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盾构隧道衬砌设计指南(第三章)
盾构隧道衬砌设计指南(第三章)
302.44
-1.18
80
-4.98
303.78
1.68
90
-4.20
304.29
3.68
100
-3.00
304.25
4.76
110
-1.61
303.88
5.00
120
-0.26
303.59
4.99
130
0.87
303.65
3.46
140
1.68
304.14
2.26
150
2.15
305.01
1.17
2.2 围岩条件
埋深:H=15.0m 地下水位:G.L.-2.0m Hw=15.0-2.0=13.0m N 值:N=30 土的容重:γ=18kN/m3 土的水下容重:γ’=8kN/m3 土的内摩擦角:φ=32 度 土的粘聚力:C=0 kN/m2 反作用系数:k=20MN/m3 侧向土压系数:λ=0.5 附加荷载:PO=10kN/m2 盾构千斤顶推力:T=1000kN@10 个 岩土状况:砂质 材料允许应力: 混凝土: 额定强度 fck=42MN/m2 允许抗压强度 σca=15MN/m2 钢筋(SD35): 允许强度 σsa=200MN/m2 螺栓(材料 8.8): 允许强度 σBa=240MN/m2 在检验管片衬砌承受盾构千斤顶推力的安全性时,可以采用修正的允许应力值(修正的允许应 力值是上述应力值的 165%),这是因为管片衬砌可评定为临时结构。
应当在断面 A、断面 B 和接缝部分进行管片衬砌安全性检验。还应进行管片衬砌承受盾构千斤 顶推力的安全性检验。
5.1 断面 A 和断面 B
图Ⅲ-3 所示为断面 A 和断面 B 的应力分布图。表Ⅲ-2 所示为断面 A 和断面 B 安全性检验的计算 结果。
断面 A 和断面 B 都是安全的。
表Ⅲ-2 断面 A 和断面 B 安全性检验计算结果
接缝的抵抗力矩不应低于管片本体抵抗力矩的 60%。 5.2.1 管片本体的抵抗力矩(Mr)
x=当 N=0 时压缩极限轴与中性轴之间的深度 x=-n(As+As’)/b+ [{n(As+ As’)/b}2+2b(Asd+Asd’)]1/2 =3.711cm(见图Ⅲ-2 和图Ⅲ-3) Mrc=当压缩极限轴向应力达到 15MN/m2 时管片本体的抵抗力矩,亦即混凝土的允许压缩应力 Mrs=当钢筋达到 200MN/m2 时管片本体的抵抗力矩,亦即钢筋的允许应力 Mrc=[bx(d-x/3)/2+nAs’(x-d’) (d-d’)/x]σca =22.24kNm/环 Mrs=[{bx(d-x/3)/2+nAs’(x-d’)(d-d’)/x}]x/{n(d-x) }σca
=1.2@138.1=165.7kN/ m2 水压:Pwl=BγwHw=1.2@129.0
=154.8tf/m2 P1=Pel+Pw1=320.5kN/m2 隧道底部垂直压力: P2=P1+Pg=320.5+39.96
=360.46kN/m2 隧道拱顶处侧向压力: 土压:qel=Bλ[P0+γ’(H+t/2)]
3 荷载状况
全部埋深土压作为隧道拱顶处的垂直土压(Pel)。 静止荷载: g=Bγct=1.2@26.5@0.4=12.72kN/m2 式中, γc=RC 管片的容重 =26.5kN/m3; 底部静止荷载反作用力: Pg=πg=39.96kN/m2。 隧道拱顶处垂直压力: 土压:Pel=B(P0+γ’H)
=1.2@55.88=67.1kN/ m2 水压:qwl=Bγw(Hw+t/2)
=1.2@131.0=157.2kN/ m2 q1=qel+qwl=224.3k N/ m2 隧道底部侧向压力: 土压:qe2=Bλ[P0+γ’(H+Do-t/2)]
=1.2@85.00=102.0 k N/ m2 水压:qw2=Bγw(Hw+Do-t/2)
604
E=管片弹性模量=33000000kN/m2; I=管片面积惯性矩; =0.00016276m4/m; k=反作用系数=20MN/cm3。 图Ⅲ-1 所示为采用弹性公式法计算分力的荷载状况。
4 分力计算
图Ⅲ-1 设计实例 1 的荷载状况
表Ⅲ-1 所示为管片衬砌分力计算结果。
表Ⅲ-1 管片衬砌的分力
603
2.3 设计方法
本盾构隧道将依据日本土木工程师协会颁发的《盾构隧道设计与施工规范》进行设计。 l 如何检验/计算分力:弹性公式法(见本指南表Ⅱ-2)。 l 如何检验衬砌的安全性:允许应力设计法。
3 荷载条件
3.1 隧道拱顶处减低土压计算
用 Terzaghi 公式计算隧道拱顶处的垂直土压(Pel)。 Pel=MAX(γ’h0,2γ’Do) h0=4.581m(由 Terzaghi 公式给出;见本《指南》2.2 节“围岩压力”中的公式 2.2.1)<2D0=6.7m Pel=2γ’D0=53.60kN/m2
