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中国声乐艺术——创作歌曲
第五章 中国声乐艺术——创作歌曲
4. 《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是青主根据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的词 谱曲而成。青主以他清新悠远的音乐形象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准确表现出了原词 意境,而又有所寄寓。 特点:歌曲由于运用了自然调式的旋律与和声,显得自然流畅,富有浪漫 气息,并具有民族风味。最有新意的是,作曲家突破了原词上下两阙的结构惯 例,将下阕的四句诗重复两遍,感情充沛,最后在全曲的高潮部分作强有力的 收尾,突出了真切、执著的思念之情。
3. 《南泥湾》 《南泥湾》创作于1943年,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在毛主席开展大生 产运动的号召下,359旅的战士们把它改造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 陕北江南。 特点:这首歌以优美、抒情的旋律,歌唱南泥湾由荒凉的贫瘠之地变成了 “江南”的富饶之乡,并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歌曲采 用复乐段的结构形式。
5. 《祝酒歌》 《祝酒歌》由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完成于1977年。 特点:歌曲曲调吸收了维吾尔族手鼓和汉族锣鼓点的节奏,热烈奔放,融 合了新疆、西藏及江南民歌等风格各异的音调,生动地表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 结束十年浩劫时的胜利喜悦的心情。 6.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是影片《海外赤子》中的一首插曲。由瞿琮作曲,郑秋 枫作曲,创作于1979年。 特点:该曲歌词朴实无华,以一连串的排比句对祖国的山川景色、气质品 格作了细腻而生动的描绘,歌曲音调明亮、高昂,感情充沛、激越,歌颂了美 好的祖国,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7. 《卖报歌》 《卖报歌》是音乐家聂耳30年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 特点:其曲调明快、流畅,并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 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其基调乐观活泼,对明天充 满了希望。
音乐欣赏
目录 第五章 中国声乐艺术 ——创作歌曲
一
古代文人创作歌曲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艺术歌曲
第一节 古代文人创作歌曲
一、古代创作歌曲简介
二、古代创作歌曲欣赏
1. 《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相传由东汉末年蔡文姬作词谱曲,是一首流传至今的著名 琴曲。 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曲调是胡笳音调和汉族音调的结合,具有浓郁 的抒情气息,旋律起伏、对比强烈,曲调与诗珠联璧合。该曲旋律跌宕起伏、 哀婉深沉、情真意切,反映出战乱年代里一个女子悲欢离合的生活情景。 2. 《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一首优秀的文人创作歌曲。 特点:其曲词虽只有短短四句,却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之情,曲调情意 绵绵、真切动人,诗词与音乐完美融合。 3. 《扬州慢》 《扬州慢》为宋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姜夔所编写。 特点:其属于古音阶调式,音调质朴而富有激情,行腔自然,结构严谨。 歌曲旋律动向和语调倾向大体一致,而又服从于内容的需要和感情的抒发。
第二节 艺术歌曲
一、近现代艺术歌曲简介
二、近现代艺术歌曲欣赏
1. 《问》 《问》由萧友梅作曲,易韦斋作词,发表于1922年,是一首近现代史上较 早的艺术歌曲。 特点:歌曲采用G大调,中速,为单一形象的乐段结构。 《问》这首歌含 蓄地唱出了作者对当时内忧外患、国家破碎沉沦的忧虑之情,是一首带有哲理 性的艺术歌曲。 2.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先生于1920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 1926年赵元任先生为此诗谱上曲,在3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行。 特点:歌曲在旋律上采用五声调式,在结构上属于分节形式,句式结构完 全相同。作曲家在深刻领会歌词含义的基础上,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作 曲技能,使曲调与歌词完美融合,转调自然,层次清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 洋的作曲技巧精妙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