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与教学论(美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

课程与教学论(美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


内容 简介
本课程主要是在本科所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 习国画专业中的造型与色彩语言的表现。研究国画教 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原则、教 学形式、方法等教学环节,使专业技能充分地运用于 教学实践之中,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1.姜舟、康卫东,《国画花鸟(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
教程)》,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2.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是加强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方向研
究生必须参与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并由相关导师写出评语。(1)社 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3学期进行,大致应完成20学时的活动,由导师或 者导师组提出社会实践计划,报学院审定。(2)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 第5学期进行,要求完成20学时的教学、辅导、批改作业等工作,由专 人指导并写出考核评语。
课程与教学论(美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 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是美术专业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其他专业 学科实践基础上,对美术各专业教学理论研究和指导起到举足轻重的作 用。多年来,专业教师以研究美术课程、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实践基础 为研究方向,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教育理论、美术教育教学规律,良 好的教师素质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能力,学科课程设计与专业教学改 革的能力,具有现代的美术教育教学观念的学术理念为特色。经过多年 的研究与实践,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取得了显著的教学与科研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教学经验。并依托 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能够为研究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 境。 二、培养目标 本方向培养具有美术教育学的学科基础理论、学科课程设计、专业 教学能力,能从 事美术教育学课程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 1.培养系统掌握美术教育学基础理论,学科课程与教学的专门理论 和美术教育、教学规律及现代的美术学教育观念。了解美术教育学特别 是美术学学科课程与教学最新理论和前沿动态。 2.培养掌握美术教育所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 对当下美术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深入调查,分析与研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本 学科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实践与操作能力,毕业后可担任高等
13050102
45
3
1 考试 3学分
造型与色彩基础
22050102 45 2
2 考试
造型与素描基础
22050115 30 2
油画专业技能与教学研 究
22050109
45
2
2 考查 2 考试
国画专业技能与教学研 究
22050110
45
2
2 考试

专业选修
艺术设计专业技能与教 学研究
22050111
45
1.胡伟,《绘画材料的表现艺术性》,黑龙江美术出 版社,2000年版
美术 创作 理论 与实 践
中外 美术 教育 比较
2.马克斯·多奈尔,《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重 参考 庆出版社, 书目 1996年版
3.庞涛,《绘画材料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 年版
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
本课程主要学习、研究在绘画专业学习过程中,
内容 在本科所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绘画在造 简介 型与色彩等方面的语言。立足中外传统文化艺术,在
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之上,融贯中西、广收博采,有 所创新。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作品。
绘画 语言 研究
1.叶强、王朝刚、郑力,《抽象绘画语言简明教程(抽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究 参考 2.陈宁,《油画静物》,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书目 年版 3.布洛欣,《列宾美院油画人像选/高等艺术院校基础 训练参考丛书》,天
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4.岳海涛,《油画人物—高等学校美术学科技能课程教
材系》,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国画 专业 技能 与教 学研 究

22050113 30 2
3
公共选修 课
至少选修3学分公共选修课程
考查
实践活动
必 专题讲座与学术报告(不少于10 修 次) 环 节 文献阅读报告(不少于2篇)
开题报告
31999905 31999902 31999903 31999904
合 计 学生所修学分不少于35学分
1 3,5
1
1
1
3
4学分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学位 论文答辩前,应在省级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至少一篇本专 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并承担一定的科研任 务,努力培养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鼓励学生结合访学参加国内重 要学术会议1次,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独立或第一 署名),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八、其他培养环节说明 1.补修课程 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均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 门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补修课程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协商确 定,并且考试与本科生同堂同卷。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列入研究
3.文献阅读报告 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 的作用。各培养单位在为每名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应制定经典 文献阅读计划,并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未完成者不能进行学位论文开题。 4.学位论文要求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题目应具有创新 性,对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研究的范围要适 当。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并在第3学期结束前参加 导师组的开题报告会,通过者方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不通过者要进行 修改并得到导师认可或重新开题。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位 论文,并通过导师组织的预答辩,方可进入答辩阶段。进入答辩阶段的 论文要具有创新性、学术性、逻辑性,并符合学术论文规范,能反映研 究生的学术专业知识与能力。论文的字数要求在3万字左右。 九、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 (一)学位基础课 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学位 基础课课程简介与参考书目。(见53-54页) (二)学位专业课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 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时
学 分
开课 考核 学期 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 课
外语
马克思主义理论(2 门)
油画 专业 技能 与教 学研
内容 简介
本课程系统地研究学习色彩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 践表现的能力和研究学习造型与色彩学的关系等基本 理论、表现形式、教学方法及主要课程设置等多方面 的知识。进一步深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1.郭廉夫、张继华,《色彩美学》,陕西人民美术出 版社,1992年版 2.陈宁,《油画静物》,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参考 年版 书目 3.文国璋,《色彩教学》,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 版 4.《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1—4工作室》,河北美术 出版社,1998年版
2.许晨有、杨振廷、王雪峰,《国画人物(高等师范院
参考 书目
校美术专业教程)》,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3.贾德江,《中国画名家艺术研究-荆兆林国画人
物》,北京工艺美术出版
社,2006年版
4.陈绶祥,《国画讲义》,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4
年版
艺术 设计 专业 技能 与教 学研 究
内容 简介
本课程主要是在本科艺术设计专业中所学的专业 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设计专业中的设计理念、表现 技法。研究艺术设计教学的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 学过程中的教学原则、教学形式、方法等教学环节, 使专业技能充分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更好的适应 学生的学习需要。
象绘)》,重庆出版
社,2006年版
2.赵维华,《绘画媒介与造型样式-中国传统绘画造型
参考 书目
语言比较研究》,广 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3.张元、赵扬,《绘画应用的结与解(艺术材料的遐
想)》,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年版
4.姚尔畅,《绘画颜料与色彩指南》,上海人民美术
出版社,2005年版
中外 美术 鉴赏 与教 学研 究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位 学位基础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1999901 120 4 1,2 考试
11999902 54 3
7学分 1 考试
12060105 45 3 12060102 45 3 12060104 45 3
1 考试 1 考试 9学分 1 考试
学位专业 课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专题 研究
1.高师编写组,《设计与工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2.严忠林、卫斌,《创意设计基础(高等院校艺术设计
专业通用教材)》,
参考 书目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版 3.关俊良、胡家宁《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制图》,机
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版
4.侯林,《设计速写(现代艺术设计系列教材室内设计
专业)》,中国水
内容 简介
参考 书目
本课程系统讲授中外美术作品表现形式风格、流 派、特点、技法的基本理论、美术鉴赏知识,讲授美 术鉴赏教学课程的设置、知识结构、教法教学过程 等,从而加强与提高对中外美术鉴赏教学的理论研究 能力与水平,强化中外美术鉴赏教学的现代教育观 念,进一步研究美术鉴赏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1.[美]埃里克森著,宋献春、伍桂红译,《艺术史与 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雅克·德比奇著,徐庆平译,《西方艺术史》,海 南出版社,2000年版 3.廖群,《中国审美文化史》,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0年版 4.薄松年,《中国美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