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设篇(校本教材)绥阳林业第一小学前言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座落在美丽的绥芬河畔,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边陲小镇。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记录着世世代代绥林儿女历经风雨、不懈追求中奋斗的足迹。
翻开手中画卷,你会从今昔对比中了解到家乡衣、食、住、行等多方面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绥阳林业局、绥林职工医院、绥林中、小学、绥林广电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无不疑聚着绥林人的勤劳与智慧、无不体现着绥林人的勇敢与顽强。
如今,绥阳林业局各项事业正蒸蒸日上、一步步走向辉煌。
让我们铭记过去、珍惜今朝,展望未来,接过先辈手中的旗帜,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用我们的智慧与汗水去谱写绥林明天更加灿烂的篇章!目录前言….…………………………………………………….刘秀花(历史篇)第一课绥阳林业局建局史……………………………王静慧第二课森林培育的机构改革…………………………艾厚云第三课资源管理……………………………………王玉芬第四课绥阳林业局衣、食、住、行……………………杨琳萍第五课商业历史……………………………………梁晶第六课绥阳林业局教育史………………………………牛生波第七课成长中的职工医院………………………………唐道敏第八课发展中的广电事业………………………………李艳(建设篇)第一课蒸蒸日上的广电事业……………………………姚丽敏第二课建到百姓心坎上的职工医院……………………王姝第三课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葛梅娟第四课黑土地上的“黑元宝”………………………杜亚波第五课绥阳环境美如画…………………………………孙凤英第六课便民利民的公路建设……………………………牛艳玲编委会负责人:郑金芬李延和李秀兰王明波刘金华于桂芬刘秀花王青霞责任校对:李秀兰于桂芬封面版式设计:于桂芬(历史篇)第一课绥阳林业局建局史一. 简介绥阳林区在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第四纪晚期冰河退缩后,古人类从中原迁徙来此。
秦汉时期,原始部落密布绥芬河,瑚布图河沿岸。
南北朝时勿吉人,所划七部,绥阳(东宁)属白山部。
隋唐时代,改为靺鞨七部,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改为渤海国,包括现吉林省大部,黑龙江省东北部。
绥阳(东宁)林区属渤海国,率兵府设在现在东宁县大城子村。
辽时,绥芬河流域仍设率兵府。
清顺治十年(1653年),在今海林县设昂邦章京(总兵官),管辖东北北部地区。
咸丰十年(1860年),瑚布图河为中俄界河,绥阳一带为边境地区,移民实边,再度开辟。
民国二年(1913年)设东宁县,属吉林将军延吉道,宁古塔设林务分局。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东宁县设两个林场,经营森林面积350公顷。
1939年(伪康德六年)成立绥阳县。
1943年,设东宁营林署,管辖绥阳县的林业。
绥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境北部。
东北沦陷期间设置县的建制,隶属牡丹江省。
绥阳县,清末属绥芬河“讲礼社”管辖范围,中华民国初期隶属东宁县第六区管辖。
东北沦陷后,归东宁县第四区管辖,后划归小绥芬河保。
1938年伪东宁县公署于小绥芬河北岸设立办事处,地当“小绥芬河之阳”,遂命名绥阳办事处。
1939年6月1日,伪满决定,划出东宁县北部和绥棱县细鳞河地区,设置绥阳县,伪县公署驻绥阳街,隶属牡丹江省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始隶绥宁省管辖,后隶牡丹江专区及牡丹江省。
