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规范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rail traffic Vehice for urban rail transitDGJ08—106—2003主编单位: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批准部门: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3年10月1日2003上海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文件沪建建[2003]618号关于批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规范》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主编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规范》,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其中3.1.1、3.1.6、3.2.16第2、11、13、14、15、16、17款,3.2.17第1、2款,4.1.3第8款,4.5.3、4.9.3、4.9.4为强制性条文。

该规范统一编号为DGJ08—106—2003,自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该规范由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负责组织实施,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负责解释。

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二00三年八月十六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沪建建[2003]87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会同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完成。

本规范编制组在总结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营、维修实践经验及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整体目标和特点,适当吸取和借鉴了部分国外标准,以满足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经济合理、促进成熟的要求,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提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设计、选型及安全性、适用性等方面的基本性能指标和技术要求。

为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列车功能的合适设置,保证运营和服务的基本需要提供了依据。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3车辆性能;4车辆技术要求;5试验与验收。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在编制中,自始至终得到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关心,以及其它有关单位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请各有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积累,总结经验。

在执行本规范时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知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规划建设处(地址:上海市延安东路34号,邮编:200002),以供修编时修改和补充。

主编单位: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参编单位: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王居宽 王日凡 周俊龙 朱小娟 浦汉亮 陈丰宇 周巧莲 余 强 杜晓红 印祯民 郑 勇 王龚沪 杨 迪 金健生 童开荣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二00三年八月目次前言 (3)目次 (5)1 总则 (7)2 术语 (8)3 车辆性能 (10)3.1 基本设计准则 (10)3.2 车辆基本性能 (11)4 车辆技术要求 (16)4.1 车体 (16)4.2 车钩 (18)4.3 转向架 (18)4.4 制动系统 (18)4.5 空调、通风、采暖 (19)4.6 辅助电源系统 (19)4.7 电气传动系统 (20)4.8 控制、诊断系统 (20)4.9 通信及乘客信息系统 (21)4.10 设备总体布置 (21)5 试验与验收 (22)5.1 试验 (22)5.2 验收 (22)附录A 轨道交通车辆试验项目一览表 (23)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 (24)条文说明 (27)条文说明 (27)1 总则 (27)3 车辆性能 (28)3.1 基本设计准则 (28)3.2 车辆基本性能 (28)4 车辆技术要求 (30)4.1 车体 (30)4.6 辅助电源系统 (30)4.7 电气传动系统 (30)4.8 控制、诊断系统 (31)4.9 通信及乘客信息系统 (31)5 试验验收 (32)5.1 试验 (32)1 总则1.0.1 为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设计和选型,实现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列车功能的合适设置与保证运营和服务的基本需要,使之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车辆的试验及验收要求。

1.0.3 本规范适用于地面、地下或高架形式,轨距为1435mm的全封闭线路、DCl500V接触网供电、交流传动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型车和小型车(以下简称车辆)。

车辆主要技术参数见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

1.0.4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其设备的设计、制造、试验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及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列车train由一定数量车辆有序、完整编组,可以正常运行的电动车组。

2.0.2 车辆vehicle装备完整的单节车。

2.0.3 车辆限界vehicle gauge允许车辆运行时轮廓轨迹的最大尺寸范围。

2.0.4 接触网contact wire架设在线路上方专用于向电动列车传输电能的接触导线。

2.0.5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automatic train control system 自动控制列车运行,保证列车安全和运输效率的系统。

一般由列车自动保护子系统(ATP子系统)、列车自动驾驶子系统(ATO子系统)和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ATS子系统)组成。

2.0.6 人工驾驶manual mode司机手动操作驾驶的列车运行控制方式,分为ATP模式下的人工驾驶和完全人工驾驶两种方式。

2.0.7 车钩coupler用于车辆或列车之间的机械连接装置(可具备电气、气路连接和缓冲装置)。

2.0.8 客室车门passenger side door布置于车辆两侧,提供乘客上下列车的门。

2.0.9 变压变频逆变器(VVVF)variable voltage—variable fre—quency inverter用于列车主电路,输出变压变频电压驱动交流牵引电机的装置,主要部件包括输入滤波器、三相模块和制动模块。

