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与日常生活

数学与日常生活



大二篇
直接定义 1 / 0 = w,w是个“无限大”的数,不碰什么极限, 你总没话说了吧! 而我们面对w立刻就遇到了问题。首先,w要怎么放入基本 的加减乘除体系里?1 + w等于多少?w - w等于多少?如果 你造了一个数,却连加减乘除都不能做,那就不是很有用对 吧。 比如直觉上,1 + w 应该等于 w,它都无限了嘛! 而 w - w 则等于0,自己减自己嘛! 结合律是否成立? 1 + ( w - w ) = 1 + 0 = 1,可是( 1 + w ) - w = w - w = 0
航行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 作出简化假设(船速、水速为常数);
• 用符号表示有关量(x, y表示船速和水速); • 用物理定律(匀速运动的距离等于速度乘以 时间)列出数学式子(二元一次方程);
• 求解得到数学解答(x=20, y=5);
• 回答原问题(船速每小时20千米/小时)。
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A:经验方法。这样,当有两人等待时,两个人各 用一个龙头,为将10个人打满,总共的等待时间是: 2*(2+4+6+8+10)=60分钟
方法B:每次分配水龙头时都优先满足最前面的人。这 样,当有两人等待时,第一个人先用两个龙头,等他打 完了第二个人再用。这种方法下总的等待时间是: 1+2+3+4+5+6+7+8+9+10=55分钟 结论:后一个方法被证明是更有效率的。也就是说,这个 看起来有些自私的方案,这个常常被我们谴责的方案,事 实上是一个更合理的方案。
模 型 准 备
了解实际背景
搜集有关信息
形成一个 比较清晰 掌握对象特征 的‘问题’ 明确建模目的
让每一个人都深有感触吧,偏偏这种时候还有一些人喜欢一 个人占好几个龙头,不得不让人怒火中烧。对每个人来讲,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在不违反排队顺序的前提下尽可能早地接 触龙头。事实上大家也基本上是这样做的。在高峰时期霸占 多个龙头的人就算不遭到语言的谴责也会遭到目光的谴责。
分析
假设现在有2个水龙头,10个人来打水,每个人拎着两个壶,每 打一壶要1分钟,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
二、为什么不能除以零?

如果你问苹果手机上的Siri, “零除以零等于多少”,它 会显示:

英文版的Siri还会用语音说 这一段话 :

十除以二等于五,六除以三等于 二,一除以零是多少?小学数学 就会告诉你,答案是不能除。但 是为什么?零也是个数字,它到 底哪里特殊了?
小学篇

小学算术里,把除法定义成“把一个东西分成几份”,分成 一二三四五六七份都很容易想象,但是你要怎么把10个饼干 分给0个人呢?想象不出来嘛!所以不能除。
思路:设大儿子拿走100克朗后还有x USD 大儿子和二儿子拿的相等所以有 100+0.1*x=200+(0.9*x-200)*0.1 得到:x=8000 所以一共有8100USD,大儿子得了900USD,所以有9 个孩子,每个人得到900USD
数学的思维功能 爱因斯坦说:“只有数学中的推理才是无懈可击的。” 数学的教育功能 数学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科学工具 (打水问题)每天晚上5:00至5:30之间开水房的拥塞想必
数学与生活
方东辉 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第二讲 数学与日常生活
一、生日悖论


问题:n个人中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抽样:随机选取的23人中至少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居然超过 50%,50人中至少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居然达到97%! 例如,假定一个中学有二十个班,每个班平均有50个学生, 你可以调查一下,大概会有十几个班都有至少两个相同的生 日的学生。这和人们的直觉是抵触的。因此这一结果被称为 “生日悖论”。
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机理分析
根据对客观事物特性的认识, 找出反映内部机理的数量规律
•测试分析 将对象看作“黑箱”,通过对量测数据的 统计分析,找出与数据拟合最好的模型
•二者结合 用机理分析建立模型结构, 用测试分析确定模型参数
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调查研究 模型应用 模型假设 模型分析 与检验 模型建立 模型求解
我们碰到过的“数学模型”——“航行问题”
甲乙两地相距750千米,船从甲到乙顺水航行需30小时, 从乙到甲逆水航行需50小时,问船的速度是多少? 用 x 表示船速,y 表示水速,列出方程:
( x y ) 30 750 ( x y ) 50 750
求解
x =20 y =5
答:船速每小时20千米/小时.

