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摘要] 简要阐述了信息数字化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影响,认为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抓住机遇,刻
苦学习,努力工作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
1.高校图书馆自身角色的转变
数字化图书馆日益成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辅助提供教学资
源的枢纽与知识信息传播的媒介。并且成为全球学术研究信息网络
的一个交换站和节点。一方面,馆际之间实现了教学和科研资源的
共享,比如我院图书馆相继引进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等近20个中外文数据库,
自建了《眼科专题文献数据库》、《神经解剖学专题数据库》、《呼吸
循环》等专题数据库。我馆还与烟台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文献信息资
源共享关系。与北京大学建立了电子文献馆际互借业务,与清华大
学建立了代检代查关系。丰富的馆藏为我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与工商企业、政府
机构和个人家庭实现信息共享,任何人都能通过图书馆建立的远程
教学服务系统,选修相关课程和接受该课程教师的指导并获取其他
相关的网络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检索最新的科研信息
并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例如我院在滨州、烟台两校区图书馆都启
用了专用主机房,添置计算机、服务器等相关设备近千台套,以网
络为枢纽,将两馆馆藏资源整合为一体,构建起图书馆网络平台。
图书馆网站可提供信息查询、电子文献阅读、信息资源导航、常用
软件下载、检索各种全文数据库等服务,读者在电子阅览室、办公
室等处均可登录。此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络带宽100m到桌面,
通过1000m光纤与校园网连接。这些均为图书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
平提供了重要条件。
2.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转变
采访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首要环节。8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图
书馆等开发出采访管理系统。随后,图书馆自动化向集成系统发展,
采访系统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子系统。到了90年代,相关公司推出
的商品化的图书馆计算机软件已经达到集成化与网络化的水平,其
功能涵盖了采访的各个环节,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手工操作,可使图
书供应商通过网络预报书目信息,图书馆自动产生订购文档,工作
效率显著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来源也不再受区域或文献载体的限
制,从单一的纸质出版物发展到纸质出版物与电子出版物共存的局
面,图书馆采购的重心也由纸质文献转变为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并
重。采访人员也由过去的被动性征订转变为主动性征订,将各种文
献目录发布在校园网上通过终端由师生自行选订,通过网络就可以
全面掌握读者所需各种文献的情况。在文献的具体采购过程中,采
购的方式也由传统的手工填写、邮寄征订目录,进步为利用计算机
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订购。
3.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变化
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必须适应教学及科研工作对文献信息需
求的变化。过去对纸质文献的采集和整理在传统意义图书馆的藏书
建设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馆藏纸质书刊的数量是办馆规模的重
要标志。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将逐步演变
为侧重电子信息的开发。这样,数字化环境下的馆藏建设就形成了
多种馆藏形式共存的特点,传统纸质书刊的馆藏形式依旧存在,同
时,还要进行网络门户的建设、信息的网络化组织管理、具有检索
功能的全文数据库的创建等等。我校引进及自建的《中国期刊全文
数据库(cjfd)》、《眼科专题文献数据库》等10数个数据库在教学
及科研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就足以说明藏书建设紧跟现
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工作方向的重要意义。
4.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角色及工作性质的转变
传统意义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是文献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中介,多
是被动和简单重复的工作。在图书馆数字化的环境下,要求大家学
习新知识,掌握运用网络功能的工作技能,才能更好的与读者交流
并提供完善的服务。此时,他们在读者中的地位将从传统意义上的
“守门人”转变为信息资源管理者、媒介传播人、信息领航员,并
且这种角色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将日益凸显。随着图书馆学术信息中
心地位的加强,其工作人员不再仅仅是提供书目指导和进行检索服
务,还要帮助读者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并指导他们的专业研究,利
用互联网技术更大程度的发挥知识再加工和信息过滤服务的功能。
5.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馆藏服务向共享服务和专家咨询服
务模式转变
传统意义的高校图书馆以收藏纸质文献为主。其服务方式主要
是向读者提供未深度开发和加工的图书、期刊和报纸等一次性文
献,借借还还是大家最熟悉的服务形式。这种形式受图书馆的馆藏
情况、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读者要使用文献的地域等因素的限
制,在读者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大多数读者会自寻其他渠道,
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却得不到充分利用。图书馆服务手段的落后和
服务方式的被动,消弱了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性,制约了图书馆读
者服务工作水平的提高。但数字化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将是多元化
的,既可以提供纸质书刊服务,又可以提供电子媒介服务和网络服
务;服务方式上也更为主动,其工作人员不再仅仅被动的管理纸质
文献,接收各类读者的咨询,他们还必须积极配合师生的教学科研
工作,在网络服务、信息整合与检索等方面提供定向专题服务,并
且可以向教师的办公场所或家庭提供网络服务,如我校图书馆已经
使用的远程登录系统等。这种集中了图书馆的所有资源,通过计算
机终端,以信息技术、网络服务和知识导航为主体建立起的新的服
务模式和体系,实现了由一馆一地的馆藏服务向共享化的专家咨询
服务模式的转换。
总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信息网络化的一场革命,它
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采用全新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只有这样,才
能迎接数字时代带来的新挑战,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
献。
参考文献
[1]吴慰慈。中国数字图书馆的研发情况(j)图书馆工作与研
究。2001,(4).
[2]戚敏。网上书店与图书馆网上采购(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