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改下中学作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中学作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中学作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当前,作文在中学生的心目中是一大难题,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

尽管多数教师一直在强调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多写,甚至有的教师要求生每天背诵几篇文章,天天写日记,每周写一篇文章。

但是,综合大多数学生写作能力而言,无论是从应试作文、还是平时训练的作文看,学生的作文大多内容不充实,结构不严谨,缺乏说服力,思想不够健康,中心也不够明确,有的根本不符合题意和文体的要求,语言不流畅、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标点使用不正确等情况尤为严重。

这样长此以往,造成了恶性循环,致使学生厌学、厌写;教师厌教、厌改。

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大面积地促进学生的习作水平呢?根据本人教学实践,我认为中学作文的教学还得从基础入手,狠抓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从平时的课堂教学细节着手,以讲带导,以评增练。

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能够把人们的生命充分调动起来,使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彼”。

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必须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首先要使学生懂得并切身体会到写作所具的极大实用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文对学习生活以及将来就业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次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从命题的新颖、方法的灵活性和取得成功的快乐方面引导学生的兴趣,使他们
减轻思想上的包袱,增强信心,真正意识到写作不再是件“苦差事”,由厌学、厌写变为乐学、爱写。

二、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讲教结合
中学课文选入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作,不少是具有里程碑性的作品。

平时我们在分析和鉴赏这些名篇佳作时,也不要忘了指导学生赏析其写作特点和艺术技巧,提醒学生掌握领会其中的奥妙,在综合各名家名人的独特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后,恰当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鲁迅小说的时候,可提醒学生注意鲁迅小说中常常于悲剧中融进幽默夸张的喜剧因素,形成悲喜剧交融的特色。

如小说《祝福》采用首尾呼应的手法,通过刻画鲁镇“祝福”的热烈气氛,来烘托主人公命运的悲惨性。

还有《药》的结尾处平添上的那些花环,意蕴深远,使人从暗淡的悲剧氛围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尤为值得借鉴的是鲁迅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和鲜明的个性化,并结合白描手法,用极其精练的笔墨写景状物,勾勒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如赵老爷的辫子、孔乙已的长衫、假洋鬼子的“哭丧捧”、七大人玩“屁塞”等都是作者极好地刻画人物性格的典范。

通过这样细腻的刻画,透视和挖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灵魂的深处。

作者这样独具匠心的构思和成功的刻画人物的手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三、作文讲评中结合实际,以评带导
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对作文只重批不重评,大都一字一句地为
学生认真批改,指出其错误和不足,这样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影响教学的正常进程,再者学生看重的是那醒目的分数,并没有深入地探究其中的错误原因,再加上文章的评语多半是“字体潦草”、“错别字太多”、“中心不突出”、“内容不够鲜明”、“材料不典型”等这些空洞的话语,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些评语的褒贬不符合实际时,还会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结。

因此,教师不一定要篇篇都精批细改,可采取些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如让学生互改、自改或重写、重读的形式来进一步提升学生鉴赏和感悟的能力。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批改后老师的总结和讲评。

讲评,即对学生作文的评议、研究和总结,具有再认识、再指导、再提升的意义,固然包括平时训练及测试的作文讲评。

但这里的讲评不能单纯地念几篇好文章,对作文中的优点、缺点笼统地概括,而应在批改过程中,注意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摘录下来,作为评讲时的材料,认真写好讲评教案,做到有根据有事实地说话,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知识的阐述,从学生作文中的实际事例出发,以鼓励为主,关于挖掘文章中具有创新意义的的语句,如题目的选取、文章的构思、材料的选取和布篇谋局,甚至精彩的语句,只要有创意、新颖,不管其是否千古绝唱,教师都应该一一给予充分肯定,认真地品味和鉴赏,并加以鼓励和倡导。

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今后写作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结合实际的讲评和引导,既是对上篇作文的总结,又是下一篇作文训练方法的借鉴。

因此,每次作文讲评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有理有据,这样才能让
学生在一次次的讲评中获益匪浅。

总之,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仍缺少不了教会学生平时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加强多读多背,强化各种不同文体体裁的作文训练,狠抓作文基本功。

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和作文讲评过程中适当加强以讲带导,以评增练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