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文献综述】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
随着新经济的迅猛发展,谁将新知识迅速转化为资本,谁的经济就能快速发展。

而知识的进步又依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数字图书馆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问世以来,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形成难以计数的项目和成果,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应用逐渐地深入人心,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王建文,2005)[1]。

由于传统的图书馆已远远不能满足师生们的需求,因此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正在走数字化的道路,向新型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

至今,对数字图书馆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统一、完整的定义,对其称谓也多种多样,如电子图书馆( Electronic Library)、无墙图书馆( No wall Library)、网络图书馆( Net Library)、虚拟图书馆( Virtual Library) 等(周发容,2006)[2]。

那到底数字化图书馆的目前的现状如何?数字化图书馆的建成对高校有什么重要意义?各高校在数字化建设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数字图书馆的前期,称为电子图书馆,它包含有电子模拟信息和资料,此外,数字图书馆又称虚拟图书馆、网上图书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没有时空限制、便于使用超大规模的知识信息中心(倪晓仑,2009)[3]。

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来源包括艺术、科学和第二手资料(记录和传播发展学术活动)等开放式学术,它的使命是开发、储存、提供、获取和用电子方式收集那些可以用来学习艺术、建筑以及人类其他领域的高品质的数字图像及相关材料(Donald Waters,2001)[4]。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较晚,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各不相同。

从整体上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已迈开数字化步伐,正在实施“中国国家试验型数字图书馆计划”,该计划是国务院文化部倡议,以国家图书馆、北图、上图、南图、深图等国内主要公共图书馆为参与主体的试验示范项目,目标是建立一个从内容上和技术上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数字图书馆原型,通过遍布全国的数字通讯网,依托即将建成的“金图工程”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网络服务,并为我国大规模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样板(丛淑丽,2003)[5]。

美国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最为重视,起步最早,取得的成就也大。

1992年美国在制定“高性能计算机与通信(HPCC)”国家攻关项目中,将发展数字图书馆列入“国家级挑战(National Challenge)。

于1994年9月决定投资2400万美元,进行为期四年的“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Digital -Libraries Initiative Projects-DLIP),在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伊利诺依大学、密执安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和圣芭芭拉分校六所大学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分项研究,每个分项目都将作为数字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建立模型的基地(李叶强,2008)[6]。

从倪晓仑、Donald Waters等人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国外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我国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而且正在实施一些项目,总的来说也有了一定的规模。

2 高校设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刚刚走完自动化阶段,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仍然以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为主,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存在物理空间的局限性,时间的有限性,馆藏的有形性,操作的手工性,服务的单一性等缺点,导致了传统图书馆的重藏轻用和各馆的各自为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它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知识的迫切需求(周发容,2006)[2]。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投入到数字化建设当中,各高校图书馆通过购买多种网络学术数据库、自主建设和开发数字化馆藏等,不断的加快自己的数字化进程。

校内实现以校园网为基础,图书馆为核心的文献信息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管理中心,并根据校内各专业引进和建立各类文献资源的中央数据库,实现网上检索、续借、预借、预阅等,并实现校内院、系所资料室、分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管理模式,满足校内及现代社会环境下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方式,实现了资源的合理的配置和应用,使校内资源达到共享(李征,2007)[7]。

从而使校内文献资源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了校内资源有效应用。

当前,如何加快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更好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李春芝,2009)[8]。

从周发容、李征等人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走数字化建设的道路,向新型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也可以看出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引入数字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我国高校图书馆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由于我们跟踪开发比较及时,一些立项和操作也上的快,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建设中的不足。

有些图书馆管理系统检索功能不强,在Internet上只能实现馆藏数据库的简单检索,不能进行作者、主题、分类号等混合检索,无法实现真正的全文检索,而且响应速度慢。

其次,软件之间兼容性较差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各软件商开发管理系统软件时采用的接口、标准不一,造成各个管理系统之间的互访存在一定的困难(黄水清,2005)[9]。

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1)资金有限,数字化建设缓慢;(2)传输数字化信息的网络技术落后;(3)数字化知识信息总量不足种类太少;(4)缺乏既懂图书馆专业知识又精通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百万英,2006)[10]。

对于资金问题:重点大学及进入“211 工程”的大学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开发有专项的拨款,而普通高校图书馆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学校拨款,而近年来图书、刊物价格大幅度暴涨,以至许多图书馆往往连纸质文献购置、业务培训、科研、奖励等各项基本经费都难以维持,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更是举步唯艰(李明子,2009)[11]。

对于人才问题:要做好图书馆的工作,人才是关键,特别需要有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具备计算机自动化、网络化方面知识的专家和图书馆数字资源开发、组织、提供利用等方面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胡献芳等,2005)[12]。

对于技术问题:随着图书馆信息量的剧增,存储规模也越来越大,要求存储设备有很大的存储容量,且需大规模数据库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及硬件随时读取的速度,数据集中与分布存贮管理方法等问题(邓洪哲,2009)[13]。

从上面我国学者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对高校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研究是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科前沿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很多研究的主题都突出体现着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和网络化时代的社会特征。

从而可以得出目前只有先解决这些困难,才有可能建设更好更成功的数字图书馆。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今后发展必要的趋势,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通过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改善图书馆的服务环境,使得更多更广泛的资源信息凭借高新技术更加快速、更加高效的为师生们服务。

但由于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在发展的道路中困难重重,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

不管是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资源等的缺乏都是图书馆在建设道路中需要努力克服的。

为了迎接更多的挑战,各高校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来应对这些困难,从而才能更好的满足读者们的需求,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建文.数字化图书与数字图书馆应用研究[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周发容.谈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0).
[3]倪晓仑.浅谈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
[4]Donald Waters.Developing Digital Libraries:Four Principles for Higher Education [J].New Horizons,2001(9).
[5]丛淑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3(2).
[6]李叶强.中美数字图书馆之比较研究[J].图书馆,2008(4).
[7]李征.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成绩及展望[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4).
[8]李春芝.加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服务于教学与科研[J].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2).
[9]黄水清.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3).
[10]白万英.谈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11]李明子.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0).
[12]胡献芳,郭红.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6).
[13]邓洪哲.试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影响因素[J].山东纺织经济,2009(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