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ppt课件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ppt课件
.
29
个案:
▪ 2009年3月18日《中国教育报》以《沈阳 师范大学打破“重科研、轻教学”评聘规 则,一线好教师可破格晋升教授》为题报 道:在2008年职称评审中,副教授王新尽 管其他方面的“硬件”不够,但因其教学 成绩突出,仍被破格评为教授。
.
30
个案:
▪ 2009年4月14日《人民日报》以《江西理 工大学设“教学型教授”岗位》为题报道: 在今年的职称评定过程中,将设立“教学 型教授”、“教学型副教授”岗位,鼓励 更多优秀教师潜心于一线教学,从根本上 改变“讲课高手至死只能做讲师”的尴尬。
《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
2013年3月,36岁的中国 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 员张晖突然病故,他在短 时间内已出版学术专著4 部,古籍整理著作1部, 编纂著作3部。
.
27
高校教师面临的问题
▪ 重科研轻教学 (2011年云南大学“70后” 副教授尹晓冰的惊人之语:“教师全心全 意投入教学就是自我毁灭。” )
.
39
三 大学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
(二)大学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1.从学校方面看 从学校方面看,实施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是学校根据自 身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教师的现有素质、发展潜力与发 展期望等,制定教师的开发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设计落 实相关计划的活动,挖掘教师资源的潜力,帮助教师获得 职业发展。 为此,学校要关注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建立完备的职 业发展管理制度。具体说:
.
38
三 大学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
(二)大学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相辅相成,实施青年教师 职业发展规划是学校与教师双方的责任,学校与青年教师 要密切协作,共同实施职业发展规划。 学校应立足生命关怀的神圣职责,努力满足青年教师合 理的职业发展需要,不断引导其职业发展需要达到更高的 层次。 青年教师也应不断了解自身条件,充分发掘自身优势, 分析自身差距,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
.
4
个案:
倘若以世俗的眼光看,他不能算是功成名就 ▪ 有人说他是“悲剧人物” ▪ 有人说他没能力写科研论文 ▪ 也有人拷问教育体制
.
5
社会对晏才宏现象的议论:
☆观点1:
晏才宏老师是中国大学里“教学最好” 的老师,只要教学好,科研不够,也可以破 格作副教授、教授!
◎问题1: 什么是大学老师?
.
6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说: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简单地说——大学具有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大 学教师是实现大学三大职能的主体。 与大学三大职能相应,大学教师具有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 三大职责。 就是说——大学教师必须同时完成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 大任务,并要将三大任务辩证地统一起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 人才。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青年教师缺少生命本体意识,习惯于 遵从公众利益,按照社会认同的道德法则和行为规范活动,以外在的社 会规范而不是立足于自身的发展来看待职业活动。 与此同时,青年教师的生存境遇却日益艰难,教师面临职称评定、教 师聘任、末位淘汰等,随时面临可能被职业所抛弃的危险。 因此,青年教师重视自身发展之外的目的或结果,选择职业行为方式 是为了得到社会认同而不是完善自己的人格,职业活动本身仅作为一种 达到目的的工具。
.
37
三 大学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
(一)大学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2.从教师方面看:存在的根本问题是:
以上现象的普遍存在,正如麦克·勃特利(Mike·Bottery)和 尼格·怀特(Nigel·Wright)在《教师与国家》这本书里所说: “我们认为,教师的职业正在非专业化,因为他们在教什么和如何 教方面缺乏自主性。” 由于主体性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受功利思想支配,受教育政策的 支配,受教学管理制度的约束,失去了自主性,具体表现为一种屈 从意识,不愿意也没有能力规划自己未来。
.
14
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来看——
➢一所大学发展依赖于教师发展,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促 进教师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目的和价值、理解 规划概念和理论、掌握规划要领, ➢并结合实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教师和学校共 同发展的需要。
.
15
大学青年教师职业生涯 可以规划吗?
.
20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大学教师学术性职业的基础性要求为:既要具备学者的资格, 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毫无疑义,作为学者的大学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播的“教 师”,他必须具有知识传播与科学探索的双重职业素质。
.
21
一 正确认识大学与大学教师
大学教师的生存方式是什么?
