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hap 6 煤岩学基础资料

chap 6 煤岩学基础资料

光 油浸反射光 法 (o)
煤光片、 煤砖光片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的反
射色、形态、结构、轮廓、 煤的加工利
突起、反射率、显微硬度


其它方法
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 术、煤的核磁共振(NMR)研究技术、煤的电子顺磁共 振(ESR)研究技术、煤的红外光谱研究技术、煤的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
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Organic Macerals )
腐植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包括:镜质组、惰质组和壳质组。在 显微镜下的特征是: 镜质组:透射光下呈橙红色,透明或半透明,较均一,不含 或少含矿物质,见垂直裂纹。普通反射光下呈灰色,油浸反 射光下呈深灰色,无突起。 惰质组:透射光下呈黑色,不透明。反射光下突起高,呈白 色,油浸反射光时呈亮白色。 壳质组:透射光下透明到半透明,呈黄色或橙红色,轮廓清 晰,外形特殊。普通反射光下大多有突起,呈深灰色,油浸 反射光下-灰黑色或黑灰色。
油浸物镜:就是观察前要再切片上的滴一滴油的物镜,因为 油的光学特性跟玻璃差不多,不会产生折射,使物镜的分 辨率大幅提高。
微观方法-用显微镜研究煤
显微镜下研法
煤的薄片
研究内容
侧重点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的透
光色、透明度、形态、结 煤的成因研
构和轮廓等

反 普通反射光 射 (a)
1.1 镜质组( Vitrinite)的成因
通过木质素组织凝胶化作用形成。成煤植物的组织在气 流闭塞、积水较深的沼泽环境下,产生极其复杂的变化。一方 面是植物组织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水解、化合形成新的化 合物并破坏植物组织器官的细胞结构;另一方面植物组织在沼 泽水的浸泡下吸水膨胀,使植物细胞结构变形、破坏乃至消失, 或进一步再分解为凝胶的过程。植物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并经煤 化作用后形成凝胶化组分(镜质组)。镜质组是煤中最主要煤 岩组分,含量50-80%,甚至90%。
第二节 煤的显微组分
煤的显微组分(maceral, micropetrological unit),是指煤在显微镜下能够区别和辨识的基本 组成成分。分为:
①有机显微组分: 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煤中成煤原始植物组织
转变而成的显微组分(煤的有机质)。 ②无机显微组分: 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无机矿物质。
微观方法-用显微镜研究煤
研究方法:
透射光:薄片 2×2 cm,厚 0.2 mm。根据颜色、形态和结 构识别微煤岩组分、判断煤的性质。
反射光:光片直径 2 cm,厚1.5-2 cm 圆柱体。在普通反射 光或油浸反射光下,根据颜色、形态、结构、突起、反光 性等特征识别煤岩组分、判断煤的性质。 光片分为煤光 片和粉光片(砖光片)。
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白铁矿,… 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菱铁矿,… 氧化物类矿物:石英,… 硫酸盐类矿物:石膏,…
反射光下煤中常见矿物的鉴定标志
我国一些煤样的显微组分分析%
3.1分离和富集方法和流程
3.2 煤岩组分的定量方法
测定煤岩组分常用的方法是计点法(数点法)。使用电 动计点器(又称电动求积仪)测定,电动计点器内两个主要 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机械台(央持薄片或光片用);另一部分 是自动记录器(又称电磁计数器),记录器上一般有8一l0个 键,最多有14个键。当按记录器上的键时,计数继电器就 计下一个数字,并通过电子管传递的讯号,控制机械台使 试片移动一个距离(仪器上的间距可按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调 节)。计数时,每一个键代表一种固定的组分,在视域中见 到那种组分落在十字丝中心,即按相当于该组分的键,
根据凝胶化程度的不同,镜质组还可细分为:结构镜质体, 无结构镜质体和碎屑体。
1.2、惰质组( Inertinite,又称丝质组)的成因
丝质组是通过丝炭化作用或火焚作用形成。 丝炭化作用:成煤植物的组织在积水较少、湿度不足的
条件下,木质纤维组织经脱水作用和缓慢的氧化作用后,又转入 缺氧的环境,进一步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丝炭化组分。丝炭化作 用也可以作用于已经受不同程度凝胶化作用的组分上,但经丝炭 化作用后的组分不能再发生凝胶化作用成为凝胶化组分。
煤的岩石组成
第六章 煤岩学基础
Basic Knowledge of Coal Petroloy
第六章 煤岩学基础
主要内容: ➢煤岩组成的研究方法 ➢有机显微组分及其成因 ➢有机显微组分的性质 ➢宏观煤岩学概述 ➢微观煤岩学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煤岩学研究方法
1、什么是煤岩学(coal petrology)?
壳质组又称稳定组,是由成煤植物中化学稳定性强的 组织器官转化而来的。在泥炭化作用阶段,因化学稳定 性强,没有遭受生物化学作用的破坏而保存在煤中,经 煤化作用后转化为稳定组分。
煤中常见的稳定组分有:孢子体、花粉体、树脂体、 角质体、木栓体等。稳定组分在透射光下透明到半透明, 呈现黄色到橙红色,轮廓清楚,外形特殊;在反射光下 呈现深灰色,大多数有突起。
稳定组分在煤中的含量不大。个别情况下,有稳定组 分富集的煤出现,如乐平树皮煤、抚顺烛煤。稳定组分 的氢含量高,发热量高。
煤显微组分的在煤化过程中变化
2、 煤中的矿物质——无机显微成分
煤的无机显微成分主要是指粘土矿物、黄铁矿、石 英、方解石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进行区分。
粘土类矿物:高岭石(kaolinite),伊利石,水云 母,…
用岩石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煤的组成和性质。主要应用于煤的 成因、煤层对比、煤油勘探、选煤、炼焦。
2、煤岩学研究方法 宏观方法-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煤,根据其颜色、条痕色、 光泽、硬度、断口等特征,识别煤岩类型、判断煤的性质。
微观方法-用显微镜研究煤,将煤岩组分分为镜质组、壳质 组、丝质组、矿物组 ,判断煤的性质。
火焚作用:有的丝炭化组分是由于古代沼泽森林火灾后, 由烧焦的炭化组织转化而来的,称为火焚丝质体。在显微镜下观 察,该类丝炭化组分细胞结构完整清晰,且由于没有经受凝胶化 作用,细胞壁没有发生吸水膨胀,因此,胞壁薄。煤中含量在10 -20%,对煤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1.3、壳质组( Exinite又称稳定组)的成因
3.2 煤岩组分的定量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