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笔记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笔记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
151010071 张彦瑾
电影演员:
面对镜头表演,自我表演;
看见自我形象,形象成批传播;
舞台演员:
面对观众表演;
广播改变了所有在镜头前展现自我的人的功能,在场的人不多,而被通过镜头使众多人看见。

新闻媒体使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发表见解,作者与读者界线模糊,区分作者与读者开始没有意义。

只是相对于具体情形的。

文学成了公共财富。

演员:复现自己。

现代人要求自己被复现。

--电影快速发展,文学经历百年。

每种创造而成的艺术形式都在三条线索发展的交点上:
某种特定艺术形式的技巧;传统艺术形式谋求在新的形式中达到效果;不显著的社会演变谋求着有益于新的艺术形式接收方式变化。

电影和戏剧区别好比巫医和外科医生医治病人的区别,巫医和病人的关系是保持距离的,外科医生进入病人内部进行操作。

电影的摄影机侵入事实内部,将镜头切割成多个重组。

画家则与其对象保持天然距离。

绘画:非群体的共时接受对象
绘画得以复制后,美术馆中人们为了表现看法而吵闹
电影深入人类生活空间,甚至用技术探寻到视觉无意识的部分,感觉世界之外的
未入睡者共同拥有一个世界,入睡者各有一个自我的世界-电影集体梦幻的创造
艺术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对当下尚未完全满足的问题的追求
达达主义:借助绘画达到电影中的效应
对创作的光晕的摧毁——生产手段将复制的印记烙在创作中
资产阶级的衰变中,专注行为变成一种不合社会的行为
画面:人们凝视而产生联想;电影:没有时间联想,处于惊颤之中。

电影史与突出的生命风险相对的艺术形式,现代人就活在这种生命风险中。

大众看来艺术品是消遣,艺术家看来艺术品是凝视的对象。

消遣:面对艺术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凝视:沉浸在艺术品中
建筑艺术长久-
被使用,感知-触觉与视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