大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往往是一种教学相长关系。 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回报和学术上的收获; 在科研中不断发现新知,克服职业倦怠;通过发表论著和获得奖 励,得到社会的承认,获得学术声望,从而在学术生涯中获得较高 层次的成就感。 大学教师要想取得杰出的成就,就应努力追求以学问为乐趣的境 界,以学术为志业,以做学问为生存方式。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指出,“现在中 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 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 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 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 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 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
9
社会对晏才宏现象的议论:
☆观点3:
晏才宏老师不仅是在教学上,在电路方面也 有他的研究。只是他没有把研究成果通过学术论 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口头表达出来。
.
31
个案:
▪ 2012年中南大学新规定:新上岗青年教师8年内 无需承担教学任务,专心科研,中途只考核一次, 8年后验收成果,如果届时不能晋升教授或副教 授则要么转岗、要么离职”“讲师不上讲台之后, 教授、副教授必须上课”“(对‘青椒’)给予 理工科20万元、文科15万元的科研启动资金”等 “最出格”规定
.
12
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来看——
➢你想成为合格的大学教师 ——就必须主动发展。
➢大学教师要主动发展 ——就必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
13
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来看——
➢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教育改革和教师队 伍建设的客观要求, ➢也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教师体现自己生命 意义、实现生命价值和主动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如果教师职业生涯不能很好规划,不仅会影响教师 自身发展,还会影响学校发展。
1.从学校方面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四,没有给予青年教师职业主体地位。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缺 乏,不能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使得青年教师职业 的意志也随之产生危机。
第五,教师评价造成青年教师职业目标迷茫。教师评价标准忽 视青年教师的实际工作环境、素质基础等条件,多数评价标准不能 从激发青年教师的内在潜力着眼,使教师职业发展要求趋于僵化。
.
34
三 大学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
(一)大学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1.从学校方面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意识淡薄。学校由于长期缺乏开展教师职 业发展规划教育及管理意识,尚未建立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 的较为完善工作举措和长效机制。
第二,忽视青年教师职业认知需求。许多学校仅有的培训侧重学历 的提高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的灌输,在青年教师完成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 变的过程中,缺少岗前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使得青年 教师在职业认知上产生了迷茫。
.
25
选择高校教师职业的原因
▪ 64.6%的高校青年教师认为“稳定性高”是当前 工作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仅有13.4%的受访者是 由于“收入高”而选择当高校老师,甚至有 14.2%受访者以兼职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
.
26
高校教师面临的问题
▪ 压力大:高校青年教师是高压人群。72.3%的受访者直言 “压力大”,其中36.3%的人认为“压力非常大”。
第三,没有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尽管各类大学均实 施了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重点课题资金等措施,但仍是杯水车薪,青年 教师申请科研经费难度较大。同时,青年教师的收入极其有限,生活质 量无法及时提高和改善。
.
35
三 大学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
(一)大学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教学没有科研做底 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 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 育。” ◆“你不教课,就不是 教师;你不搞科研,就 不是好教师。”
.
7
社会对晏才宏现象的议论:
☆观点2:
晏才宏老师虽然是中国大学里“教学最好” 的老师,但他没有科研成果,不够做副教授、 教授的资格!
◎问题2:
什么是合格大学老师?
.
8
第六,激励机制僵化引发青年教师职业信念危机。教师职业发 展管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受到传统人事管理的干扰,教师的选任、 考核、聘任、流动等环节仍缺乏有序的激励机制,导致青年教师缺 乏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信心。
.
36
三 大学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
(一)大学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2.从教师方面看:存在的根本问题是:
▪ 自我提高缺乏动力 ▪ 经济收入低(84.5%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中
层及中层以下)
.
28
▪ 一部分人脱离体制,愤然离职,另谋出路。 ▪ 另一部分人面对现实,主动转型迎合体制和现有的学术评
价体系,放弃学术理想,在课题与项目间乐此不疲,可谓 体制内的“成功者”。(有一些青年学者仍旧是对学术抱 有敬意的个人,另外一群人是生产伪学术的体制知识分子。 ▪ 其余则主动边缘化,既不激烈对抗,也不主动迎合,只是 达到学校考核的最低要求,留在高校体制内,但保证自身 的精神自由与学术兴趣。 ▪ 还有一个为数极少的群体,就是干脆对学院体制采取一种 “不合作”的消极态度,他们完全沉浸在学术所建构的人 文世界之中,而将那些以学术换取“稻粱”的人视为不耻 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