1948年7月,撤销牡丹江省,改隶松江省管辖。
1948年10月4日,松江省政府发布通令,决定撤销绥阳县,并入东宁县,称东宁县林务局。
1958年易名为绥阳林业局。
二. 讨论交流1.你知道绥阳林业局的前身是什么吗?2.什么时间易名为绥阳林业局?三. 实践体验将绥阳林业局名字的由来讲给家人和朋友听。
四. 读读背背绥阳历史真悠久,一万年前人烟至,秦汉时期又隋唐,你会背了吗?辽清民国至现在,绥阳前身林务局,地址就在咱绥阳,1958绥阳局,易名时间要铭记。
五. 小结同学们,学了这一课你一定了解了绥阳悠久的历史,名字的由来,为我们身为绥阳人而感到自豪。
“绥阳情结系心中,爱我绥阳在今朝。
”第二课森林培育的机构改革一. 简介1936年伪满国成立穆棱营林署东宁分署,负责东宁县境内的营林生产及伐木事宜。
1943年成立东宁营林署,在绥阳设苗圃两处,面积仅60亩,由于太平洋战争日趋紧张,育林经费不足,有圃无苗。
森林火灾蔓延无人扑救,乱砍滥伐无人制止,荒山荒地无人造林。
1956年1月牡丹江森林经营局,在绥阳森林工业局施业区内,设4个森林经营所,有双桥子经营所、细鳞河经营所、会川经营所、白刀山母树林经营所。
1958年5月,划归绥阳林业局,同年建二道岗、万宝湾2个经营所。
1966年后连续两年建黄松、白松、向岭3个经营所。
1966年成立寒葱河、三节砬子2个经营所。
文化大革命后经过调整,到1985年为9个经营所。
有三节砬子、母树林经营所、太平川经营所、黄松经营所、双丫子经营所、会川经营所、向岭经营所、新青经营所、细鳞河经营所、二道岗经营所。
二. 讨论交流1.1956年1月,在绥阳森林工业局施业区内,设几个经营所,有哪几个?2.1985年又设了几个经营所?有哪几个?三. 实践体验寻访林业局老工人,了解建森林经营所时他们所经历的艰辛,体会他们为林业局做出的巨大贡献。
四. 读读背背绥阳林业局,机构在变革,40时代见雏形,你会背了吗?50年代始建局,60年代谋发展,70年代大调整,80年代初定形,90年代大跨跃,新世纪里绘蓝图,稳中求进再创新。
五.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绥阳林业局森林培育机构改革的历程。
在机构改革的进程中,凝聚着一代代绥林儿女血汗和智慧,做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应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第三课资源管理——(沙俄日本掠夺)一. 简介绥阳林区森林资源,19世纪下半叶,是以红松、云冷杉优良树种为主体的松柏森林。
1858年清政府与沙皇俄国鉴定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后,俄国在海参崴建设海港、修筑铁路。
少数民工流入林区定居、毁林耕田、森林资源遭到滥伐,1899年修建东清铁路,毁掉森林265000公顷,1924年因开发梨树镇煤矿拆掉铁路,细鳞河林场已被践踏不堪,残破至极。
绥阳林业森林资源,不仅俄人注目,日本也垂涎急欲。
日人先在吉黑山地区碱场沟煤矿生产,在附近一带采伐坑木,在沙河子设制材厂,加工制成方材,经大绥芬河漂流日本海运至日本国,年采伐最后增加到4万立方米。
毁坏大量森林资源。
伪《满洲林业概要》一书记载:“然森林经营之困实际上因中央政策之无力,地方财政之贫乏,官宪之腐败等结果。
”二. 讨论交流1.沙俄日本在绥阳林区用什么方式毁坏森林的?2.毁坏森林多少公顷?3.造成森林毁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三. 实践体验查找有关绥阳林区资源被外国列强掠夺毁坏的历史资料,并谈感受。
四. 读读背背绥林山秀美,森林面积大。
沙俄来掠夺,毁坏又滥伐,你会背了吗?森林已践踏,日人也垂涎。
绥林好儿女,不忘过去辱,牢记血泪史,振兴新绥林。
