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块专项施工方案

0#块专项施工方案

0#块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 xxxx大桥上跨铁路工程(汉口侧)及相关设计图纸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3.《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5.《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6.《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7.《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8.国家、交通部颁发的现行桥梁设计、施工规范、技术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验收办法等。

1.2、编制原则1.以设计文件、施工规范为依据组织施工;2.规范作业程序,强化各项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等控制措施,确保各项工程目标的实现;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四新技术。

1.3、编制范围xxxxx大桥上跨铁路桥工程(汉口侧)左右幅D3联0#块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工程地点紧邻江岸车站北京侧咽喉区,拟建xxxx大桥上跨穿过江岸车辆段后,桥梁左幅在ZK9+991.764上跨京广附属线,在ZK9+820.5上跨664库专用线,桥梁右幅在ZK9+976.412S(14号~15号墩)上跨京广附属线,在ZK9+842(19号~21号墩)上跨664库专用线。

在全桥共计4个0#块,分别为左右幅13#、 14#墩。

平面图如下:图2.1 左右幅13# 、14#墩平面布置图左右幅D3联为跨铁路变高连续梁,跨度:48m+78m+48m+38m=212m。

桥面全宽29.5m,桥面均匀位于直线和缓和曲线上。

左幅桥箱梁横截面为斜腹板单箱双室,箱梁顶宽23.724m~14.75m,低宽15.774~6.8m,顶板厚25cm,腹板分别为50cm、70cm;右幅桥箱梁横截面为斜腹板单箱单室,箱梁顶宽14.75m,底宽由跨中6.8m变化至支点5.6m,顶板厚26cm,腹板厚分别为55cm、75cm。

全桥共设5道横隔梁,分别设于中支点、端支点截面。

12、13、14号墩中支点处设置厚2.5m的横隔梁。

中支点0号梁段长度10m,一般梁段长度分成3.0m、3.5m和4.0m,合拢段长2.0m,15号墩处边跨直线段长7.94m,11号墩边跨直线段长45.94m。

最大悬臂浇筑块重1672KN。

梁体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

纵向预应力均采用纵向预应力均采用15-Φs15.2、12-Φs15.2和9-Φs15.2钢绞线,15-15型、15-12型和15-9型锚具,张拉控制预应力1395MPa。

横向预应力束采用3-Φs15.2钢绞线,一端张拉,张拉端均设置中央分隔带的另一侧。

张拉控制预应力为1395MPa。

横向预应力束纵向布置间距50cm。

竖向预应力筋采用Φ25的螺纹钢筋,梁顶张拉,张拉控制应力675MPa。

竖向预应力筋沿梁部纵向按50cm间距设置,每条腹板均布置两根。

管道压浆,一般在钢索端部进行,对于长索,施工时可在适当位置增设辅助压浆三通管。

图1:0#块结构侧立面图(单位:cm)图2:左幅0#块断面图(单位:cm)图3:右幅0#块断面图(单位:cm)第三章施工组织3.1、人员组织安排为了保证上跨铁路0#块施工顺利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项目部成立了以各部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施工控制小组,分别从技术方案、施工组织、测量试验、质量、物资机械、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保证。

项目部设职能部门5个,即工程技术部、安全环保部、物资机械部、计划合约部、综合办公室。

其中工程管理部下设技术室、测量室、试验室、调度室。

劳动力组织见下表。

表3.1-1 劳动力配置计划表3.2、机械设备组织表3.2-1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表、3.3、施工周期我部单个0#块施工周期为37天,详见下表。

表3.3-1 单个0#块施工周期表0#块施工进度横道图·第四章 0#块施工专项方案4.1、0#块施工工艺流程在承台顶面预埋0#块墩旁托架钢板→墩身施工→墩旁托架施工→墩顶支座垫石施工→支座安装→底模板安装→0#块预压→侧模安装→绑扎底、腹板及横隔梁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内模安装→顶板钢筋及预应力筋施工→浇注混凝土→洒水养护→0#块张拉压浆顶板钢筋及预应力筋施工检查验收4.2、0#块墩旁支架施工0#块采用贝雷梁支架体系,梁体内钢筋密集,预应力管道高度集中,结构复杂,是连续梁施工的重点及难点。

箱梁0#块采用临时支墩法施工,支墩采用φ630×8mm钢管柱,内填C50微膨胀混凝土,钢管柱间采用横向联结系固定,布置形式见下图(以13#墩左右幅0#块为例)。

图4.2-1 右幅13#墩临时支架平面布置图图4.2-2 左幅13#墩临时支架平面布置图4.2.1托架安装及拆除施工4.2.1.1托架安装(1)、墩旁托架是0#块箱梁砼现浇的主要承重结构,要求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拟采用钢管桩搭设,支撑于承台顶面及插打承台外侧钢管桩,钢管支架上部焊接横向牛腿,牛腿上放置贝雷梁,贝雷梁上部纵梁均采用H588型钢(H588型钢与支座垫石之间采用方木抄紧),托架顶设置横向分配梁采用I36a作为箱梁底模、侧模的支撑结构,布置形式见下图4.2.1-1及4.2.1-2。

(2)、托架预埋件要求位置准确,焊接处要按要求保证焊缝长度及质量。

(3)、0#块内模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外侧模支架利用侧模上的排架;(4)、底模主要采用木模板,直接铺设于最上一层底模平台分配梁上,现场抄垫至设计标高;(5)、底模平台走道四周采用焊设钢筋围栏及满铺脚手板保证安全;(6)、0#块底模分配梁与模板之间设置钢楔块(1:3~1:4)以便于日后脱模方便。