断 面
A
B
M(kNm/m)
6.52 -5.07
N(kN/m)
278.000 302.44
5.2 接缝
σc(MN/m2)(压缩) σc’(MN/m2) (压缩) σs(MN/m2)(张拉) σs’(MN/m2)(压缩)
4.09 - 12.02 42.19
3.72 0.26 -18.42 41.23
3.2 荷载计算
静止荷载: g=γc@t=3.25kN/m2 式中: γc =RC 管片的容重=26kN/m3 底部静止荷载的反作用:Pg=πg=10.21kN/m2 隧道拱顶处垂直压力: 土压:Pel=2γ’Do=53.60kN/m2 水压:Pwl=γwHw=130.00kN/m2 P1= Pel+Pwl=183.60kN/m2 隧道底部垂直压力: 水压:Pw2=γw(Do+Hw) =163.50kN/m2 土压:Pe2=Pel+Pwl-Pw2 =20.10kN/m2 隧道拱顶处侧向压力: 土压:qel= λγ’(2Do+t/2) =27.05kN/m2 水压:qwl=γw (Hw+t/2) =130.63KN/m3 q1=qel+qwl=157.68kN/m2 隧道底部侧向压力: 土压:qe2= λγ’(2Do+DO-t/2) =39.95kN/m2 水压:qw2=γw(Hw+DO-t/2) =162.88kN/m2 q2=qe2+qw2=202.83kN/m2 反作用力: δ = (2 p1 − q1 − q2 ) /[24(EI + 0.0454kRc 4 )] =0.00016374m Pk=kδ=3.27kN/m2 式中, δ=隧道起拱线处衬砌的位移;
=1.2@222.0=266.4 k N/ m2 q2=qe2+qw2=368.4kN/m2 图Ⅲ-6 所示为该隧道的荷载状况。
609
4 分力计算
图Ⅲ-6 设计实例 2 的荷载状况
用基础框架模型计算分力(见图Ⅲ-7)。
4.1 分力计算模型
用一个具有 60 个节点的正 58 边形计算分力。 节点 16 是节点 15 与节点 17 之间的中点,节点 46 是节点 45 与节点 47 之间的中点。 节点 6、8、17、25、33、41、50 和 58 位于管片衬砌的接缝上。接缝模拟为旋转弹簧,且认为 力矩(M)与旋转角度(θ)成比例(见图Ⅲ-8)。
盾构隧道衬砌设计指南(第三章)
(国际隧道协会第二工作组)
第三章 设计实例
设计实例 1
(本设计实例由日本隧道协会编写)
1 隧道功能
设计的隧道将用作污水隧洞。
2 设计条件
2.1 管片尺寸
管片类型:RC,平板型 管片衬砌直径:DO=3350mm 管片衬砌矩心半径:RC=1612.5mm 管片宽度:b=1000mm 管片厚度:t=125mm
=13.87kNm/环 Mr=Min(Mrc,Mrs)=Mrs=13.87kNm/环 5.2.2 接缝抵抗力矩(Mj)
x=当 N=0 时压缩极限轴与中性轴之间的深度 x=nAB[-1+{1+2bd/(nAB)}1/2]/b
606
=3.011cm(见图Ⅲ-4) Mjrcv=当压缩极限轴向应力达到 15MN/m2 时接缝的抵抗力矩,亦即混凝土的允许压缩应力 MjrB=当钢筋达到 240MN/m2 时接缝的抵抗力矩,亦即螺栓的允许应力 Mjrc=[bx(d-x/3)/2]σca=15.80kNm/环 Mrs=[AB(d-x/3’)]σBa=10.18kNm/环 Mjr=Min(Mjrc,MjrB)=Mrs=10.18kNm/环 Mjr/Mr=10.18/13.87=0.733>0.6 接缝是安全的。
图Ⅲ-3 管片衬砌关键断面应力分布图
图Ⅲ-4 接缝断面
5.3 管片衬砌承受盾构千斤顶推力的安全性检验
e=一个千斤顶工作推力中心与管片衬砌矩心之间的偏心率=1cm Is=两相邻千斤顶的间距 =10cm A=一个千斤顶的撑板与管片衬砌的接触面积=Bt, 式中, t=管片厚度=12.5cm B=2πRc/Nj-Is =2π1.6125/10-0.1 =0.9123m(其中,Nj=盾构千斤顶数目=10 个); A=Bt=0.1141m2; I=Bt3/12=0.00014863m4; σc=管片混凝土最高压缩应力 =P/A+Pe(h/2)/I=13MN/m2 <σca=15×1.65=24.75MN/m2
160
2.37
305.99
06.76
0.09
180
2.44
307.05
0.00
最大正力矩出现在隧道拱顶处(断面 A),最大负力矩出现在距隧道拱顶 70 度的起拱线处(断
面 B)。图Ⅲ-2 所示为管片钢筋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