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第一课时).ppt
2017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第一课时).ppt
小说整体阅读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
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3、环境、情节、人物和主题之间的关系 四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就其中一个角度
命题时往往要把四个方面都考虑进去。
A、正面描写
1、人物 B、侧面描写
小
C、细节描写
说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三 2、情节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要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 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考情把脉]
考点 范围
要点 题型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之小说。
选材特点:受篇幅限制,以中外微型小说为主, 有时也选取经典的中长篇小说作品片段。题材内 容侧重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所选取的小 说或有情感熏陶的作用,或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 正确引导。 命题形式和内容:主要针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环境氛围命题。另外,还有揭示标题意义、探究 主题多重性等命题形式。考查内容主要有分析人 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塑造方式、理解分析作品中 句子的含意及作用,分析表达技巧中对比、衬托、 铺垫等的具体作用,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 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等。
语言等)
等)
及 11(2) 故事情节的作用
故事情节的作用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考 11(3)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点 探究环境描写(从主 探究小说情节
11(4) 题思想、人物塑造、 情节结构等角度探究)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理解句子含义)
探究人物形象(文 本人物和课内人物 的比较)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考查情况:
三、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的形象。人物与事件是文艺作品 中的重要因素,人物一般地说是组成艺术形象的主体、核心。叙事 性文艺作品大多是通过对人物和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 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生活意义、展现人生理想的。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 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 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的具体事件构成。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 还有序幕和尾声。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 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 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
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 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 (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题。
四、小说阅读的基本要领:
1.快速精阅读,10分钟1000字两三遍,阅读文章时边阅读边 圈点勾画重要信息、关键语句。 2.阅读后先明确四点:①切分层次,理清情节;②关注描写, 认识人物;③分析环境,明确作用;④联系多方,获取主旨。 (精读P140-141) 3.审题要细致深入,既要关注问题,也要关注分值。
选择题,简答题。
二、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考查情况:
高考试卷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选文体裁
11(1)
涉
中国小说 《峡谷》(阿城)
5选2选择题 (情节、人物形象、 语言等)
中国小说
中国小说
《鞋》(刘庆邦) 《塾师老汪》(刘 震云)
5选2选择题
5选2选择题
(表达技巧、人物 (表达技巧、人物
形象、情节、主题、 形象、情节、语言
素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
3、环境 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 的历史背景
小说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 析人物形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 题的。(艺术特色)
环境: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 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 体关系。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小说的主题 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 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狭义)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 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 (广义)指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 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
高考试卷 选文题材
2016全国1
中国小说 《锄》李锐
2016全国2
美国小说
2016全国3
中国小说
《战争》迈尔尼 《玻璃》贾平凹 Nhomakorabea11(1)
11(2) 11(3) 11(4)
5选2选择题
(情节、背景、主 题人物形象等)
5选2选择题
5选2选择题
(表达技巧、人物 (小说相关内容和
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语言等)
赏)
标题的寓意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叙事者“我” 的作用
词语多次出现 的作用
概括线索及情节安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排的作用
探究人物语言对塑 探究标题的含义及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
造人物形象和揭示 作用
阅读和有创意的解
主题的作用
读
通过以上表格的综合比较,可以得出全国卷近几年在小说 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 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1个5选2的选择题,3个主 命 观简答题,分值为25分。(2017届成为必考题,在题量、题型 题 和分值上都有变化) 分 3.考题特点。 析 (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