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晶体结构缺陷4
2
b
由上式知,当θ小时,位错间距较大,若b=0.25nm,θ=1o,则 D=14nm;若θ>10o,则位错间距太近,位错模型不再适应。
简单立方晶体中的不对称倾斜晶界
形成:
界面是绕[001]轴旋转角度φ的任意面,
相邻两晶粒的取向差仍是很小的θ角, 但界面两侧晶粒是不对称的。
界面与左侧晶粒 [1 00] 轴向夹角为φ-θ/2, 与右侧晶粒的[100]成φ+θ/2
2.4 面缺陷 (surface defects)
面缺陷是将材料分成若干区域的边界,如表面、 晶界、界面、层错、孪晶面等。 一、晶界(位错界面) (一)小角度晶界(small angle grain boundary) (二)大角度晶界(large angle grain boundary) 二、堆积层错 三、反映孪晶界面
其中原子排列在多数情况下很不规则,少数情况下有一定的 规律性,因此很难用位错模型来描述。一般大角度晶界的界 面能大致在 0.5~0.6J/m2 左右,与相邻晶粒的取向差无关。 但也有些特殊取向的大角度晶界的界面能比其它任意取向的
大角度晶界的界面能低,为了解释这些特殊晶界的性质,提
出了大角度晶界的重合位置点阵(coincidence site lattice 即CSL)模型,O点阵模型,DSC点阵模型等。
晶界平面是任意面 转轴是[001]
结构特Hale Waihona Puke 是: 由两组相互垂直的刃位错所组成。
简单立方晶体扭转晶界
旋转θ角 晶面平面是(001)面,转轴是[001] 两者互相垂直 形成:扭转后,为了降低原子错排引起的 能量增加,晶面内的原子会适当位移以确 保尽可能多的原子恢复到平衡位置(此即 结构弛豫),不能回到平衡位置的,最后 形成两组相互垂直分布的螺位错。 结构特点: 晶界是由两组相互垂直的螺位错构成的网络
图2-19 简单立方晶体中的 对称倾斜晶界
对称倾斜晶界是最简单的小角度晶界
(symmetrical tilt boundary), 这种晶界的结构特点是由一系列平行等距离排列的
同号刃位错所构成。
位错间距离D、伯氏矢量b与取向差θ之间满足下列关系
b 2 sin ; 2 D
D
b 2 sin
一、晶界(位错界面)
(一)小角度晶界(small angle grain boundary)
晶界的结构和性质与相邻晶粒的取向差有关,当 取向差θ小于10~15o时,称为小角度晶界。
根据形成晶界时的操作不同,晶界分为倾斜晶界 (tilt boundary)和扭转晶界(twist boundary), 如图2-18所示。
大角度晶界的重合位置点阵模型
假设两个点阵1和2,作相对平移或旋转, 当达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其中有些阵点 相互重合。这些重合位置的阵点所构成 的超点阵,称为重合位置点阵。
用重合位置点阵模型描述大角度晶界: 大角度晶界总是处于重合位置点阵的 密排面上,如果有一小角度差时,在 晶界上会产生台阶或坎,以使两者有 最大的重合面积。
相应位置出现一个逆顺序堆层……ABCACABC……称
抽出型(或内禀)层错;如果正常层序中插入一原子层,
如图2-20(b)所示,相应位置出现两个逆顺序堆 层……ABCACBCAB……称插入型(或外禀)层错。
这种结构变化,并不改变层错处原子最近邻的关系 (包括配位数、 键长、键角),只改变次邻近关系,几乎不产生畸变,所引起的畸变 能很小。因而,层错是一种低能量的界面。
简单立方点阵 相对于[001]轴旋转θ=28.1度 的(001)面原子的排列图
晶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多晶的强化与结构因素 问题的提出:实际使用的金属材料绝大多数是多晶材料 因为:多晶体的屈服强度明显地高于同样组成的单晶体, 同一种多晶体材料中,晶粒越细,屈服强度越高。 原因解释:屈服强度高,说明晶体中位错滑移的启动较困难。 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加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晶粒位向不一致造成的阻力; 其二,晶界本身的阻力。与晶粒内部相比,晶界上原子排列紊乱、 不规则,伯氏矢量大,使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增加;同时杂质原子 在晶界的偏聚或形成第二相颗粒沉积在晶界上,都会阻碍位错运动。
图2-18 倾斜晶界与扭转晶界示意图
倾斜晶界又包括对称倾斜晶界和不对称倾斜晶界
下面先以简单立方晶体为例讨论
简单立方结构晶体的对称倾斜晶界
倾斜晶界为(100)面(晶界)。
投影面为(001)面。 两侧晶体的位向差为θ,相当于相 邻晶粒绕[001]轴反向各自旋转θ/2 而成。转轴是[001] 几何特征是相邻两晶粒相对于晶界 作旋转,转轴在晶界内并与位错线 平行。 为了填补相邻两个晶粒取向之间的 偏差,使原子的排列尽可能接近原 来的完整晶格,每隔几行就插入一 片原子。
晶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位错塞积解释细晶强化 问题的提出:同一种多晶体材料中,晶粒越细,屈服强度越高。
解释:晶体强化机制的实质就是阻止晶体中位错的运动。 位错塞积 晶粒越小,塞积的位错越多。
二、堆积层错
堆垛层错(以下简称层错),就是指正常堆垛顺序中引 入不正常顺序堆垛的原子面而产生的一类面缺陷。
以面心立方结构为例,当正常层序中抽走一原子层,
推广:一般的小角度晶界,其旋转轴和界面可以有任意的取向关系,因 此结构特点是由刃位错、螺位错或混合位错组成的二维位错网所组成。 ——此为小角度晶界的位错模型
(二)大角度晶界(large
angle grain
boundary)
实验研究(如场离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大角度晶界两
侧晶粒的取向差较大,但其过渡区却很窄(仅有几个埃),
沿着孪晶界面,孪晶的两
部分完全密合,最近邻关
系不发生任何改变,只有 次近邻关系才有变化,引 入的原子错排很小,称共 格孪晶界面。孪晶界面的
能量约为层错能之半。
图2-21 面心立方晶体中{111}面
反映孪晶的〈110〉投影图
图2-20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抽出型层错(a) 和插入型层错(b)
三、反映孪晶界面
面心立方结构的晶体中的正常堆垛方式是六方密 排面作……△△△△△△△△……的完全顺顺序堆 垛(或与此等价,作……▽▽▽▽▽……完全逆顺 序堆垛)。如果从某一层起全部变为逆时针堆垛, 例如……△△△△▽▽▽▽……,则这一原子面成 为一个反映面,两侧晶体以此面成镜面对称(见图 2-21)。这两部分晶体成孪晶关系,由于两者具有 反映关系,称反映孪晶,该晶面称孪晶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