2.0.10 辅助逆变器auxiliary inverter用于列车辅助系统的电源逆变装置。

2.0.11 车间电源workshop powes supply在列车维修调试场地,可以向列车提供DCl500V供电的专用电源装置。

2.0.12 高速断路器high speed circuit breaker用于保护列车电气主回路的快速断开的开关装置。

2.0.13 受电弓pantograph列车从接触网接受电能的装置。

2.0.14 主控制器master controller司机对列车实施牵引、制动、前进、后退等操作的装置。

2.0.15 避雷装置lightning arrestor防止来自车辆外部的过电压(如雷击等)对车辆电气设备造成损坏的电气保护装置。

2.0.16 事件记录仪event recoreer对指定的列车数据(列车状态信息、列车控制信息和列车故障信息等)进行实时记录、存储的仪器。

2.0.17 警惕按钮deadman button用以确认列车是否处于司机控制状态的按钮。

2.0.18 列车通信网络tr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列车内部各计算机控制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网络。

2.0.19 超载over load指车辆在满座、站立区乘客每平方米8人的条件下,按每人600N计算的载荷工况。

2.0.20 常用制动service brake用于正常运营状态下使列车减速的一种制动方式。

常用制动具有防滑控制功能,制动指令的实施在中途可以撤除。

2.0.21 全常用制动full service brake在常用制动范围内,能对列车施加最大制动力的制动位。

2.0.22 紧急制动emergency brake为紧急停车所设置,紧急制动是一种纯机械制动方式,并可根据车辆载荷实现列车制动力的最大化。

制动指令的实施具有零速保护,中途不可撤除。

2.0.23 快速制动fast brake为紧急停车所设置。

具有防滑控制功能。

制动指令的实施在中涂可以撤除。

3 车辆性能3.1 基本设计准则3.1.1 列车使用寿命不应少于30年,且有良好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可维修性及安全性。

3.1.2 列车应适应ATO 模式下的自动驾驶、ATP 模式下的人工驾驶和切除ATP 的完全人工驾驶。

列车之间能实现机械、气路和电气的自动摘挂。

3.1.3 列车在以下条件下,可在地下、地面和高架线路上运行,车辆及其设备应能适应环境气候的变化,安全、正常工作。

——海拔高度 ≤1,200 m——气象温度 -25~+40℃——最大相对湿度 99%——平均年降雨量 1149mm——平均年降雨天数(>0.1 mm) 132天——最大风速 90km/h3.1.4 列车应能经受风、雨、雾、雪、冰、霜、沙的作用,以及空气中的酸雨、灰尘、碳、铜、臭氧、硫化物、二氧化硫的侵蚀,并能防止啮齿类动物的侵害,经受车辆清洗时的清洗剂的作用。

3.1.5 列车应能够在相关的既有正线、车场及以下线路与轨道条件下正常运行,并能在最小曲线半径线路上进行车辆摘挂作业。

——轨距1.435mm 62+− ——最小曲线半径 正线 大型车300m 小型车200m 车场大型车150m 小型车 110m——曲线段速度限制 3.6R km/h(R为曲线半径,单位m) ——最大坡度 正线 35%。

辅助线 40%。

3.1.6 车辆限界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标准,并应符合《铁路机车车辆限界》(GBl46.1-83)的有关规定。

3.1.7 车辆种类可有设置司机室的动车和拖车,不设置司机室的动车和拖车,它们可有序联挂形成不同编组的电动车组。

3.1.8 列车应在以下供电条件下安全正常运行。

1 采用接触网供电方式,接触网悬挂可为刚性或柔性悬挂。

2 供电电压应为DCl500V(波动范围DCl000V~1800V)。

3.2 车辆基本性能3.2.1 列车总体性能应具备下列要求:——最高持续运行速度: ≥80kmAn——设计结构速度: ≥90kmAn——反向运行(倒车)最大速度: 10km/h——洗车速度: 3km/h——冲动极限: 0.75m/s33.2.2 列车应采用交流牵引电机,在额定供电电压、额定负载、清洁干燥平直的轨道条件下,应符合下列规定:——起动平均加速度(列车速度从0~35km/h):≥0.9m/s2——平均加速度(列车速度从0~80km/h): ≥0.4 m/s23.2.3 列车应采用电气和机械制动协调配合的制动方式,在任何载荷及清洁干燥平直的轨道条件下,应符合下列规定:——常用制动平均减速度(列车速度从80至0km/h): ≥1.0 m/s2——紧急制动平均减速度(列车速度从80至0km/h): ≥1.2 m/s23.2.4 车辆应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