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高中数学考试必备的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完整)高中数学考试必备的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列也是等差数列)→若 d 不为 0,则是等差数列充分条件).
②等差{
an
}前
n
项和
S
n
An 2
Bn
d 2
n
2
a
1
d 2
n
→ d 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的充
2
要条件→若 d 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若 d 不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
③非零常数列既可为等比数列,也可为等差数列.(不是非零,即不可能有等比数列)
② cos 2 cos2 sin 2 1 2sin 2 2 cos 2 1
③ tan 2 2 tan 1 tan 2
sin cos 1 sin 2 2
5、向量公式:
④ sin 2 1 cos 2 2
⑤ cos2 1 cos 2 ⑥ 2
a b a b
①∥
x1 x2
建议收藏下载高本中文数,以学便考随试时必学备习的!知识点整理
温馨提示:在复习的同时,也要结合课本上的例题去复习,重点是课本,而不是题目应该 怎样去做,所以在考前的一天必须回归课本复习,心中无公式,是解不出任何题目来的, 只要心中有公式,中等的题目都可以解决。
必修一:
一、集合的运算: 交集:定义:由集合 A 和集合 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 A B 并集:定义:由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 B
(1)a b = N <=> b = log a N
(2)log a 1 = 0
(4)log a a b = b
(5)a log a N = N
(3)log a a = 1 (6)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
(7)log
a
(M N
)
=
log
a
M
-log
a
N
(8)log a N b = b log a N (9)换底公式:log a N =
④ a b a b 0
2
a x2 y2或 a x2 y2
⑥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 a (x, y), 则
⑦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 (x12 x22 ) ( y12 y22 )
高中数学必修 5 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在 AC 中, a 、 b 、 c 分别为角 A 、 、 C 的对边, R 为 AC 的外接圆
1 2
ac sin
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 a 、 b 、 c 是 AC 的角 A 、 、 C 的对边,则:①若
a2 b2 c2 ,则 C 90 ;②若 a2 b2 c2 ,则 C 90 ;③若 a2 b2 c2 ,则 C 90 .
附:三角形的五个“心”;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
① an an1q(n 2, q为常数, 且 0)

a
2 n
a n 1
an1
(
n
2 , an an1an1
0)
③ an cq n ( c, q 为非零常数). ④正数列{ an }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 log x an }( n>1 )成等 比数列.
项和的公式:①
Sn
na1
2
an
;②
S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a1
nn 1
d 2

③ sn a1 a2 an
8、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 2n n * ,则 S2n n an an1 ,且
S偶奇 S
nd , S奇 an .
S偶 an1
②若项数为 2n 1 n * ,则 S2n1 2n 1an ,且 S奇偶 S
4、余弦定理的推论: cos A b2 c2 a2 , cos a2 c2 b2 , cos C a2 b2 c2 .
2bc
2ac
2ab
(余弦定理解决的题型: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
两角.)
5、三角形面积公式:
SAC
1 2
bc sin
A
1 2
ab sin C
公式二:Sin(α+π)=-Sinα
Cos(α+2kπ)=Cosα
Cos(α+π)=-Cosα
tan(α+2kπ)=tanα
tan(α+π)=tanα
公式三:Sin(-α)=-Sinα
公式四:Sin(π-α)=Sinα
Cos(-α)= Cosα
Cos(π-α)=-Cosα
tan(-α)=-tanα
tan(π-α)=-tanα
③ cos( ) cos cos sin sin ④ cos( ) cos cos sin sin
⑤ tan( ) tan tan 1 tan tan
⑥ tan( ) tan tan 1 tan tan
4.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① sin 2 2sin cos
1、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
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符号表示: an1 an d
2、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 an an1 d (n 2, d为常数) ②2 an an1 an1 ( n 2 ) ③ an kn b ( n, k 为常数 3、等差中项:由三个数 a , A ,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 A 称为
an ,
S奇 S偶
n (其中 n 1
S奇 nan , S偶 n 1an ).
9、在等差数列{ an }中,有关 Sn 的最值问题:(1)当 a1 >0,d<0 时,满足 aamm100 的项数 m
使得 sm 取最大值. (2)当 a1 <0,d>0 时,满足 aamm100 的项数 m 使得 sm 取最小值。在解含绝
logb N logb a
(10)推论
: logam bn
n m
loga
b
(
a
0
,且
a
1,
m, n
0
,且
m
1,
n
1,
N 0 ).
(11)log a N = 1 (12)常用对数:lg N = log 10 N (13)自然对数:ln A = log e A log N a
必修 4:
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角 α 0° 30° 45° 60°
y1 y2
(x2 ,
y2
0) ( ∥
x1 y2
x2 , y1
0)
2
建议收 藏 下载 本文,以 便 随时 2 学习! 2 ② a b (a b)2 a 2 2 a b b2 a 2 a b cos b
③ cos a b ab
x1 x2 y1 y2
(求向量的夹角)
x12 y12 x2 2 y2 2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3
建议内收心:藏三角下形载三内本角的文平,分线以相交便于随一点时. 学习!
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7、(1)测量角度问题是指无法直接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求解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要测量 角的大小,求三角形中角度的大小,求不能直接测得的角,求轮船航行时航速与航向等问 题均可结合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通过解三角形求解.在解决与测量问题有关的题目时, 要搞清楚仰角、俯角、方位角与方向角的含义,合理的构造三角形求解,即把实际问题数 学化. (2)解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如下: ①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依次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之 ②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两个或几个三角形,这时需要选择条件足够的三角形优先研究,再 逐步在其余的三角形中求出问题的解.
补集:定义:在全集 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 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 CU A 二、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 (1)a m • a n = a m + n , (2) a m a n a mn , (3)( a m ) n = a m n
(4)( ab ) n =
an• bn
(5)
;④ n
an a1 d
1;⑤ d
an n
am m
6、结论:若an是等差数列,且 m n p q ( m 、 n 、 p 、 q * ),则
am an ap aq 若an等差数列,且 2n p q ( n 、 p 、 q * ),则 2an ap aq .
7、等差数列的前
n
第二章 数列
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2、项:①首项:数列中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a1 )
②数列记为 an} : a1、a2、a3 an
③通项: an
4、已知 Sn
求 an 的公式:
an
s1 sn
a1 (n 1) sn1 (n 2)
[注]: ① a n a1n 1d nd a1d ( d 可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数列充要条件(即常数
13、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an的第 n 项与序号 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14、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 an 与它的前一项 an1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an 2an1 1(n>1) 15、结论:n 是奇数,2n 是偶数,2n-1 和 2n+1 是奇数。
4
建议等收差藏数下列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a n b
an bn
n
a m
1
m an
(6)a 0 = 1 ( a≠0)
(7) a n 1 an
n
(8) a m m a 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