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疤痕妊娠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4-07-16T09:20:06.0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7期供稿作者:肖永莲
[导读] 子宫切口疤痕妊娠(CSP)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初期诊断难度大,误诊率极高,若不及时处理将威胁患者生命。
肖永莲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4328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疤痕妊娠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
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疤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7例采用药物治疗,15例行刮宫术,5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3例行子宫切除术,2例行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
无1例药物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
结论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是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的有效治疗方法,医师应根据“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她们的不同要求,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切口疤痕妊娠诊治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212-01
子宫切口疤痕妊娠(CSP)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初期诊断难度大,误诊率极高,若不及时处理将威胁患者生命[1]。
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至2014年3月收治的32例CSP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至2014年3月我收治的32例CSP患者。
年龄23-44岁,孕次2-5次,产次1-3次。
患者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部隐痛等。
利用B超可发现宫颈下段原切口部位有较强的回声,胚胎最小为1.1cm,最大为8.0cm,子宫浆膜层和相关病灶间的肌层变薄。
患者都均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并都确诊为CSP。
1.2诊断标准(1)有剖宫产病史、停经史;(2)血HCG浓度上升,可能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3)经妇科检查可知子宫变大,但宫颈形态并无异常;(4)经B超诊断发现子宫增大,一般在宫颈峡部的手术疤痕处或疤痕组织肌层中可发现孕囊[2]。
1.3治疗方法
1.3.1药物治疗保守治疗通常联合使用甲氨喋呤(MTX)与米非司酮两种药物。
MTX剂量为50mg/m2,采用肌注方式;米非司酮剂量为每次50mg,2次/d,口服,持续用药5d[3]。
用药一周后复查,观察血β-hCG浓度变化,若有必要,还应再次肌注MTX,剂量同上。
另外,在用药过程中,必须随时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若有不良反应,马上停药。
药物治疗的适用条件是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出现下腹疼痛、子宫没有破裂,妊娠时间在8周内,CSP与膀胱间肌层厚度在2mm以内[4]。
1.3.2手术治疗目前,该病的手术疗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刮宫术、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子宫切除术。
①对于孕周超过20周的,若在清宫过程中出现大出血现象,建议采用子宫切除术,防止再次引起大出血;②如果患者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等到病情控制后,可根据实际状况考虑是否行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③针对孕周在13-16周左右的患者,经B超检查并确诊后,如果无相关手术禁忌症,应马上行刮宫术。
1.3.3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B超定位引导,将可吸收明胶海绵颗粒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送入,从而使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这样做可让动脉管腔完全闭塞。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7例采用药物治疗,15例行刮宫术,5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3例行子宫切除术,2例行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
无1例药物治疗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CSP属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之一,目前对它的发病机制还尚不明确,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一些学者认为下列因素是引起CSP的主要原因,它们分别是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好、局部存在缺损或有缝隙[5];同时,残留病灶大小与部位对HCG与病灶吸收速度的影响。
简而言之,该病和剖宫产术的切口大小、手术部位、愈合情况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大部分CSP患者都有出血症状,这可能和剖宫产横切位置低、疤痕集中在峡部等有关。
CSP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必须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她们的不同要求,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①药物治疗常使用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MTX)。
MTX属于一种叶酸拮抗剂,它能影响细胞中胸腺嘧啶核苷酸与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从而让滋养细胞死亡。
MTX疗效明显,且极少有不良反应,对妊娠流产率与畸胎率均无影响。
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的作用是让虹膜组织逐渐坏死,从而将胚胎致死。
经临床证实,联合使用上述二药是保守治疗该病的首选,但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密切监测病情情况,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大出血、子宫破裂等[6]。
②CSP手术治疗效果也比较明显,术后恢复比较迅速。
对于刮宫术来说,要仔细操作,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引起子宫穿孔。
在行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的时候,可能引起出血量过多的问题。
③子宫动脉栓塞术属于介入治疗。
它的作用机理是让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发生栓塞,从而切断主要病灶的血供,让胚胎因为缺血缺氧而坏死。
这种治疗方式能起到保留子宫的目的。
但在治疗过程中,也易引起相关并发症,如发热、疼痛、恶心、呕吐等。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卵巢早衰、输尿管坏死、膀胱坏死、感染、肺栓塞等问题。
CSP要以预防为主,预防的关键是尽量避免疤痕子宫。
具体来讲,要严格掌握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减少剖宫产数量。
笔者建议应从几方面抓起: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所引起的相关医学问题及社会问题,并出台相关措施加以引导。
二是提高助产技术的准入与管理标准,并对医疗单位的产科工作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三是医院要重视对产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四是借助各种媒介,向社会公众宣传孕产期的保健知识,纠正人们的错误观念,让她们能正确选择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
[1]符秀梅.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原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7):1383.
[2]贾海珍.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18例临床诊治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2):108-109.
[3]吴群英,薛勤,谭洁,黄祥忠,张晨霞.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13例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6):812-814.
[4]黄丽萍,梁叆琳,刘辉.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治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0,6(2):139-141.
[5]李川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妊娠治疗体会[J].医学信息,2011,(2):798.
[6]丁月红.浅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