五. 小结绥阳林区森林资源曾被沙俄日本掠夺,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林区森林资源,为保护林区的森林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课绥阳林业局衣、食、住、行一.简介绥阳林业局在建局初期,衣食住行条件比较艰苦。
1949年,生产工人多穿对襟两兜五扣黑便服,1953年成为统一式样的劳动保护工作服。
颜色单一,四季深色,出现“千人一色、万人一式”的现象。
吃的也比较差,面食主要以玉米面为主,白面很少;米饭主要有高粱米、玉米渣子等粗粮,猪、牛、羊肉等副食偏少,按量供给;蔬菜只有夏天还比较丰富,有老山芹、燕子尾、刺老芽、黄花菜和蕨菜等山野菜补充,冬天多是冻萝卜、冻白菜或腌黄豆。
住的有板夹泥、木刻楞、土坯油毡纸盖的房屋,70年代后逐渐以砖瓦结构代替,取代了年限较长的漏雨、透风、冒烟的居住差的旧房子;出行也不方便,以绥阳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共有十九个林场所,几天一趟小火车,几节车厢坐人,剩余的车辆装木头。
后来,山上林场所通过修公路,每天一趟客车运行,但是东片的三岔河、暖泉河、园山、三节砬子等经营所还是两天运行一趟客车。
二.讨论交流1.我们现在穿什么?吃什么?住得怎么样?你都坐过什么车?2.我们生活这么好,你感谢谁?我们应该怎么做?三.实践体验听爷爷、奶奶讲过去他们的衣、食、住、行,并写出听后感受。
四.读读背背绥阳建局在初期,穿着式样很单一,食物主要是粗粮,按量分配不稀奇。
住处木刻楞板夹泥,你会背了吗?漏风冒烟又漏雨,尽管出行不方便,创业劲浓心又齐。
如今生活很甜蜜,不挑吃穿学努力,接过祖辈接力棒,热爱家乡兴绥阳!五.小结同学们了解了绥阳建局时的衣食住行,懂得了不挑吃穿,努力学习的道理,振兴绥阳的责任就在我们身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第五课商业历史一.简介为了职工购买商品方便,本着“一场一店”及地区建大店、村场建分店的原则,1950年本局在黄松、八里坪、沙河子三地开设合作商店,店内附设二处饭店和一个豆腐房。
1953年在细鳞河、双桥子及绥阳三地开设商店,在4个伐木场设生计组,共10个商店零销点。
商店由职工消费合作社或生计科进货,分类堆放,前店后库,随到随销,库存较少。
1960年市场商品供不应求,实行比例下拨。
肉蛋类按标准照顾老病产妇及节日需求,发放票证限额供应;水产品、火柴、肥皂、白糖,按人口比例确定供应标准,凭票供应;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按部门、单位分配,凭票供应;胶鞋、绒服凭票优先供应生产工人;烟酒按职工人数分配下拨。
1962年除少数商品,如猪肉,水产品等凭证供应外,其它商品取消票证供应,但商品数量较少。
1965年后,林区商品销售量大大提高,逐渐所有商品取消供应,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
二.讨论交流五六十年代为什么很多商品要凭票供应?三.实践体验听老一辈人讲过去买东西的故事。
四.读读背背五六十年代,商品真是少,肉蛋、手表日用品,凭票购买不自由,有钱也难花。
改革春风绿神州,大厂小厂齐开花,你会背了吗?吃、穿、住、行任你选,再也不缺啥。
二十一世纪,科技更发达,高科产品显神通,幸福千万家。
五.小结过去由于我国国力不强,经济落后,所以很多商品供不应求,人们的生活处于较低水平,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包袱,一天天富裕起来,如今中国人民正大跨步奔向小康社会。
第六课绥阳林业局教育史一. 简介1948年秋,林区职工子女到绥阳镇小学就读。
1953年兴办第一所子弟小学,设在沙洞。
有教学班4个,学生182名,教职工13名。
同年设立人事教育科,负责子弟小学教育及扫盲工作。
1957年8月单独设立教育科。
经多次合分于1972年独立。
1985年教育科定员11人。
1959年办起第一所初级中学,校址建于绥阳。
1967年在黄松建起第二所初级中学。
此间相继建立有小学教育及中学教育。
1981年8月,成立职工教育办公室,简称职教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