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配煤的基本原理
鹤壁市天源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煤质分析仪器的发源地和主要生成地之一,已有四十余年历史。
公司拥有完整的精密电子仪器,生产设备和实验手段并且公司己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我公司“天源牌”产品主要有:全自动量热仪、马弗炉、工业分析仪、测硫仪、快速自动测氢仪等数十种产品。
配煤技术途径很多,60年代初周师庸等就已论述过关于配煤技术途径及其发展趋向。
至今日,随着煤质基础工作的深入和配煤技术的发展,一致公认科学配配煤离不开煤岩学。
目前各国开发的配煤技术,凡是论证比较充分、效果比较良好的,很少不与煤岩学有关系。
我国传统的配煤技术是以现行的煤分类为基础的。
而煤岩配煤与我国现行的煤分类无关。
煤岩配煤的若干基本原理:
1、煤不是均一的物质。
把煤的有机物质按其在加热过程并产生活性键的物质视为有粘结性的活性成分;加热不能融熔的、不产生活性键的视为没有粘结性的惰性成分。
这种划分完全是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的,即根据煤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用显微镜得出的结果。
镜质组和稳定组是活性组分,丝质组是惰性组分,半镜质组介于二者之间。
2、各种活性组分的质量不是均一的。
这可用反射率分布图来表示。
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差别很大,即使同一种煤,所含活性组分的质量也有差别,如同一种煤的镜质组和稳定组。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是决定炼焦煤性质的首要指标。
3、惰性成分和活性成分同是配煤中不可少的成分。
惰性组分缺少和过剩都对配煤炼焦不利,都会导致焦炭质量下降。
确定一种煤的性质,主要视反射率、反射率分布和惰性成分含量而定。
4、成焦过程中,煤粒之间是通过界面反应、键合而连结起来的。
当然也有物理结合的过程,但不是互熔而形成均一的焦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