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一、作业习题(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is not includedA. RandomB. ControlC. ProspectiveD. MatchE. Intervention2. The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is not included: A. Community trailB. Case reportC. Clinical trialD. Field trialE. Quasi-experiment 3. 选择200名5岁儿童进行免疫接种预防试验,在2年的观察期间90%的接种者未患所研究的疾病。
下列哪个观点正确 A. 该疫苗有效,因为有90%的儿童未患此疾病 B. 该疫苗无效,因为有10%的儿童患了此疾病 C.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D.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E. 不能下结论,因为观察对象不够多4. 以下哪项研究宜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A. 某人群HBsAg筛查B. SARS发病与吃果子狸关系的研究C. AIDS疫苗保护效果的评价D. 肺癌5年生存率研究E. 流感病毒基因变异规律研究5. 考核一种疫苗效果时进行双盲设计是指 A. 设计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B. 受试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C. 受试者和设计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D. 接受疫苗者和接受安慰剂者都不知道自己是试验对象E. 接受疫苗者和接受安慰剂者都不知道试验的目的 6. 评价预防接种流行病学效果的指标是 A. 患病率 B. 发病率 C. 抗体阳转率D. 保护率E. 死亡率7.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 是否设立对照组B. 是否随访观察C. 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 是否采用盲法E. 是否存在医学伦理问题8. 以下哪种流行病学研究可以随机分组A. 现场试验B. 队列研究C. 横断面研究D. 病例对照研究E. 个案调查9. 某研究者拟在某社区观察某保健品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实验组用该保健品,对照组用无任何作用的糖丸,这属于A. 标准对照B. 空白对照C. 安慰剂对照D. 自身对照E. 历史对照10.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是为了 A. 增加研究对象的依从性B. 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C. 使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受益D. 使研究对象更有代表性E. 提高实验的敏感性11.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单盲法是指A. 研究对象、实施干预的研究人员和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研究人员均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B. 研究设计者和研究对象均不清楚试验分组情况C. 研究设计者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D. 实施干预的研究人员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E. 研究对象不清楚试验分组情况12. 关于现场试验研究现场的选择原则,以下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A. 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小,并要有足够的数量 B. 预期结局事件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生率 C. 评价传染病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发生过该疾病流行的地区D. 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和较完善的疾病登记报告制度E. 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条件 13.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组儿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是16/10万,接受安慰剂组儿童的发病率是57/10万,因此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A. 72%B. 0.28C. 72D. 3.6E. 41[A3型题](14,16题共用题干)为考核口服痢疾弧菌疫苗预防细菌性痢疾的效果,将100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疫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500人。
以血清抗体的阳转和细菌性痢疾发病率的下降为结局变量指标,随访观察2年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疫苗组的痢疾杆菌抗体阳转者450人,对照组的抗体阳转者50人;疫苗组发生细菌性痢疾病人15人,对照组发生细菌性痢疾病人60人。
14. 该研究中,主要结局变量是A. 细菌性痢疾发病率B. 抗体阳转率C. 服苗率D. 随访率E. 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和抗体阳转率15. 该研究中次要结局变量是A. 细菌性痢疾发病率B. 抗体阳转率C. 服苗率D. 随访率E. 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和抗体阳转率16. 该研究中疫苗对细菌性痢疾的保护率是A. 89%B. 0.3%C. 1.2%D. 90%E. 75%[B型题](17,18题共用备选答案)A. 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B. 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C. 发病率、死亡率D. 保护率、效果指数E. 抗体阳性率、发病率17. 某医院进行了一项某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分析时最好选用的指标是18. 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评价疫苗效果时最好选用的指标是 (19,20题共用备选答案)A. 病人个体B. 病人群体C. 未患病的个体D. 未患病的人群E. 抗体阴性的人群19. 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是20. 社区试验的研究对象是(二)多项选择题1. 与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相比,实验流行病学具有以下特点A. 