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课前复习】一、温故1.单项选择题: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 )A.重要因素B.首要因素C.决定因素D.关键因素2.不定项选择题:人口的数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是( )A.与国土的面积大小成反比B.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协调C.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D.与环境保护相协调3.单项选择题: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2.6亿多,比1990年增加了1.3亿,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

现在我国的人口数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

这表明我国人口( ) A.基数大,增长快B.东部多,西部少C.城市多,农村少D.男性多,女性少答案:1.C 2.CD 3.A二、知新1.填空题:自然资源总量_________,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_________,开发难度_________,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2.填空题:环境问题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破坏。

3.单项选择题:中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说她是“资源小国”主要原因是( )A.资源结构性短缺B.资源的分布不平衡C.人均占有资源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资源利用不够科学,浪费、损失严重4.单项选择题:漫画(下图)《是谁吃光了鱼肉》直接反映了( )A.我国鱼类产品总量不足B.我国自然灾害后患无穷C.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D.我国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答案:1.大小大 2.环境污染生态环境 3.C 4.C【学习目标】1.识记: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2.理解:我国保护资源环境政策的正确性。

3.活动: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字,通过自制或识读图表,归纳出我国资源的分布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

【基础知识精讲】[课文全解]1.我国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指什么?自然资源的总量大、种类齐全——优势由于人口基数太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劣势2.为什么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资源形势怎样?①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②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衡。

③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

④多年来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损失。

4.什么是环境问题?主要指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5.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水土流失严重;②沙漠化迅速扩展;③草原退化加剧;④森林资源锐减;⑤生物物种加速灭绝;⑥地下水位下降;⑦水体污染加重;⑧大气污染严重;⑨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⑩城市污染向农村蔓延。

6.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①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乱伐,破坏植被。

②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7.我国环境面临的形势如何?面对环境问题,如何解决?①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②我们应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问题全解](一)重点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和严峻的环境形势理解这一问题,应注意把握两点:1.正确认识我国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具体说,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

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

“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一切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

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护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2)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3)根据上述我国资源、环境的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刻不容缓。

也就是说,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把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之中,实现经济社会长期持续的发展。

(二)难点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这一观点,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我国的资源现状面临严峻形势。

①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比例高,土地利用率低,尤其是耕地资源紧缺,后备耕地资源不足;②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③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偏少这一状况,将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而加剧;④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

表现: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等等。

基本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

(3)理性的选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②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面对人口、环境、资源方面的国情,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例]小明所在的居民区,准备以“绿色、文明、安全”为主题,争创模范小区,目标如下:小明作为志愿者,积极参加了小区创建工作。

许多居民前来咨询,请你和小明一起解答下列问题:(1)居民甲:请问,“绿色、文明、安全”有哪些含义?(2)居民乙:请任选一项创建目标,为我们作些解释说明。

(提示:可说明该目标的制定依据、作用意义、主要内容或注意事项等。

(3)居民丙:我作为初中生,参与创建工作,对自己成长有哪些帮助?提示:(1)“绿色”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持环境无污染。

“文明”指人们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能够体现公民道德规范、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

“安全”指建立正常、有序、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安定,保证居民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2)以选项“①”为例:①制定的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作用意义:营造优美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③主要内容:增加草坪面积,植树养花。

④注意事项:加强管理,注意养护。

(3)可围绕“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作答。

(三)热点1.南水北调,造福人类分析:(1)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水资源短缺,而且分布不平衡。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是“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基数太大,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又是“资源小国”。

而且,由于我国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北方水少,南方水多,南涝北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有利于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合理、科学开发利用我国现有水资源的最佳选择。

(2)发展与人口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北方地区长期干旱缺水,尤其是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是我国水资源供求矛盾最突出的地区。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几乎年年断流,且历时增加,河段延长,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有利于提高受水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遏制并逐步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3)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事关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长远利益。

因此,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考虑调水区和受水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此,应做到:①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

②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节水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水资源节约型产业,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社会。

③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保证输水水质。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污;二是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技治污。

④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水源区要采取措施保护好水质,防止调水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受水区要禁止超采地下水,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4)“水是生命之源”。

我们青少年应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观念,积极向周围群众宣传保护水、节约水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认真落实环保行动,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为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例]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

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发来贺信。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宣布工程正式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发表讲话。

江泽民在贺信中说,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事关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长远利益。

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对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