如今则应由政府来积极主动承担;另一方面,包揽一切社会体育公共事业的政府管理体制向有限政府管理体制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在这场转型中,政府如何简政放权,又该如何界定那些其自身必须承担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职责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此以来,普遍性、惠及全民和真正意义上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实现就会拥有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而政府对关涉到公众身心健康的社区体育公务服务发展则应向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自由度,以选择交给更多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市场组织和机构、企事业单位组织和机构等进行科学运作,并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进行合理补充. 基于政府职能转变这一角度,厘清并定位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是落实民生体育问题的工作重点,是完成当前我国政府职能成功转型并建立完整意义上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是逐渐建设和形成惠及全民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举措. 为了增加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应该运用市场化和社会化手段,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源参与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逐步形成政府、社会非营利组织和市场商业性组织的多元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格局[6]. 因此,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和真正意义上的简政放权,对建设和完善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3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新公共服务(New Public Service)理论将四个传统理论(即“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会理论”、“组织人本主义和新公共行政”和“后现代公共行政”)作为公共服务基本属性理解的思想源泉和认识基础,其将公民置于整个治理体系的中心位置,强调公共管理的本质是为公民服务,即公共服务是真正的服务而非掌舵,极力推崇公共服务精神,旨在极大提升公共服务的神圣尊严和宝贵价值,关注并重视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重视政府与社区、公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共治[7]. 鉴于此,我们认为,基于新公共服务视角,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既是一项惠及全民的服务,同时其又是一项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换而言之,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既是大众化的服务,同时其又是基本服务. 有学者指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体育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 不难看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强调一切从社区公众的生存权和生存质量出发,突出政府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大力支持或扶持的作用,着力突显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不仅仅只为特定的、少数的人群所提供一项或一类服务,而是社区公众或大多数人均可普遍享有的一项或一类基本服务.与此同时,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的体育产品或服务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从中观层面来看,其涵盖社区体育场馆设施服务、社区体育健身指导服务、社区体育活动组织服务、社区体育信息发布服务、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服务和社区体育运行管理服务等分支产品. 而微观层面上,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体育产品,如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建设、开放使用和维护保养等,又包括非物质方面的体育产品,如社区内日常性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开展、体育技能培训、体育知识传授、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志愿者组织及队伍建设等. 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非物质层面,一切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的体育产品,其本质上均具有一般公共物品所具备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基本特性,同时其还拥有纯公共性、非营利性、自主性和福利性等特征. 服务型政府就是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政府,其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9]. 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出发,社会公众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无差异性的享有需求,决定了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均有正当权利享有社区内的一切体育公共产品,且他们在享有时均要求所提供的具体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内容能满足其实际需求并得到质量上的保障,即所提供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应该是有效的、优质的. 唯有此,才能保证公众能长久和持续地获得社区体育公共服务. 因此,基于新公共服务视角,合理借鉴其在政府价值取向、政府角色、政府核心力和治理过程等方面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益启示[10],并将该理论的核心思想运用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强调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和树立政府为民服务的良好社会形象.1.4 基于公众合理期望视角下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育公共服务的价值取向是为公众提供优质、差异化但相对均等的公共服务,以保证广大公众的体育权益[11]. 公众在获得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时期望自身享有同等权利,同时也期望政府在提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时能公平、公正地对待及满足其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使其享有的机会和享有的水平能够趋于合理和均等.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分城市、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三种类型[13]. 诚然,由于我国现阶段城乡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的客观存在,势必导致全体公众期望能够绝对均等、均衡地享有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只能成为一种奢望. 从政府行政的原始初衷来看,一个责任政府最基本的职责就是要关注每一位公众的生存和发展,重视民生,但公众自身也需对政府绝对均等化和均衡化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能力进行理性考量,不能超出合理期望的范围. 不容否定,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始终是以满足全体公众的实际体育公共需求为终极目标,但由于任一个体的自身特征和状况差异甚大,导致其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层次性和多元化需求也不尽相同,社会公众要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须做到完整意义上的均等化和均衡化也只能是勉为其难和不切实际.鉴于此,我们认为,我国现阶段相对均等和均衡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只能建立在公众合理期望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加强公众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即强调公众的体育权利得以合法保障、体育利益得以合理实现和体育需求得以客观满足;另一方面,加强公众人权的保护,即保障公众广泛参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权利、责任、义务和自由,并肯定其作用,唯有此,相对均等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才能变得越来越真实. 与此同时,由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概念具有“公共性”、“福利性”、“自主性”、“社会性”、“供给主体多元性”和“政府主导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政府在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和基本性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中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以及其在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核心主导地位. 有研究指出,资源投入规模、政府供给效率和服务公平度是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机制,因此,完善公共财政供给体制、确保弱势群体体育权利和缩小城乡之间服务差距等是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合理路径[12]. 鉴于此,政府应当把全体公众的公共利益作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逻辑起点和最终落脚点,集中精力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法规建设、制度完善、有效供给、模式改革创新、绩效评价、监督反馈、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等各项具体事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使公众对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逐渐步入合理期望的轨道,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公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2 结束语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属性的客观认识和准确定位,需以厘清和处理好政府、社会和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前提. 政府方面,强调国家及地方政府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科学决策、积极主导、正确指引、相对支持和有效扶持等作用和职能转变及简政放权等理念,让政府真正成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与发展的掌舵者和护航者;社会方面,强调社会力量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应尽义务及责任、竭尽所能和适时补给等理念与作用,突出以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体育志愿者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自主自给为重要前提,大胆启用社会化和市场化机制,并依靠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来弥补政府提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不足,对政府职能有效转变和体育公共行政改革给予推波助澜;公众方面,强调广大公众应以一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阶段性特征为现实前提,以有限范围为准则,对基本型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和发展型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进行合理期望,注重自身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参考文献:[1] 易剑东. 中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J]. 体育学刊, 2012, 19(2): 1-10.[2] 刘庆山.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2(3): 24-26.[3] 谷礼燕.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改革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1(1): 24-27.[4] 戴俭慧, 高斌. 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行为分析[J]. 体育学刊, 2013, 20(2): 35-38.[5] 董传升. 论中国体育发展方式的公共转向: 从国家体育到公共体育[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36(1): 14-19.[6] 曹可强, 俞琳. 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J]. 体育学刊, 2010, 17(10): 22-25.[7] 朱满良, 高轩.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 缘起、争辩及启示[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0, 14(4): 64-67.[8] 孔祥.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及实现路径[J]. 体育与科学, 2011, 32(4): 66-71.[9] 蒋立兵, 李永安, 郑军红.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以武汉市为例[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36(3): 298-302.[10] 李松林.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J]. 理论月刊, 2010, (2): 88-90.[11] 刘亮.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溯源与再认识[J]. 体育学刊, 2011, 18(3): 34-40.[12] 刘亮.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 体育科学, 2013, 33(1): 10-16.[13] 王凯珍, 赵立. 社区体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责任编辑:钟国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