进一步:要是0个饼干分给0个人的话,本来无一物,好像就 没关系了。但既然无物也无人,每个人分得多少都是可能的 呀,根本无法给出一个单一确定的数值。
初中篇 初中开始接触最最基本的代数学——也就是解方程。我们发 现,除法和乘法互为逆运算,所以问 1/0=? 就等于是解方程 0*x=1 按照定义,0乘以任何数都是0,不可能等于1,所以满足x的 数字不存在,所以不能除。 同样,如果问 0/0=? 就等于是解方程 0*x=0 同理,任何数字都可以满足x,所以也不能除——无法确定一 个单一的答案。


首先计算50个人生日都不相同的概率: 第一个人的生日有365个可能性,第二个人如果生日与第一 个人不同,他的生日有364个可能性,依次类推,直到第50 个人的生日有316个可能性,所以50人生日都不同的可能组 合方式就是365乘364乘363一直乘到316,但由于每个人是 生日是独立的,总的可能组合365的50次方,这样一来,50 个人生日都不相同的概率就等于两个组合数之比,这个概率 非常小,只有3%, 至少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等于1减去3%,得到97% 注意:如果预先选定一个生日,随机选取125人、250人、 500人、1000人,出现某人生日正好是选定生日的概率分别 大约只有30%、50%、75%、94%,比想象的小得多。
物理模型:
是为测试原型的物理及动力学特性,根据相似性原理对原型构造的模型。 它主要追求物理性能的一致,例如,航模飞机、实验模型等
符号模型:
是在一些约定或假设下,借助于专门的符号、线条等,按一定形式组合起 来对原型的描述。它主要追求框架结构与关系的关联特征,例如,分子结 构图,电路图、地图等
数学模型:是为了一定的目的,根据原型内在的规律 和本质属性,通过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 工具,而作的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数学模型是一 种抽象的模拟,它用符号、式子、程序、图形等数学 语言刻划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是现实世 界的简化而又本质的描述。 数学模型的三个主要功能是:解释、判断与预测。 也就是数学模型能用来解释某些客观现象及发生的原 因;数学模型能用来判断原来知识,认识的可靠性; 数学模型能用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规律,或为控制 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 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指导。
数学的科学功能 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
原型:指人们在现实世界里关心、研究或者从事生产、管理的实际对象.
模型:是指为了一定目的,对客观事物的一部分特征、属性,而进行简
化、抽象、提炼出来的原型的替代物
实物模型:
把原型尺寸按比例缩小或放大供展览或玩耍的实物。它主要追求外观的逼 真,例如,玩具飞机、昆虫标本、建筑模型等
数学建模: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包括问题的表述、求 解、解释、检验。
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 即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引进变量等处理过程后,将实 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建立起数学模型,然后运用先进 的数学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进行求解。
数学建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没有统一模式 和固定的方法,在数学建模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善于联想,新颖而独特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由此 产生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等。从而数学建 模也是培养和提高同学们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必备手段 之一。
数学思维
数学的益智功能 父亲临终时立下遗嘱,按下述方式分遇产, 老大分100USD和剩下的1/10, 老二分得200USD和剩下的1/10, 老三分得300USD和剩下的1/10, 老四分得400USD和剩下的1/10 ...., 依次类推分给其他的孩子,最后发现遗产全部 分完后所有孩子分得的遗产相等,遗产总数, 孩子人数和每个孩子分得的遗产各是多少?


高中篇
等到接触了基本的形式逻辑,我们又会发现另一种证明方式: 反证法。 已知 0*1=0 0*2=0 推出 0*1=0*2 两边同时除以零,得到 (0/0)*1=(0/0)*2 化简得到 1=2
思考
-1开平方,引进新的定义:虚数i 能否定义1/0???
大一篇 刚学微积分课程就会立刻接触到∞这个符号。咦,这不就是 “无限”嘛。我们都学了极限的概念了,那么我令b趋向于0, 然后把a/b的极限定义为无穷,不行吗? 它的左极限和右极限不一样。b是从负的那头靠近0,还是正 的那头?这一个是越来越负,一个是越来越正,碰不到一起 去。这样的极限是没法定义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三。。。 大四。。。 研究生。。。 博士。。。 所以,当我们说不能除以零的时候,理由……竟然出乎意料 地充足。有许多直觉在数学里被推翻了,但是这一条没有。 我们有种种数学上的方式去证明它无法成立的原因,虽然也 许听起来不如Siri的回答那么心暖(或者心寒),但这些理 性的愉悦也是一种美丽,对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