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测试(四)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测试(四)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测试(四)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鹤岗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

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

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

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①我们一般以往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别集之中很多也有评点。

明清时期,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

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

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

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

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视而不见,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

(1)文段中画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B . 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

C . 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

D .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

(2)下列在括号中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B . 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C . 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日本、韩国等也在传播D . 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日本、韩国等也在传播(3)文章画横线的句子①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我们一般认为以往评点存在于主要选本之中,在很多别集之中实际上也有评点。

B . 我们一般认为以往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C . 以往我们一般认为主要评点存在于选本之中,在很多别集之中实际上也有评点。

D . 以往我们一般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9·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下文学理论在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对话能力上存在缺失。

结果,文学理论没有被创作界重视,创作界认为文学理论不但没有提升其写作水平和认知水平,反而误读了他们的作品,尤其是那种概念扎堆、生硬搬套西方批评理论的。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活动的一整套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文学的基本原理、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总是在一种具体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建构起来的,因而文学理论说到底是特定历史语境中文学实践的产物。

所以先有人们的文学创作实践,再有后来关于文学创作的批评和理论,正如先有《诗经》后有《诗品》,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所以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是文学理论的活水源头,是原点。

那么,现在文学理论为何敢抛弃源头,甚至患上理论自大症,完全摆脱文学创作实践而自我扩张?其根本在于理论有一种自我生成的特性。

一个概念可以派生出其他相关概念,一种范畴也可顺势推导出其他相似的范畴,比如从“意图”派生出“动机”,再顺势推出“移情”或者“童年记忆”等等。

如此一来,理论的自我繁殖就容易使文学理论脱离文学创作实践,在扩张中凌虚高蹈,最终导致文学理论与现实的文学创作活动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对话关系。

这正是当下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悖离状态,也是文学理论难以创新的深度原因。

无论哪种文学理论,它们的有效性并不在于它们是永恒的真理,而在于它们能够解释某个历史文化时期的文学作品,引导某一时代人们对文学的理解、思考以及实践。

以为理论的建构适用于所有时代、所有地城、所有民族的所有文学作品,其实是理论的迷途。

这种理论的自大状态必须改变。

怎么改变?首先,回到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和文学事件所建构的文学现场,也就是使文学理论再次回到源头,使理论重新历史化、事件化、语境化,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捕捉新的文学经验,获取新的知识,建构新的范畴和理论。

文学理论如果只在中西文论中左冲右突,是没有出路的。

脱离文学的创作实践,理论就失去了活水源头,就无法摆脱创新瓶颈和发展困境,就只能愈加贫乏而僵化。

其次,传统文学理论不少已经落后于文学创作实践,特别是落后于与网络媒介结盟的新文学。

当今已然是一个全球开放多元实践的文学时代。

这个文学时代有一个重要特征,如果只用一种文学理论,就无法有效完成对文学事件或文学现象的精准阐释。

只有跨学科多知识的综合性理论才能有效阐释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现在的文学创作、文学事件和文学现象,往往是多元的、错综复杂的文化语境的产物,只有动员和调集跨学科的理论资源才有可能与文学实践建构有效的对话关系,进而从事积极的文学阐释和比较研究。

所以,当下的文学理论应当是一种大文学理论,是跨学科的、多元交叉的知识集合体,是文艺学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研究等众学科多元互动的综合性理论。

这对我们的总体视野和知识背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向荣《在文艺现场提炼文艺理论》,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学理论总是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建构起来的,因而先有文学创作,后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B . 文学理论自大症的根源在于理论的自我繁殖,文学理论难以创新的深度原因则是脱离文学创作实践。

C . 文学理论来源于文学实践,又高于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可以与现实的文学创作活动不发生对话关系。

D . 文学理论既要正本清源,又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以适应全球开放多元实践的文学时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由创作界对文学理论的误解、误读引发思考,逐层深入地阐明在文学现场构建文学理论的观点。

B . 文章针对当下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悖离情况,从两个角度阐述了改变理论自大状态的可行办法。

C . 文章主要运用道理论证法,辅以例证法和对比法,有理有据地阐述了文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问题。

D . 文章按照“摆现象、析原因、提办法”的逻辑,分析当下文艺理论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传统文学理论由于没有被创作界重视,缺失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对话能力,结果患上理论自大症。

B . 文学理论虽是文学实践的产物,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时代、地域、民族的所有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C . 如果单纯用文艺学理论来指导丰富的文学创作实践,就无法完成对文学事件或文学现象的精准阐释。

D . 文学理论只要关注文学实践,不玩概念游戏,就可摆脱创新瓶颈和发展困境,脱离理论的贫乏而僵化。

3. (9分) (2017高三下·黄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跨界艺术家宋旦汉字艺术展近日在纽约开幕。

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宋旦用极其独特的创意手法让汉字散发出书画同源的本色之美、形意之美和禅境之美。

宋旦此次创意水墨汉字展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将姓氏汉字融入茶壶图案,远看是茶壶,近看是汉字。

宋旦表示,他的创作指导思想就是努力将汉字形象化、符号化,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深奥的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展览是宋旦汉字艺术海外百城巡回展的其中一环。

宋旦坚信,他的创意水墨汉字艺术,将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交流了解,践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新形式,必将进一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

中华姓氏文化也将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力的独特文化符号。

(选自李秉新《宋旦创意汉字形象化让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心》,有删改)材料二: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人或许会记得张一清,他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专注于语言教学与测试研究。

在这档中央电视台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电视节目中,张一清作为点评嘉宾持续参与。

近年来,原创文化电视节目颇受欢迎,从《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汉字英雄》《中国灯谜大会》,都聚集了不错的人气和口碑。

在张一清看来,这不仅仅是做一档好看的电视节目那么简单,而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

”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

“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

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张一清说自己的第一本职工作是关注语文教学,第二是关注汉字本身。

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而理解力的提高则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

在张一清看来,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

本世纪初,他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儿童的汉字认知研究”,探索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力。

通过参与语文教师培训,参加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张一清对儿童的语文教育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为了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孩子领略文字的魅力,张一清在北京阅读季“书香校园”活动期间,前往中小学、国家图书馆等地开设讲座,交流汉字文化。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材料三: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

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文字体系。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

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将我们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