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乐 课 教 案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四年级(试用)
第 一 单 元 一、课 题: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的:通过声音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声音的技能技巧、能较好地调控音色,较完整地表达声乐作品。 三、教学内容: 1、练 声 曲: (1) 1 2 3 4 ︱ 5 4 3 2 ︱1 —‖ u o u o u
(2)5 6 5 4 5 4 ︱3 43 2 3 2︱1—‖ Li La Li La Li
(3)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mi ma mi ma mo
2、练习曲目: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啊!中国的土地》 四、教 法:讲授法、因材施教法、练习法。 教 案 提 纲
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作品的处理。 教学难点:① 开始乐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高位置发声; ② 高音乐句“牧羊姑娘放声唱”的共鸣与气息状态。 解决方案:① 通过母音“Li”、“La”的训练,为“美丽”的发声打下高位置基础。② 通过“U”、“o”的练习抓好“姑娘”里母音的发声共鸣习惯。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声曲(1)、(2)的练习。 练习要领:① 保持微笑状态,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②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尽量做到字正腔圆;③ 感受气息支点的作用,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2、新歌学习 (1) 了解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 (2) 试唱歌曲作品,感受歌曲的情绪特征; (3) 深入学唱歌词,注意吸气换气、强弱控制、音色把握等技术问题,并从中找到在发声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目的的强化训练加以解决; (4) 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3、答 疑 (1) 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 歌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3) 教师作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案。 4、歌唱表演:进行小组内的声乐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作品或提出声音训练要求。
二、《啊!中国的土地》 A 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后起节奏的掌握; ② 乐曲高潮“啊!中国的土地”的演唱。 解决方案:① 在熟悉作品时重点练习歌曲的特色节奏; ② 加强“i”母音的训练,认识并掌握闭口音的共鸣及气息状态。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声曲(2)、(3)的练习。 练习要领:① 保持微笑状态,加强母音发声的高位置; ②“u”“o”保持含着水的打开状态,体会气息与高位置的对抗感觉; ③“mi”“ma”母音要体会“装在面罩盒向下唱”的感觉。 2、新歌学习 (1) 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解决歌曲的节奏难点; (2) 科学处理作品的气息特点,解决演唱中的呼、吸与换气关系; (3) 通过母音训练,解决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和发声共鸣问题; (4) 加强歌曲的艺术处理,完整地表达作品。 3、答 疑 (1) 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 自我和互相分析作品演唱的效果; (3) 教师作总结分析,并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案。 4、歌唱表演:进行小组内的歌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作品或练声要求。
第 二 单 元 一、课 题: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的:通过两首声乐作品的教学,使学生在注意声音运用的基础上,能较好地理解作品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作品。 三、教学内容: 1、练声曲: (1) 1 3 5 6 ︱5 6 5 3 ︱1—‖ mi ma mi ma mi
(2)5 6—︱5 6 5 4 3 2︱1––‖ yi ya yi ya yi ya (3)5 5 5 5 ︱5 4 3 2 ︱1 –‖ (4)1 5––︱4 3 2 1––‖ ma mo ma mo ma mo mi o a o a
2、练习曲目:《北京颂歌》 《清晰的记忆》 四、教学教法:讲授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
教 学 提 纲
一、《北 京 颂 歌》 D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进行曲风格的演唱; ② 乐曲结束句的演唱。 解决方案:① 通过顿音训练解决进行曲风格的声音力度问题; ② 通过喉头位置的训练,解决结束乐句的高音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1)、(2)
练习要领:① 练习(1)用顿音演唱,注意气息向下找喉头位置的发声感觉;② 练习(2)的“ya”母音要贴住后咽壁吸着唱; ③ 注意共鸣位置与气息的对抗状态。 2、新歌学习 (1) 熟悉歌曲的旋律,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 (2) 气息、唱法、音色和咬字吐字的处理; (3) 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 (4) 完整演绎作品,突显作品的艺术性。 3、答 疑 (1)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 (2)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演唱效果; (3)教师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歌唱表演:小组内各成员进行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新声乐作品或声音训练要求。
二、《清 晰 的 记 忆》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歌曲气息的把握; ② 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 解决方案:① 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强化吸气换气的练习; ② 加强“o”“a”母音的练习,有针对的突破歌曲演唱的难点。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3)、(4)
练习要领:① 练习(3)要注意顿和连的结合,加深面罩共鸣的体会; ② 练习(4)要注意有目的的打开,在做好咬字吐字的基础上贴着后咽壁吸着唱,体会气息的支点作用; ③ 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注意音色的和谐统一。 2、新歌学习: (1) 了解作品,熟悉作品的旋律,掌握作品的音准、节奏; (2) 初步处理作品,了解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情绪特征; (3) 重点解决歌曲作品的演唱难点,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 (4) 加强艺术处理,强调歌曲表达的艺术性。 3、答 疑: (1) 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 实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3) 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4、歌唱表演:小组内各成员进行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练声要求。
第 三 单 元 一、课题名称: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标:通过两首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的体验作品的情绪特点,在声音表现的基础上,融入体态语言的表演。 三、教学内容: 1、练 声 曲: (1)1 5 5 5︱1 4 4 4︱1 3 3 3︱1 2 2 7︱1–‖ u o o o u o o o u o o o u o o u o
(2)1 5 5 5 5– ︱ 4 3 2 1––‖ o a a a a o a
(3)5 6 5 4 5 4 ︱ 3 4 3 2 3 2 ︱ 1—‖ yi yuo yi you yi a o a o a
2、练习曲目:《忆秦娥—娄山关》 《风萧瑟》 四、教学教法:讲授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
教 案 提 纲 一、《忆秦娥—娄山关》 A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声音强弱力度的控制; ② 高音“苍山如海”的音色和气势。 解决方案:①采用顿音训练,加强声音的瞬间爆发力; ②采用开口音作为突破口,稳定发声时的喉头位置,体会向下用力发声的畅通感觉。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1)、(2)
练习要领: ① 注意各个母音的开口发声状态; ② 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注意良好的面罩共鸣效果; ③体会开口音的打开、注意帖着后咽壁吸着唱,突显气息的支持作用。 2、新歌学习 (1)初步了解作品,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音乐的基本色调; (2)了解并掌握歌曲的强弱和速度快慢关系,把握好科学的呼吸规律,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 (3)重点解决歌曲演唱的难点问题,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 (1) 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答 疑 (1) 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 实施集体评议和自我分析; (3) 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4、歌唱表演:实施小组内的声乐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提出新的练声要求。
二、《风 萧 瑟》 降G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歌曲作品中力度、速度的把握; ② 歌曲中节奏的把握; ③ 歌曲中戏剧情绪的表达。 解决方案:① 通过有针对的声音训练,解决声音力度的控制问题; ② 通过有针对的节奏训练,解决节奏上存在的问题; ③ 通过作品分析和音响欣赏,解决歌曲的情绪表达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3)
练习要领:① 保持良好的微笑状态,笑肌上提,挂好面罩盒; ② 保持良好的打开状态,做好咬字吐字,做到字正腔圆; ③ 在做到控制好高位置的同时,努力做好向下着力发声,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2、新歌教学 (1)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初步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情绪特征。 (2)哼唱作品,找出在演唱中难于把握的地方;并标出吸气换气的地方。 (3)通过专门的母音练习重点解决歌唱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处理作品的过程中解决好节奏及强弱的对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