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2)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2)
业的作曲技术,钢琴伴奏占重要地位,歌曲抒发人性化 的情感。
清唱剧:区别于戏剧化的歌剧,是一种大型多乐章的声
乐套曲。
萧友梅与黄自:自学堂乐歌以来,中小学音乐教育日
益发展和不断提高的形势下,迫切要求建立起专业的音 乐文化事业,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音乐水平人才。 较有代表的音乐家黄自、萧友梅,都曾留洋学习西方专 业作曲知识,学成归国,大力发展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聆听对比
曲名
速度
力度
音色
情绪
风格
《渔阳鞞 鼓动地来》
《山在虚 无缥缈间》
拓展与探究
。 在了解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黄自四位他们各自的作品风格及对社会的主要贡献
主要代表作品
音乐风格
对社会主要贡献
沈心工
李叔同 萧友梅 黄自
总结
艺术歌曲:多采取名人的诗作,运用美声唱法,配有专
清唱剧《长恨歌》
《长恨歌》原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1932年, 黄自.韦瀚章根据此诗及元曲《长生殿》创作了清唱剧 《长恨歌》。白居易的诗虽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 剧,但其主题却是统治者“重色”必将“倾国”,具有警 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向华北地区进犯, 而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因而引起 中国人民极大不满,1932年夏季,作者创作了清唱剧《长 恨歌》以讽刺时政。
《萧友梅与黄自》
禄丰县广通中学 李祥建
• 萧友梅(1884—1940)音乐 教育家,作曲家,字思鹤, 又字雪朋,广东香山人。 1927年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 院(后改称上海国立音乐专 科学校)。 萧友梅代表作品:艺术歌曲: 《问》、《南飞之雁语》、 《女子体育》、《落叶》、 《踏歌》等,爱国歌曲: 《五四纪念爱国歌》、《国 耻》、《国民革命歌》等。
音乐体裁形式—清唱剧:是一种介于歌剧、康塔塔之间的 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它包括了独唱、重唱及合唱,用管 弦乐队作伴奏,各乐章间的歌词有较强的连贯性。清唱剧 与歌剧相比,它没有布景,不需要歌剧演出时的服装、道 具,也不需要戏剧式的表演,清唱剧多在音乐会上演出。 清唱剧与康塔塔相比,它的篇幅较大,有鲜明的戏剧情节 及戏剧结构,而康塔塔则篇幅较小故事内容较简单。
谢谢!
思考:这首作品那些地方很有特点,为什么?从速度情绪上可以把音乐分 成几段?
• 黄自(1904—1938)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是我国最早谱 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介绍了西 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了大 批专业音乐人才。代表作品: 清唱剧《长恨歌》、抗战歌 曲《旗正飘飘》、《抗敌歌》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