必须有干预措施B. 是实验研究而非观察性研究C. 属于回顾性研究D. 须随机化分组E. 需要设立与实验组相平行的对照组 2. 在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设立对照可避免 A. 不能预知的结局B. 向均数回归现象C. Hawthorne效应D. 安慰剂效应E. 未知因素的影响3. 下列哪些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的缺点 A. 费用常常较观察性研究低B. 容易存在依从性差的问题C. 容易存在回忆偏倚D. 容易存在选择偏倚E. 容易存在医学伦理问题4. 下列哪些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点 A. 实验设计中用了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减少了偏倚B. 时间顺序合理,先因后果C. 实验过程可以实现标准化D. 依从性好E. 盲法的应用更有利于减少偏倚 5. 关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样本量估算,以下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 水平要求越高,样本量越大 B. 把握度要求越高,则所需样本量就越大 C. 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大 D. 干预效果越明显,所需样本量越大 E. 分组数量越少,则所需样本量越大 6. 关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研究对象,以下哪些说法是对的A. 选择未患病的人群B. 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C. 研究对象应该有代表性D. 选择患病人群E. 选择容易随访的人群(三)名词解释1.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2. Quasi-experiment3. Placebo effect4. Double blind5. Contamination6. Group randomized controlling trial7. Compliance8. Open trial9. Base line10. Clinical disagreement(四)简答题1. Describ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2.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随访的内容应包括哪些,(五)论述题1. Why the clinical trials should follow the "random-oriented cluster" principle?2. On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why we mustconcern the noncompliance and the lost follow-up?3. 在病因研究中,一般认为实验流行病学比队列研究论证强度高。
为什么,4. 为什么有些实验流行病学以个体为干预单位,有些则以社区或群组为干预单位,5. Which issues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clinical trial design?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B3. D4. C5. B6. D7. C8. A9. C 10. B 11. E 12. C 13. D 14. A 15. B 16. E 17. A 18. D 19. B 20. D (二)多项选择题1. ABDE2. ABCDE3. BE4. ABCE5. CDE6. BCE(三)名词解释. 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为“实验室”的1实验性研究称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或称为流行病学实验。
因为在研究中施加了人为的干预因素,因此也常被称之为干预性研究。
2.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具备四个基本特点:对照、随机分组、人为干预和前瞻追踪观察,如果不能做到随机分组或设立平行的对照,这种实验就是类实验。
3. 安慰剂效应指某些研究对象,由于依赖医药而表现的一种正向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甚至可以影响到生理效应。
4. 双盲指研究对象和给予干预或结局评估的研究人员均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
5. 沾染指对照组意外地接受了实验组的处理措施,如果干预措施有效,沾染会导致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缩小。
6. 在以群组为单位的研究中,如果采用随机分组方法,称为随机群组试验。
7. 依从性指研究对象能服从实验设计安排并能密切配合到底的程度。
8. 开放试验指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均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情况,不设盲。
9. 指实验研究开始前,研究对象与结局变量有关的一些基本数据,一般包括基本人口特征、结局指标的基线水平、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等。
10. 临床不一致性指临床医生在工作中经常发生临床意见分歧即同一医生对同一病人连续几次检查结果,或者不同医生对同一病人的检查结果不相符。
(四)简答题1.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对照、随机分组、人为干预和前瞻追踪观察。
2. ?干预措施的执行状况;?有关影响因素(预后影响因素)的信息;?结局变量。
(五)论述题1. 通过随机化分组,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各组去,以平衡实验组和对照组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使研究结论更加可靠。
2. 因为不依从、失访均可导致原定的样本量不足、破坏原来的随机化分组,使研究工作效力降低。
如不合格、不依从、失访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配不均衡,更会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3. 因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为随机分组,两组的可比性较高;?实验流行病学的暴露因素在研究者的控制下,测量更准确。
. 在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有些干预措施可以具体落实到个人,如药物的4 疗效观察、疫苗的效果观察等,所以以个体为干预单位;有些情况下干预措施很难具体落实到个人(如考核改水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效果),或者研究对象存在相互影响(如考核健康教育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效果),这时只能以社区或群组为干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