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_孙琼华

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_孙琼华

发生。

而这些疾病的转归又与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的改善有关。

因此检查鼻、鼻窦黏膜纤毛运动功能将有助于对某些鼻部疾病病因的探讨,并对指导用药、判定病情和疗效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判断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的指标是测量黏膜纤毛传输(mucociliar y transport ,M CT )速度和纤毛振动频率(ciliar y beat frequency ,CBF )。

后者近年来在方法学上有较大进展,但需要相差显微镜等特殊的设备,操作复杂。

而测M CT 速度比较方便,临床上多用于判断术后效果。

一般的方法都是测量鼻腔的M CT 速度而间接推算窦腔的M CT 速度,本研究是用活性炭粉末直接测量窦腔的M CT 速度,故更准确。

由于活性炭粉末重量轻、显示清楚、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可用于测量上颌窦黏膜纤毛运动。

虽然全麻对黏膜纤毛运动有影响,但这个影响是整体性的,故对说明问题影响不大。

由于黏膜纤毛不能在空气中活动,所以纤毛细胞表面的黏液毯是绝对必要的。

呼吸道表面的黏液毯分两层,上层为凝胶层,下层为溶胶层,亦称纤毛周围液。

纤毛在溶胶层内可自由摆动[3]。

纤毛摆动有两个相,在/效验相0,纤毛强直向上,此时纤毛顶端接触凝胶层,产生推力;在/恢复相0,纤毛弯曲。

纤毛的振动可以推动黏液毯向后不断移动,而纤毛的生理活动又有赖于黏液毯的质量。

为了促使鼻窦炎术后黏膜功能尽快恢复,除了保持窦口引流畅通、控制炎症、减轻水肿、抑制变态反应外,使用一些促进黏膜纤毛功能恢复的药物在临床上也已引起共识,常用的药物有盐酸氨溴索、标准桃金娘油(商品名吉诺通)等。

由于标准桃金娘油无针剂,动物使用不方便,故选用盐酸氨溴索针剂作为黏膜纤毛运动增强剂。

实验中使用该药动物无不良反应,使用1个月后,统计结果显示两组M CT 速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101),盐酸氨溴索注入组明显高于不注入组。

分析其机制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盐酸氨溴索具有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分泌,以及活化黏膜纤毛上皮的作用。

Dutton 等[4]用免疫标记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揭示了在成年兔上颌窦和中耳腔黏膜上皮、上颌窦黏膜下腺上皮细胞内有肺泡表面活性蛋白。

李春等[5]认为盐酸氨溴索可促进黏膜黏液性及浆液性液体的分泌,使纤毛黏液毯的溶胶层增高,加速纤毛运动,使M CT 速度提高。

张国清等[6]认为盐酸氨溴索尚有抵抗炎症过程中的氧化作用,清除氧自由基对黏膜的损害,减轻炎症状态,增加抗生素的效能,并缩短病程。

从实验的结果和分析中可以看出,鼻窦炎术后使用黏膜纤毛运动促进剂)))盐酸氨溴索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1] 刘 锋,周水淼,张速勤,等.兔实验性上颌窦炎模型的制备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疗效[J].上海医学,2004,27(5):352-354.[2] Forsgren K,J ung Y G,Stierna P,e t al .Regeneration of n ervefibres in the maxillary sinus mucos a after exp erimental surg ery.An imm unocytochemical dou ble -labelling study in the rabbit[J].Acta Otolaryng ol,1999,119(4):486-491.[3] M ilgrim L M ,Rubin J S,S mall C B.M ucociliary clearance ab -normalities in the H IV -infected patien t:a precurs or to acute sinu sitis[J].Laryngoscope,1995,105(11):1202-1208.[4] Du tton J M ,Goss K,Khubchan dani K R,e t al.Surfactant p ro -tein A in rabbit sinu s and middle ear mucos a[J].Ann Otol Rhinol Laryn gol,1999,108(10):915-924.[5] 李 春,李善群,白春学,等.沐舒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医学,2003,10(3):409-411.[6] 张国清,朱光发,周 新.大剂量沐舒坦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23(2):76-78.[收稿日期] 2006-07-14 [修回日期] 2006-09-12[本文编辑] 周姚春芳#医院药学#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孙琼华,黎海花(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曲靖655000)[关键词] 脂肪乳剂,静脉注射用;药物,临床应用;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中图分类号] R 97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2838(2007)01-0078-03[作者简介] 孙琼华(1965-),女(汉族),主管药师.E -mail:sqh2665@yah 脂肪乳剂是临床常用的静脉营养药物,可提供人体营养所需的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如亚麻酸和亚油酸。

脂肪乳剂适用于需要高能量、肾损害、禁用蛋白质的患者和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经胃肠道摄取食物的患者,主要用于大手术前后不能进食、严重能量消耗、慢性腹泻、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严重营养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等症状的治疗[1,2]。

