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第三章1杨氏双缝干涉
大学物理第三章1杨氏双缝干涉
§3.1 “分波前法”获得相干光——双缝干涉
一. 杨氏双缝实验
二. 强度分布规律
§3 .5 光程与光程差
一.光程
二.透镜的等光程性
作业: 3.2、 3.6、3.7、3.16
光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古老是指人类在很早就开始研究光现象, 年轻是因为光学仍然是前沿学科, 根据光学原理发展的新技术仍然层出不穷, 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激光器的发明。
即场矢量 E 和 H 的传播。在这两个矢量中,
对人的眼睛或感光仪器(如照相底版、热电偶)等
起作用的主要是电场矢量 E,
因此,以后提到光波中的振动矢量时,
用 E 矢量来表示,称为光矢量或称电矢量。
设两个同频率单色光在空间
某一点P 的光矢量分别为 E 1
E 2
E 1 E 1c 0 ot s1 ( k 1 r 1 )
普
通
·
光
·
独立(不同原子发的光)
源
独立(同一原子先后发的光)
由于原子发光具有上述特征, 所以在光的干涉现象的研究,从实际到理论, 获得相干光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 本章的内容, 除了利用干涉的一般原理对光的干涉现象 进行分析外, 主要就是说明获得相干光的原理和实际装置
2. 光干涉的强度分布规律
光波是电磁波,传播着的是交变的电磁场,
E 1 E 1c 0 ot s1 ( k 1 r 1 )
E 2 E 2c 0 o t s2 ( k 2 r 2 )
p
1 r1
·
· r2
·
E E E
2
1
2
EEcots ()
21 (k 1 r 1 k 2 r 2 )
0
E 2 E 2 E 2 2 E E c os
0
10 20 10 20
1. 实验装置
E
S1 S
S2
如图,在普通单色光源后放平行放置两个屏,
靠近光源的屏上开一长狭缝 S ,相当于一线光源, 在另外一个屏上开两个与S 都平行的长狭缝S1和S2,
双缝的距离很小,在双缝后放置一屏幕 E
2. 实验现象
E
S1 S
S2
当光源照射狭缝 S 时, 在屏幕 E 上出现一系列稳定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I I m I a 1 x I 2 2 I 1 I 2 (k=0,1,2,3…)
▲相消干涉(暗) (2 k 1 ),
I I m I i1 n I 2 2I 1 I 2 (k=0,1,2,3…)
III2IIco s
12
12
21 (k 1 r 1 k 2 r 2 )
光强 I 随相位差 Δφ 的变化情况如图:
所以这种获得相干光的方法称作分波阵面法。
2. 实验解释
E
由S1和S2 射出的光波
具有相同的频率,
S 1
相位差恒定,
●S
振动方向平行。
S
2
为相干光。
所以从 S1和 S2 射出的两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
要发生干涉现象,
屏幕上呈现出平行于双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
下面利用干涉原理来分析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强度
§3.2 光源、单色光与相干光
一.可见光与光源
1. 可见光 光是电磁波,通常意义上的光是指可见光, 即能引起人的视觉的电磁波,
它的频率范围 3.9×1014 Hz——8.6×1014 Hz 真空中的波长范围 350nm——760nm
不同频率的光给人以不同颜色的感觉 赤橙黄绿青蓝紫 频率由小到大,波长由大到小
y 3
Acos(t2)
3
反射波函数的求解
则反射波: 解:(2)
y 2 A c o t 2 s 3 [ k (x ( 3 ) ] A c o t 2 sx (4 3 )
入射波: y1A c2 o (T ts x)A co t s2 (x )
反射波: y2Acost (2x43 )
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合成波函数为
三. 光的相干性
光既然是电磁波,就会具有波动的一般特征, 在上一章中曾指出,波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产生干涉现象,
即:两列或几列波叠加时能产生强度 在空间稳定分布的现象。 有干涉条件的?
