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PPT课件
等有关
.
三、识别皮疹的几个要点
部位:某些皮肤病有其特定的好发部位 水痘:向心性;天花:离心性
分布及排列:局限性或全身性,是否对称,散在或密集 数目 边缘:清楚、不清、整齐、隆起等 大小 颜色 出疹顺序:麻疹出疹顺序 与发热的关系:“水猩花麻斑伤”
.
常见的皮疹和出疹性疾病
(二)病原学诊断 麻疹病毒分离:取前驱期或出疹初期病人的眼、鼻
咽分泌物或血和尿接种原代人胚肾或羊膜细胞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涂片中细胞内麻疹病毒抗原 标记 的麻疹病 毒 cDNA 探针,用核 酸杂交方 法测定
病人细胞内麻疹病毒RNA
.
实验室检查
(三)多核巨细胞检查 初期病人鼻咽部分泌物、痰和尿沉渣涂片,用赖
↓
靶器官(皮肤、肺)繁殖
↓ 各种症状(7~14d) (病毒细胞毒、特异性Tc作用、IC损伤血管内皮)
特异性抗病毒免疫
↓
病毒血症消退,脏器内病毒消除(15~17d)
.
机体免疫反应(一)
特异性IgM:发热后2~3d → 30~60d 特异性IgG:同时或稍晚出现,长期维持 SIgA:呼吸道粘膜可分泌 细胞免疫 :CD8+杀伤性T细胞
CD4+T细胞→细胞因子 Th1→Th2反应 病后获终身免疫
.
机体免疫反应(二)
免疫抑制: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低下、NK细胞活性↓ 出疹开始,持续6~7周
免疫抑制机制: IL-12表达下降→Th1反应↓、Th2反应↑
.
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10d(6一18d),曾接受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 延至3一4周
.
病原学
病毒耐寒、耐干燥,在-15 ~ -70℃可保存数月 至数年
对阳光及一般消毒剂敏感。紫外线能很快灭活病 毒
尽管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34h,但在流 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
.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患者(眼鼻咽分泌物、血、尿) 出疹前5天-出疹后4天 并发肺炎:出疹后10天
.
麻疹
Measles
.
概述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
腔粘膜科普利克斑(kopliks spots)及皮肤斑丘疹 为其特征 麻疹减毒活疫苗(简称麻疹疫苗)预防以来,儿 童中麻疹发病率有了显著下降,并发症也随之显 著减少
.
病原学
麻疹病毒是单股螺旋RNA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 接近圆形或卵圆形的颗粒,直径约为100-150nm 6种结构蛋白: M、F、H、N、P和L蛋白 H:与细胞受体结合,具血凝功能 F:与病毒细胞融合和溶血特性有关 M:参与病毒释出 15个基因型;一个血清型
典型麻疹的临床经过可分为三期: 前驱期 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一4d。起病急 主要表现: 发热:一般逐渐升高,小儿也可骤发高热伴惊厥 上呼吸道炎:咳嗽、喷嚏、流涕、咽部充血等卡他
症状 结膜炎:眼睑水肿、充血、眼泪增多、畏光,在下
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
.
临床表现
科普利克斑: 见于90%以上的病人,具早期诊断价值 发生在病程2一3d 出现于双侧近第一臼齿颊粘膜上 0.5一1mm针尖大小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逐渐增 多,互相融合,最初可只有数个,在1一2d内迅速 增多,有时融合扩大成片,似鹅口疮,2一3日内 消失
伴糠麸样脱屑,历时约1一2周 无并发症者病程为10一14d 成人麻疹全身症状多比小儿重,但并发症较少
.
.
临床表现
除典型麻疹外,其他非典型的临床类型有 (1)轻型麻疹 (2)重型麻疹(含中毒性麻疹和休克性麻疹) (3)出血性麻疹
.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减低,为(4.0一6.0)×109,淋巴细 胞相对增高
出疹性疾病
.
定义
皮疹即皮肤损害,指客观存于人体皮肤的病变
.
外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理因素:压力、磨擦、温度异常、放射线、日光 --烫伤、冻伤、日光性皮炎
化学因素:接触一些化学物质:化工原料等 --过敏性皮炎
生物因素: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及动物叮咬 --猩红热、水痘、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等
.
内因
传播途径:飞沫 间接:日用品、玩具
易感者和流行特征:≤9y多见(≥90%) 普种疫苗后发病率和病死率↓↓ 流行周期性消失 发病年龄两端上升(<8m; >15y)
.
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鼻咽部或眼结合膜上皮细胞局部增殖
初次病毒血症(2-3d)
↓
局部和远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增殖(3~5d)
第二次病毒血症(5-7d)
.
麻疹的典型皮疹
.
临床表现
皮疹高峰时全身毒血症状加重,高热可达40℃ 伴嗜睡,重者有谵妄、抽搐,咳嗽频繁
结膜红肿,畏光,舌乳头红肿,全身表浅淋巴结 及肝脾轻度肿大
肺部可闻细湿性罗音 X线胸片可有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改变或肺纹
理增多 出疹期约为3一5d
.
临床表现
(三)恢复期 出疹3一5d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
饮食: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维生素缺乏性皮疹 --VitA缺乏症
代谢障碍:皮肤黄色瘤 内分泌紊乱: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的痤疮 神经精神因素:慢性荨麻疹与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遗传:不少皮肤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鱼鳞病、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皮疹还与年龄、性别、季节、个人卫生、社会因素、自然
斑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传染性红斑 川畸病
丘疹 婴儿湿疹 丘疹性荨麻疹
斑丘疹 麻疹
风疹
水疱疹
水痘 单纯疱疹
带状疱疹 手足口病
风团样皮疹 荨麻疹
.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病原特点、致病机制、病原学诊断
熟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好发年龄变化、 其他类型麻疹的临床特点
掌握疾病的临床特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处理 ——重点和难点
.
科普利克斑
.
临床表现
(二)出疹期 时间:发热第3一4d开始,2一5d出齐 顺序:耳后、发际 额、面、颈 胸、背、腹 及四肢 手掌与足底 性质: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 呈充血性皮疹,压之退色,初发时稀疏, 色较淡,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红色,少数病 例可呈现出血性皮疹 疹间皮肤正常
.
麻疹的典型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