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管理思想史(第3版)》课件—03 20世纪30—40年代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史(第3版)》课件—03 20世纪30—40年代管理思想
一、梅奥与霍桑实验
• 阶段一
• 车间照明实验——照明实验(1924—1927年)
• 阶段二
• 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1927—1928年)
• 阶பைடு நூலகம்三
• 大规模的访谈计划——访谈实验(1928—1931年)
• 阶段四
• 继电器绕线组的工作室实验——群体实验(1931—-1932年)
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
1.组织的内部平衡
内部平衡是指通过保持对组织成员的诱因和贡献 的平衡,来确保组织成员积极地达到成组织目标 的过程。也就是对成员进行激励的过程,是组织 目标和个人目标平衡的过程。
2.组织的外部平衡
外部平衡是指组织与外部的平衡,主要包括两个 方面:一是组织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平衡, 二是协作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
一、社会协作系统学派主要观点
(五)领导的性质
1.领导者的主要工作
领导者的工作主要包含四大要素:确定目标、运用手段、控制组织、进行协调。
2.领导者所处的环境
分为稳定的情况和极端不稳定的情况。
3.领导者个人素质
包含五大要素:活力和忍耐力、决断力、说服力、责任感和智力水平。
4.领导者的培训
培训一般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
巴纳德提出,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不论其规模大小或级别高低, 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沟通。
一、社会协作系统学派主要观点 (二)权威接受论
权威是存在于正式组织内部的一种“秩序”,一种信息交流的对话系统, 是个人服从于协作体系要求的愿望和能力。
巴纳德则提出了著名的权威接受论,认为权威由作为下级的个人来决定, 给予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解释。也就是说,一项命令是否有权威性取决于 接受命令的人,而不取决于权力当局或发布命令的人。
巴纳德还发展出一个“无异区间”的概念,来解释一个组织怎么才能够 在这种独特的权威概念下进行工作。
一、社会协作系统学派主要观点 (三)组织决策论
巴纳德指出,组织理论研究的重点不是组织作业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而 是组织的决策活动,组织的存在和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 的决策水平,为西蒙决策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素材。
5.领导者的选拔
领导者的选拔取决于两种授权机制——代表上级的官方授权,代表下级的非官方授权。
二、现代管理理论形成
巴纳德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 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组织问题,把组织看成是人与人之间协作的系统。 他还是第一位将理性制定决策提升为管理的核心职能的管理学家,直接影响了在组织管 理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提出了许多与传统组织理论不同的观点,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 基础。 被公认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二、现代管理理论形成
现代管理理论与传统管理理论的不同: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组织的性质和过程决定管理职能的内容以及必须如何实现这些职能, 而不仅仅孤立地分析管理职能或管理过程。
现代管理理论不是单纯地阐述实现管理目标的各种原理和方法,而是剖析组织的本质是 什么、人在组织中如何行动等等问题。
现代管理理论不仅把组织的表面结构作为分析对象,也把组织行为,即组织中人的行为 作为分析对象。
1.决策的主体
组织中的决策有个人决策和组织决
策两种。
2.决策的起因
组织决策来源一般有三个:上级的 指示、下属的要求以及管理者的创 新。
3.决策要素
决策的制定同时受到客观因素和战 略因素的制约。
一、社会协作系统学派主要观点
(四)组织平衡论
管理的艺术就在于维持组织的平 衡,维持诱因与贡献的平衡,从 而维持组织成员之间的继续协作。
由于他把各类组织都作为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后人把由他开 创的管理理论体系称作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一、社会协作系统学派主要观点 (一)组织协作系统论
巴纳德独创性地界定了组织的概念,并将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 织,提出正式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协调活动或效力的 协作系统。协作是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基本而又重要的前提条件。
霍桑实验的结果由梅奥于1933年正式发表,书名是《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 这标志着人际关系学派的建立。
人是“社会人”而 不是“经济人”
正式组织中存在非 正式组织
新的领导能力在于 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1 人际关系学派的诞生与主要观点 2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3 其他管理思想及发展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1886— 1961)于1938年发表了管理学历史上的经典之作《经理人员的 职能》一书,对组织和管理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与传统 组织和管理理论完全不同的观点。
1937年,卢瑟•古利克(Luther H. Gulick,1892—1993)与厄威克合作出版了《管理 科学论文集》一书,将自法约尔以来的有关管理职能方面的论说加以系统化,并以政 府管理为背景,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 即著名的POSDCORB。七种职能分 别是: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 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
1 人际关系学派的诞生与主要观点 2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3 其他管理思想及发展
人际关系学派的诞生与主要观点
一、梅奥与霍桑实验
美国行为科学家乔治•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注重人的 因素,研究人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强调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 霍桑实验是指从1924年11月至1932年5月在美国西屋电器(又译为威斯汀豪 斯)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整个实验前后经过了四个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不是把作业作为主要认识对象,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认识对象,即更注重 组织行为的效果(做正确的事)。
1 人际关系学派的诞生与主要观点 2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3 其他管理思想及发展
其他管理思想及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
(一)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的主要内容
林德尔•厄威克(Lyndall F. Urwick,1891—1983)对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的贡献,集 中体现在1944年出版的《管理的要素》一书中。他将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论结 合起来,继承了泰勒关于管理过程要以实践和科学调查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又引入了 法约尔的计划职能和穆尼等人对组织职能的分析,自己重新发展和分析了控制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