图4.2.1-1 右幅13#墩临时支架立面图图4.2.1-1 左幅13#墩临时支架立面图4.2.1.2 托架拆除施工通过卸除钢垫块,使钢垫块以上部分整体平稳下落,然后按照拼装的反顺序对支架进行拆除。

即先拆0#块底模、纵向Ι36a 分配梁及H588型钢,再拆除纵向贝雷梁、横向Ι36小分配梁,最后拆除[14连接系及临时墩钢管桩。

具体拆装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拆装方案进行。

钢管拆除,即先割除钢管桩与承台预埋板连接处,在使用吊机吊装将钢管提起。

拆除下来的分配梁、贝雷架以及钢管必须按顺序垫好抄死,避免在吊装拆除过程中碰撞变形,以影响标准构件的重复倒用。

在吊装前先确定所拆除构件重量,选择钢丝绳、吊具以及吊机的类型。

起吊前必须先仔细检查待吊构件与其它构件是否已完全脱离,避免起吊构件相互焊接或连接在一起、重量不明的构件。

4.2.2 0#块托架预压方案1、预压目的(1)、通过预压检验支架系统的安全性,是否满足施工要求;(2)、清除支架系统的非弹性变形,计算出支架系统弹性变形,为其余支架系统的预拱值提供数据。

2、预压方案在支架搭设完毕,并验收合格后,按照箱梁翼缘板投影线铺设好15mm 厚竹胶板时,进行预压施工。

预压总荷载按照规范规定,采用砼自重与模板重量之和的1.1倍,采用砂袋作为压重荷载。

(1)施工流程 预压施工流程如下图:支架搭设底模板安装支架验收砂袋准备监测点安设测量记录加载前标高支架方案或地基处理方案(2)预压施工前期工作a、支架、底模板的检查验收支架、底模板按照图纸和规范进行施工与搭设完毕,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预压施工。

b、施工机械、材料准备施工机械到场,检验其机械性能,良好;砂袋规格、数量、重量满足要求。

c、技术准备相关人员熟悉图纸、规范及预压方案。

d、安全方案做好安全应急预案,相关物资、人员到位。

(3)、荷载布置以13#墩右幅 0#块为例,压重荷载为366t(砼自重302t ,模板重量30t)。

按照箱梁横断面所受的荷载进行分区,每个分区荷载大小不一,分3次加载,第一次加载至总荷载的30%,第二次加载至总荷载的60%,第三次加载至总荷载的100%,任何一级加载后,监测数据不满足规范要求,立即停止加载。

具体进行压重的布置和荷载如下:1区预压重量 46T 每平方米重量 1.3T 压重范围3.5m×10m2区预压重量 92T 每平方米重量 4.6T 压重范围2m×10m3区预压重量 90T 每平方米重量 2.4T 压重范围3.7m×10m4区预压重量 92T 每平方米重量 4.6T 压重范围2m×10m5区预压重量 46T 每平方米重量 1.3T 压重范围3.5m×10m纵向加载:从跨中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布载;横向加载:从砼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

图4.2.2-1 右幅13#墩0#块试压荷载分布图(4)、预压施工步骤a、测点布置在支架顶部的每个断面的左翼缘板边缘投影线、左翼缘板与左腹板交点投影线、左腹板与底板交点投影线、底板中心线、右腹板与底板交点投影线、右翼缘板与右腹板交点投影线、右翼缘板边缘投影线设置监测点,并用油漆做好标记。

b、加载前标高测量对监测点全部进行测量,并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作为后续计算的基础数据。

c、加载及测量采用2台吊机从跨中向两边,从中心向两侧对称进行布载。

加载过程中,支架顶部不得进行其他的作业,支架底部一定距离安排专人进行支架观察,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加载。

第一次加载至总荷载的30%,加载完毕、支架稳定后,方可进行全部监测点的测量,每间隔12h对所有点进行标高测量。

当监测点的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第二次加载至总荷载的60%,加载完毕、支架稳定后,方可进行全部监测点的测量,每间隔12h对所有点进行标高测量,当监测点的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第三次加载至总荷载的100%,加载完毕、支架稳定后,方可进行全部监测点的测量,每间隔12h对所有点进行标高测量。

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支架合格: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的平均值小于1mm;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的平均值小于5mm。

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应重新对支架进行验算与安全检验。

d、卸载卸载应均匀进行,严禁一次性卸载整个断面的荷载,卸载从两端往中间,从两侧向中间分层进行。

人工配合吊车吊运砂袋均匀卸载。

e、卸载6小时后监测卸载6小时后,不得进行施工作业,对所有监测点进行标高测量。

f、数据整理根据测量所记录的数据,整理并分析观测记录,为后续施工提供指导依据。

4.3、模板工程0#施工底模、内模和端模均采用木模板,外侧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

4.3.1、模板制造(1)所有大面钢模板在工厂制造时,设置具有足够刚度且保证模板表面平整。

(2)所用钢板材质应符合Q235钢的国标要求,所有型钢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热轧角钢、槽钢或Ι字钢。

钢板板面平整,型钢顺直,无侧弯及竖弯。

(3)模板加工成型后应符合下列要求:除满足模板接缝面平整、顺直、打磨光滑、除锈、除污焊接牢固外,还应满足尺寸误差在规范所规定的范围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