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节 中央银行资料

第七章节 中央银行资料


央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 的独立性
央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 相对的
主要内容: (1)垄断货币发行权; (2)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目标; (3)独立选择货币政策手段
保持央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
央行保持独立性的原因:
(1)央行制定和执行政策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经 验,调控对象需要的调控手段是技术性很强的经济手段;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一元制:独家央行及其分支机 构执行央行职能(英、日、法、 中)
单一的央行制度 复合的央行制度
二元制:建立中央、地方二 级央行机构(美、德)
由一家大银行扮演中央银行和商 业银行两个角色,即“一身两任” (中国 1983年以前)。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共同的央行
跨国央行制度 (欧洲央行)
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成立虽晚于瑞典银行,但被认 为是近代央行的鼻祖。英格兰银行的演变过程是典型的央 行演变过程:私人股份制银行→清算银行→英国银行业的 票据交换中心→“最后贷款人”地位的确立(英国三次大 的金融危机)。
在英格兰银行的示范作用下,从19世纪初到一战前,出现 了成立央行的第一次高潮。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 立,是这一阶段最后建立的央行制度。
美联储产生的过程说 明了什么?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中央银行是由商业银行发展和演变而来的特殊金融机 构,是在国内经济发展和金融业需要稳定发展的要求下产 生的。
统一货币的需要
票据清算的需要
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金融宏观调控与 监管的需要
为什么要产生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制度的历史演进
最早设立的央行是瑞典银行,它原是1656年由私人创办的 欧洲第一家发银行券的银行,于1668年由政府出面改组为 国家银行,对国会负责。但直到1897年才独占发行权,开 始履行中央银行职责,成为真正的央行。
创立了拥有12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联邦储备体系。
当初建立联邦储备系统。首先是为了防止银行恐慌 并促进商业繁荣;其次才是充当政府的银行。但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金融 世界的中心,联邦储备系统已成为一个能够影响世 界货币结构的独立的巨大力量。
20世纪20年代是联邦储备系统取得重大成功的时代。 当经济出现摇摆的迹象时,就提高货币的增长率, 当经济开始以较快的速度扩张时,就降低货币的增 长率。它并没有使经济免予波动。但它的确缓和了 波动。不仅如此,它是不偏不倚的,因而避免了通 货膨胀。货币增长率和经济形势的稳定,使经济获 得了迅速发展。
第七章 中央银行
本章要点: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三、中央银行的业务 四、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课程引入
20世纪以前美国政治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对中央集 权的恐惧。这不仅仅体现在宪法的制约与平衡上, 也体现在对各州权利的保护上。对中央集权的恐惧, 是造成美国人对建立中央银行报有敌意态度的厚因 之一。
不过,美国公众基于对银行和中央银行的敌视态度,对建 立类似英格兰银行的单一制中央银行,还是大力反对的。 他们一方面担心华尔街的金融业(包括最大的公司和银行) 可能操纵这样一个机构从而对整个经济加以控制;另一方 面,也担心联邦政府利用中央银行过多干预私人银行的事 务。所以,在中央银行应该是一家私人银行还是一个政府 机构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由于争论激烈,只能 妥协。依据美国传统。国会便把一整套精心设计的带有制 约和平衡特点的制度,写入了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从而
(2)央行以稳定货币为天职; (3)央行是负有社会责任的机构; (4)央行与政府的地位不同,工作侧重点也不同。
央行的独立性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原因:
(1)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不能背离国家总体经济目标; (2)央行的业务活动和监管都是在国家授权下进行; (3)大事之下,央行必须完全服从于政府的领导。
除此之外,传统的美国人对于金融业一向持怀疑态 度,而中央银行又正好是金融业的最突出代表,美 国公众对中央银行的公开敌视,使得早先旨在建立 一个中央银行以管辖银行体系的尝试,先后两次归 于失败:1811年,美国第一银行被解散,1832年, 美国第二银行延长经营许可证期限的要求遭到否决。 随后,因其许可证期满在1836年停业。
准央行制度
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央行,而只设 立类似央行的机构(新加坡、香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的性质随着央行制度的发 展而不断变化,由集中发行银行券、解 决国家财政困难的政府银行,逐步发展 为代表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管理金融的 特殊机构。
保障金融稳健运行、 调控经济的工具
是国家最高的金融决 策机构和管理机构, 具有国家机关性质。
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2)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组织全国范围 的资金清算、最后贷款人);
(3)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充当政府的金融代 理人、为政府提供资金融通);
(4)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基本含义:央行履行自 身职责的法律赋予或实 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 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战后,1926年在布鲁塞尔举行了国际经济会议, 要求尚未成立央行的国家要尽快建立央行制度, 以共同维护国际货币体制和经济稳定。
各国纷纷建立自己的央行。后来成立的央行大多 是利用政府力量直接设立,并且一开始就在法律 上对其特殊的权责职能有明确定位。
当前,央行制度普及,其各项职能不断明确和完 善,央行的货币政策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工 具。同时,央行的国有化趋势十分明显,作为政 府机构的色彩更浓厚。
1836年美国第二银行停业后,由于不存在能够向银行体系 提供准备金并使之避免银行业恐慌的最后贷款人,这便给 美国金融市场带来了麻烦,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全国性 的银行恐慌已成为有规律的事情。1837年、1857年、1873 年、1884年、1893年和1907年,都曾爆发过银行恐慌, 1907年银行恐慌造成的如此广泛的银行倒闭和存款人的大 量损失,终于使美国公众相信需要有一个中央银行来防止 将来再度发生恐慌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