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穿孔CT诊断
1 1
11 2 7
6
1 2
1.胃 2空肠 3.升结肠 4.降结肠 6.横结肠 5.十二指肠水平部
3
5
4
1 2
3
1
2 3
1
1. 空肠 2. 降结肠 3. 升结肠
消化道穿பைடு நூலகம்的常见原因
• • • • • 溃疡(胃及十二指肠常见,十二指肠最常 见) 外伤(小肠发病率最高) 炎症(小肠,阑尾。急性阑尾炎坏死,坏 死性肠炎) 肿瘤(结肠,癌肿中心坏死所致) 异物(食道)
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病例12
横结肠穿孔
病例13
阑尾炎伴粪石嵌顿,穿孔
病例14
食道上段异物伴穿孔
病例1
乙状结肠破裂
病例2
1
2
3
4
升结肠肿瘤,盲肠穿孔
病例3
横结肠肿瘤,升结肠穿孔
病例4
胃贲门Ca伴穿孔
病例5
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
病例6
胃窦部慢性溃疡穿孔
病例7
直肠穿孔伴腹盆腔积血
病例8
回肠穿孔
病例9
乙状结肠肿瘤破裂伴穿孔
病例10
急性空肠溃疡穿孔
病例11
空 肠 与 回 肠 区 别
空肠: 径粗,壁厚,色红,弓稀,脂肪少。 粘膜环状皱壁多而高,粘膜内散在孤立淋巴滤泡。 回肠:径细,壁薄,色白,弓密,脂肪多。 环状皱襞疏而低,粘膜内除有孤立淋巴滤泡外,尚 有集合淋巴滤泡。
各段肠道扩张表现
1.胃窦
4 1 2 5 3
2.角切迹 3.胃体 4.膈 5.横结肠
6.降结肠
7.空肠 8胰头 9.胰体 10.脾 11.左腰大肌
1.胃 2.十二指肠降部 3.结肠肝曲
4.盲肠
5.空肠 6.回肠末端
7.左肾上腺
8.脾 10.膈脚 11.胰尾 12.左肾 13右腰大肌 14.右髂总动脉
1.胃 2.十二指肠 3.结肠 5.胆囊 .
2
2.十二指肠水平段
2 3 4
食道穿孔:常见临床症状是颈部、胸骨后剧烈疼痛,吞咽 困难、呕血、发热、颈部皮下有气肿,纵膈气肿、液气胸, 口腔或鼻胃管中有血,可有咳嗽及喘鸣。
消化道穿孔CT征象:
1、腹腔游离气体。
2、腹腔积液。
3、肠壁增厚。
4、系膜密度增高。
5、肠壁连续性中段。
螺旋CT在急性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较X线腹部立卧位高 CT不仅能确定有无胃肠道穿孔,而且能较腹部平片更迅速准确地 判断腹腔游离气体的有无、多少,并可根据CT征象及游离气体的 分布特点准确判断穿孔部位。
消化道溃疡穿孔
指活动期溃疡逐渐向深部侵蚀,将胃肠道穿破,胃肠内容物进 入腹腔。
穿 孔
溃疡
粘 膜
肌 层
浆 膜
消化道溃疡穿孔
酸、碱性 肠内容物 腹腔 化学性 腹膜炎 3-5小时后 刺激症状 可减轻 细菌性 腹膜炎 弥漫性 腹膜炎 休 克
穿 孔
临床表现
胃肠道穿孔:突发性上腹疼痛,逐渐加重而弥漫全腹,并 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征象。穿孔很小或者被 堵塞,腹腔漏出物少的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消化道穿孔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放射科 董金凤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 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X线检查时,通常将小肠袢按部位分为六组
第一组为十二指肠,位于腹上区; 第二组为空肠上段,位于左腹外侧区; 第三组为空肠下段,在左髂区; 第四组为回肠上段,位于脐区; 第五组为回肠中段,在右腹外侧区; 第六组为回肠下段,右髂区、腹下区和盆腔
6.空肠
6
1.胃窦
2.角切迹 3.胃体 4.膈 5.胆囊
6.结肠肝曲
7.横结肠 8.空肠 9.升结肠 10.肠系膜
1胃底
2.胃体 3十二指肠上部
4.胆囊
5.肠肝曲 6.结肠
7.空肠
8.回肠 9.肠系膜
10.肝脏门静脉
11.腹腔干 12.脾
13.胰头
14.胰体
1.胃 2.十二指肠上部
3.胆囊
4.结肠肝曲 5.升结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