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络学-足太阴脾经

经络学-足太阴脾经


17.食窦 Shí dòu (SP 17)
【定位 Location】 在胸外侧部,当第五肋 间隙,距前正中线6 寸。 食窦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肋间外肌。浅层布有 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胸腹壁静脉。深层有胸 长神经的分支,第五肋间神经和第五肋间后动、 静脉。 【主治 Indications】 1.胸胁胀痛。 2.腹胀肠鸣,翻胃,噫气,水肿。 【刺法 Method】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隐白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甲根。布有足背内 侧皮神经的分支,趾背神经和趾背 动、静脉。 【主治 Indications】 1.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 2. 腹胀,呕吐,泄泻。 3.癫狂,多梦,惊风。 【配伍 Prescription】 1.配三阴交、关元、血海、天枢,治月 经过多,月经不调。 2.配脾俞、胃俞、足三里、天枢,治腹 胀、腹泻。 【刺法 Method】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 指之端内侧,上结于 内踝;其直者,结于 膝内辅骨,上循阴股, 结于髀,聚于阴器。 上腹,结于脐,循腹 里,结于肋,散于胸 中;其内者,着于脊。 (《灵枢· 经筋》)
(三)足太阴脾经腧穴(本经共21穴)
1【隐白】* Yǐnbái (SP 1) 井穴
【定位 Location】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 趾甲角0.1寸
11.箕门 Jīmén (SP 11)
【定位 Location】 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 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箕门
【 层 次 解 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 → 皮下组织 → 股内侧肌。 浅层布有股神经前皮支,大隐 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股动、静 脉,隐神经和股神经肌支。 【主治 Indications】 1.腹股沟肿痛。 2.小便不利,遗尿。 【刺法 Method】 避开动脉,直刺0.5~1.0寸。
项目四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一、足太阴脾经经脉
(一)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 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 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 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 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 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 三寸,布胸胁。 《灵枢· 经脉》
1.妇科疾病 2.肠鸣腹胀,泄泻,便秘。 3. 失眠,眩晕,湿疹。 4.下肢痿痹,脚气。 【配伍 Prescription】 1.配归来、太冲,治疝气偏坠。 2.配血海、气海、关元、支沟,治月 经不调,痛经。 【刺法 Method】 直刺1.0~1.5寸;孕妇禁针。
7.漏谷 Lòugǔ (SP 7)
2.大都 Dàdū (SP 2) 荥穴
【定位 Location】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 趾本节(第一跖趾 关节)前下方赤白 肉际凹陷处 。
大都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第一趾骨基底部。 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固有神经, 浅静脉网,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 或属支。 【主治 Indications】 1.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 2.热病无汗,心烦,体重肢肿。 【刺法 Method】 直刺0.3~0.5寸
2.足踝肿痛。 【刺法 Method】 直刺0.3~0.5寸
6.三阴交* Sānyīnjiāo (SP 6) 足太 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定位 Location】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
三阴交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 长屈肌。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 内侧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深 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主治 Indications】
【定位 Location】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 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 漏谷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趾 长屈肌→胫骨后肌。浅层布有隐神 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和大隐静脉。深 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主治 Indications】 1.腹胀,肠鸣。 2.小便不利,遗精,水肿。 3.下肢痿痹。 【刺法 Method】 直刺1.0~1.5寸
16.腹哀 Fùāi (SP 16) 足太阴、 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Location】 在上腹部,当脐中 上3寸,距前正中 线4寸。
腹哀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腹横肌。浅层布有 第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外 侧皮支和胸腹壁静脉的属支。 深层有第七、八、九胸神经前 支的肌支及伴行的动、静脉。 【主治 Indications】 腹痛, 便秘,痢疾,消化不良。 【刺法 Method】 直刺0.5~1.0寸。
13.府舍 Fǔshè (SP 13) 足太阴、厥阴、 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Location】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 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 中线4寸。
府舍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 横肌。浅层布有旋髂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和第一腰神经前支的外 侧皮支。深层有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和第一 腰神经前支的肌支及伴行的动、静脉。 【主治 Indications】 腹痛,疝气,腹满积聚。 【刺法 Method】 直刺0.5~1.0寸。
14.腹结 Fùjié (SP 14)
【定位 Location】 在下腹部,大横下1.3 寸,距前正中线4寸 腹结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浅 层布有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 胸腹壁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十、十一、十二胸神 经前支的肌支及伴行的动、静脉。 【主治 Indications】 1.腹痛,泄泻,便秘,痢疾。 2.疝气。 【刺法 Method】 直刺1.0~1.5寸。
5.商丘 Shāngqiū (SP 5) 经穴
【定位 Location】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 中,当舟骨结节与内 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商丘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内侧(三角)韧 带→胫骨内踝。浅层布有隐神经, 大隐静脉。深层有内踝前动、静 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Indications】 1.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疾。
10.血海* Xuèhǎi (SP 10)
【定位 Location】 屈膝,在大腿内侧, 髌底内侧端上2寸, 当股四头肌内侧头 的隆起处。
血海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股内侧肌。浅层 布有股神经前皮支,大隐静脉的 属支。深层有股动、静脉的肌支 和股神经的肌支。 【主治 Indications】 1.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经闭。 2.湿疹,瘾疹,丹毒。 3.股内侧痛。 【配伍 Prescription】配三阴交、 曲池,治风疹。 【刺法 Method】 直刺1.0~8) 郄穴
【定位 Location】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 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 陵泉下3寸 。 地机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比目 鱼肌。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 侧皮支和大隐静脉。深层有胫神 经和胫后动、静脉。 【主治 Indications】 1.腹痛,腹胀,泄泻,水肿,小便 不利。 2.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3.腿膝麻木、疼痛,腰痛。 【配伍 Prescription】配肾俞、 关元、血海,治月经不调。 【刺法 Method】 直刺1.0~1.5寸。
(2)循行特点 体表路线 大趾→下肢内侧中、前缘→胸腹第三侧线。
体内联系
属脾,络胃 。并与心、咽、舌联系。
2.足太阴经脉病候
《灵枢· 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 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 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 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 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 指不用。 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9.阴陵泉* Yīnlíngquán(SP 9)合穴
【定位 Location】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 髁后下方凹陷处 。 阴陵泉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半腱肌腱→腓肠肌 内侧头。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 侧皮支,大隐静脉和膝降动脉分支。 深层有膝下内侧动、静脉。 【主治 Indications】 1.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 利或失禁。。 2.阴茎痛,妇人阴痛。 3.膝痛 【配伍 Prescription】 配水分、中极、足三里、三阴交, 治癃闭,腹水。 【刺法 Method】 直刺1.0~2.0寸。
(二) 足太阴络脉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 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 胀。取之所别也。 (《灵枢· 经脉》)
(三) 足太阴经别
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 结于咽,贯舌本。 (《灵枢· 经别》)
(四)足太阴经筋
12.冲门 Chōngmén (SP 12) 足太阴、 厥阴经交会穴
【定位 Location】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 骨联合上缘中点3.5 寸,当髂外动脉搏动 处的外侧。
冲门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髂腰 肌。浅层有旋髂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十一、十二胸 神经前支和第一腰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深层有股神经,第 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和第一腰神经前支的肌支,旋髂深动、 静脉。 【主治 Indications】 1.腹痛。 2.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 【刺法 Method】 直刺0.5~1.0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