作为现代肠外营养治疗的标志性产品,脂肪乳剂对临床许多无法正常摄食的患者的良性转归具有重要作用。

脂肪乳剂按其中三酰甘油所结合的脂肪酸链的长短分为长链三酰甘油(long chain triacy lg ly cerol,L CT )脂肪乳剂(简称长链脂肪乳)和中链三酰甘油(medium chain tr iacylglycero l,M CT )脂肪乳剂(简称中链脂肪乳)。

将一定比例的中链和长链脂肪乳通过物理混合形成物理混合型中/长链(L CT /M CT )脂肪乳剂#78#药学服务与研究 Pharm C are &Res 2007Feb;7(1)孙琼华,等.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多简称中/长链脂肪乳)。

目前,国内临床使用的主要为此类脂肪乳剂[3]。

1临床常用的脂肪乳剂脂肪乳剂的基本原料无毒性,乳化后所形成的脂肪微粒与天然乳糜极相似,具有能量密度大、溶液为等渗性、无利尿作用和代谢率不下降等优点。

即使在应激状态下,输入的脂肪乳剂仍然能被机体充分氧化利用。

由于其良好的理化性质及代谢特点,脂肪乳剂在临床的应用已相当普遍,肠外营养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显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4]。

脂肪乳剂在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中占特殊地位,它不仅是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而且在防治肠外营养并发症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肠外营养时如果单用葡萄糖,很容易发生高血糖等异常情况,特别在严重应激状态下,会使糖代谢明显失常。

葡萄糖的长期过量使用还会发生肝脂肪变性等不良后果。

因此,肠外营养已不再提倡单用葡萄糖,而采用糖/脂肪联用的混合能源(糖脂比为1B1~2B1)。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以大豆油为基础的长链脂肪乳、以椰子油合成的中链脂肪乳及物理混合型中/长链脂肪乳。

凡无法或不宜经口进食超过1周者,均为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许多外科重症患者,包括重症急性胰腺炎、重度烧伤等危急病症患者都有应用脂肪乳剂的指征。

在临床实际应用时,不主张单独输注脂肪乳,而是采用输注全静脉营养液(total nutrient admix ture,T N A)的方式。

这样可使脂肪乳缓慢而均匀地输入,避免急性反应的发生。

T N A是将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及一些与营养有关的物质混合配制而成的静脉输液,临床广泛用于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T N A中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乳的比例为2B1B1或1B1B1或2B1B015,溶液总体积\115L,葡萄糖终浓度为10%~20%。

其中,脂肪乳提供的能量应占T N A总能量的20%~50%,以避免必需脂肪酸的缺乏。

T N A对各营养素的比例要求较严格,比例失调会影响到某一种营养素的利用,不能全面发挥T N A的治疗作用。

肝脏是脂肪运输的枢纽,与脂肪的吸收、消化、分解以及储存等密切相关。

三酰甘油进入体内后很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辛酸和癸酸,因此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可补充必需脂肪酸。

肝硬化时脂肪的代谢受到影响,长链脂肪乳的消除受到一定程度损害,当输注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时,易导致脂肪超载而引起不良反应。

中链脂肪乳在体内清除迅速,不会在体内蓄积且不受肝硬化的影响,可能是应用于肝硬化患者较为理想的脂肪能源[5]。

2脂肪乳剂的研究进展以大豆油为原料得到的L CT自1964年问世以来,在临床广泛应用。

但研究发现,L CT能提供过量的多不饱和脂和酸,致使脂肪酸的构成出现异常,增加过氧化,并造成二十碳类衍生物的生成失衡。

因此,研究者们致力于新制剂的开发,研制出了结构型中/长链脂肪乳,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或深海鱼油的脂肪乳新制剂,它们各有其优点,除了提供能量及必需脂肪酸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如结构型中/长链脂肪乳更有利于改善氮平衡,并可增加处于应激状态术后患者的脂肪氧化,比LCT易于被清除。

含深海鱼油的脂肪乳富含X-3脂肪酸,有一定的调节免疫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主要用于创伤和手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炎性肠道疾病和支气管哮喘[6]。

含橄榄油的脂肪乳富含A-生育酚,可减少过氧化作用的发生,并有利于降低脂肪乳过氧化的敏感性[7]。

目前最新的脂肪乳是由大豆油、鱼油、M CT、橄榄油及维生素E物理混合而成,这种脂肪乳严格按照国家健康协会推荐的比例配制,可抗炎性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3脂肪乳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临床应用脂肪乳剂已经比较成熟,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但仍有输液反应、高热、血尿、急性肾衰、精神异常、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心律失常、脂肪超载综合征等严重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出现[8]。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保证脂肪乳剂配制和输注过程的规范操作,避免应用剂量过大或输注速度过快。

在配制脂肪乳剂时,应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 P)的要求实施,严格执行相关质量标准、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还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钙剂和磷酸盐应在不同的溶液中配制,以免发生沉淀反应。

(2)葡萄糖的终浓度< 23%,有利于混合液的稳定。

(3)最好现配现用。

(4)全过程应注意无菌操作。

(5)混合液的pH值为510~515[9]。

给患者使用脂肪乳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在使用过程中加强观察,如发生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对症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