光的干涉现象:当两列相干光相遇时,
在相遇空间出现明暗稳定分布的现象。
光既然能产生干涉现象, 为什么通常用两个灯管照明, 不会发生光的强弱的稳定分布呢? 不但如此,在实验室内,使两个单色光源 (例如两个钠光灯光源)发的光相遇, 也还是观察不到有明暗稳定分布的干涉现象, 为什么呢?这要从光源的发光机理说起。
(2)在 x=2/3 处质点合振动的振幅。
解:(1) 入射波: y 1A c2 o (T ts x )A co t s2 (x )
在 x 3 处振动表达式:
在
x
y 3A co t s2 (( 3 ) )A co t s2 3 ()
3 处反射,是波腹,在此处振动相位没有突变,
则振动表达式:
光波的强度与光矢量振幅成正比
I E 2 、 I E 2 、 I E 2
1
10 2
20
0
III2IIco s
12
12
III2IIco s
1
2
12
• 非相干光源 co s0
I = I 1 + I 2 —非相干叠加 ,强度分布均匀的
• 完全相干光源 co s co s
▲相长干涉(明) 2k,
光的干涉
第三章 波动光学
从光学历史发展及研究内容,光学划分为
几何光学:以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为基础研究 反射、折射、散射 及研究各种光学仪器的理论。
波动光学:以光的波动性为基础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特别是光的干涉、衍射及偏振的规律。
量子光学:以光的粒子性及近代量子理论 为基础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这些条纹都与狭缝平行,条纹间的距离彼此相等.
2. 实验解释
E
S 1
●S S
2
当一束单色光照射狭缝S 时,
通过S 形成一个柱面光波,
然后入射到狭缝 S1和S2 处,光通过S1和S2 ,
又形成两个柱面光波并在空间交叠起来。
2. 实验解释
E
S 1
●S S
2
由于狭缝 S1和S2 彼此平行,靠的又很近, S1和S2 位于S 发出的光波的同一个波阵面上, 由S1和S2 射出的光束来自同一光波波阵面的
基本思想: 将同一光源同一次发出的波列分为两束光,分别通过不同的 路径后,再令其叠加,则它们自然满足相干条件,从而得到 相干光。
P
1. 分波面法
S*
2. 分振幅法
S*
·P
激光器
薄膜
激光具有非常好的相干性,相干光源
§3.1 “分波阵面法”获得相干光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一. 杨氏双缝实验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 (T.Young) 在1801年首先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光的干涉现象, 为光的波动理论确定了实验基础。
2. 实验解释
E
由S1和S2 射出的光波
S
1
具有相同的频率,
相位差的恒定,
●S
振动方向关系如何?
S 2
由于狭缝 S1 和 S2 靠近二者连线的中垂线两侧附近, 由 S1和 S2 射出的光波的光振动方向也近于平行。 所以从由 S1和 S2 射出的两列光波是相干光。
由于S1 和 S2 是同一波阵面的两部分,
大学物理第三章1杨氏双缝干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 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
11. 若 入 射 波 的 表 达 式 为 : y1=Acos2(t/T+x/) , 在 x=-/3 处发生反射后形成驻波,反射点为波腹,设反
射波的强度不变,求:
(1)反射波的表达式y2 ;
1. 原子的发光机理 光源发光是光源中大量的分子或原子进行的 微观过程,最基本发光单元是分子、原子。 原子物理告诉: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电子绕核运动,但电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电子处于一些分立的能量状态, 这些能量称为能级,如氢原子的能级图
E
0
E 3
1.5eV
E 2
3.4eV
E 1
1.36eV
E 2 E 2c 0 o t s2 ( k 2 r 2 )
p
1 r1
·
· r2
·
2
P点合振动的光矢量
E E E
1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考虑两个光矢量是同方向的情况,
E20
E0
合成光矢量 EEcots () 0
由旋转矢量图
E 2 E 2 E 2 2 E E c os 2
1 E10
0
10 20 10 20
21 (k 1 r 1 k 2 r 2 )
这是因为在这些光源内原子处于激发态时,
它向低能级的跃迁完全是自发的,
各原子的各次发光完全是独立的,互不相关的。
它们每次何时发光是完全不确定的。
也就是各个原子各次发光,发光频率、
振动方向、彼此位相差是不确定的,
出现干涉现象的概率太小了。 普
通
·
光
·
源
独立(不同原子发的光)
即使同一原子不同次发光,也不能保证 这些波列的频率,振动方向都相同, 而且相位差也不可能保持恒定, 因此,也就不可能产生干涉现象。
E
E 3
●
0 1.5eV
E 2
(EE)/h
2
1
E 1
●
●
●
3.4eV 1.36eV
在跃迁过程中,电子向外发射电磁波, 这一电磁波所携带的能量就是电子减少的能量。
这一跃迁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很短的,约为 1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