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分析

2017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分析


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
• 宏阔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
• 细腻 ——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
• 繁复 ——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
• 清冷 ——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 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 (3)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 界小生命的热爱.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杨柳 • 大风 • 梅花 • 美人 • 磁针 • 羌笛 • 青鸟 • 白雪
• ……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竹笛 鸿雁 玉壶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游子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悲愁
松柏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
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 例: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 (1)选取了哪些意象? • (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参考答案:
• (1)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四个意象
• (2)诗中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 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 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忽然船尾传 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 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 境。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 析。
答案:
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 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 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步骤一)。诗人为我们营 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步骤二)。在这个画面中, 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 深意(步骤三)。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 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静睡,(步骤一)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
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 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 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 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 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步骤一) 营造了一种宁静甜美的意境。(步骤二) 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悠闲 的生活情趣和对江村生活的喜爱。(步骤三)。
要求等
形 象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赏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
·
借 《雨霖铃》)
景 抒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物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言 志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三 一切景语皆情语
形 象
物象: 写物 ——托物言志

赏 景物形象

景象: 写景——借景抒情
·


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
形 象
的情感或思想
鉴 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

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
·
物,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
《卜算子•咏梅》)
•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 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 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 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常见题型及提问方式
•(1)题型: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这样的氛 围? •(2)题型: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提问方式: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3)题型:分析景物,概括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4)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 答题步骤与要点
1 抓住诗中主要景物,运用自己的语言描 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
2 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3 根据氛围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情感,并说 出情与景的关系
三、答题模板(由景到情) 描图景 点氛围 析情感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 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 画),表达了……的感情。

景 抒
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
情 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
与 愁等)。
托 物 言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 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
志 异 3、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 同 感情。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
• 【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
意境描摹出来(描图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 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或翻译;二是要描摹 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 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 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点氛围): 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 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 或高远辽阔等等。 •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 的思想感情。(析情感)
灵修
国君
坚贞
羌管 寒蛩 蟋蟀
思乡
雁足 冰心
尺素 高洁
音信、书信
常见意境术语
•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