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和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内容】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大气圈的概念、低层大气组成成分与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划分依据。
(2)、运用图表分析、联系实际说明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
(4)、了解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太阳辐射的性质和特点。
(5)、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6)、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组成成分,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绘制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地球大气圈个各圈层特点的学习和复杂的天气过程形成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理解大气对地球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品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
(2)、大气的保温作用2、教学难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用具】课本插图、课件、多媒体、地图册【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演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巩固)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外力作用的表现,主要讲了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如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等。
之后我们学习了风力作用和人类的活动对地表形成的影响。
好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圈层------大气圈。
(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夜晚的时候看过流星雨,或是在电视里看过流星雨,那请问一下他是怎样形成的?生:略师:宇宙中的陨石在进入大气圈后,与大气圈的空气摩擦燃烧形成的,好今天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大气环境最基本的特征——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板书)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推进(新知识传授)师:请问一下什么是大气圈?生:略师:地球表面包围着的大气,它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师:低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它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
大家阅读课本35及36页第一段,参照35页表2-2-1,分析低层大气的组成和作用。
并完成幻灯片的相关表格。
生:(读图文,分析)(板书)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组成师:根据幻灯片的表格,边播放幻灯片的文字,边讲解。
成分主要作用干洁空气氮气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如:蛋白质 氧气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二氧化碳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臭氧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固体杂质是凝结核,促成水汽的凝结【课堂练习1】大气各组成成分作用正确的是:( D )A 、氧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B 、臭氧大量吸收红外线,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 、二氧化碳大量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 、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多媒体展示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大家参照37页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阅读37页2-5小节。
大家在阅读的基础上填写导学案的下表)师:很好,由此可以看出,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有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三层,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板书)2、大气圈的结构 师:(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层次 高度 温度变化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天气现象C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先递减、后递增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极光B 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大气以 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天气晴朗-100-5050100AB C高度(千米)温度(℃)204060801001201400A 对流层平均高度12km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m )大气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风、云、雨、雪都发生在这一层,天气复杂多变。
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热源来自地面,所以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接受的地面辐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
就形成下部热,上部冷的现象。
我们知道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上部冷的空气,收缩下沉,这样就形成了对流运动。
加之,这里集中了3/4的干洁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它们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而这些热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降温,形成降雨,造就了对流层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平流层大气主要的热源来自30km 处,集聚的臭氧,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增温,所以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接受的热量增多,温度升高,因为臭氧大量聚集在30km 处,所以形成上部热,下部冷。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就飘在上面,冷空气比热空气重只能沉在下面,不能行成对流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因此,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先递减、后增温,空气密度小;有若干能反射无线电波的电离层。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师:同学们我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通信工具是利用无线电短波? 生:略师:用无线电短波的是广播和军事上的雷达,而其余的都是利用微波,如手机,电视等。
(巩固练习)1、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 (1)划分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
(2)图中A 为对流层,该层气温随高增加而降低,原因是大气的热量来自地面。
该层大气厚度由高伟地区向低纬地区增大,其原因是对流作用的强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地区受热多,空气对流旺盛,高纬地区受热少,空气对流不旺盛。
(3)图中B 为平流层,该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原因是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4)在A 、B 、C 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填字母);对高空飞行有利的是 B ,其原因是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_。
B 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C 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5)极光出现在 高层大气 有利于飞机飞行的 平流 层,含有臭氧层的 平流 层,含有-100-5050100AB C 高度(千米)温度(℃)204060801001201400电离层的 高层大气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对流 层。
2、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 D )A 、气温相对下高上低,大气稳定B 、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C 、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D 、大气以平流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转承):同学们,我们知道,太阳表面的温度6000k ,但是,到达地表的温度却没有6000k ,那么,有一部分的的能量是去哪了?师:好,接下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大气的受热过程。
(板书)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师:请问一下地球表面的主要来源是? 生:太阳辐射师:对(幻灯片展示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包括:紫外线(波长小于0.4um )、可见光(波长0.4—0.76um )和红外光(波长大于0.76um ),其中最主要是可见光部分。
师:(幻灯片展示图2-2-3的图片,并讲解)实验证明,物体温度越高波长越短,温度越低波长越长。
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人体辐射等属于长波辐射。
师:(提问)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定为百分之百,而实际上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却只有百分之四十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略师: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板书)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师:播放幻灯片动画,并讲解吸收作用。
(如图所示) 师:在幻灯片上补充知识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并讲解。
师:播放幻灯片,用表格的形式,小结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作用特点实例吸收作用平流层中臭氧吸收紫外线吸收强烈,有选择性,大部分可见光可穿透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
对流层中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反射作用 云层和较大尘埃 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 阴雨天无阳光 散射作用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向四面八方散射,有选择性朝霞和晚霞师:刚才我们讲解了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现在我们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
(板书):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的作用 师: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其受热过程。
并用三句话概括其过程: (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光部分。
与太阳辐射相比,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3)、大气返大地:大气增温后,向外辐射能量,它将其中很大部分返还地面,这部分称作大气逆辐射。
它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地面辐射所损失的能量,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
(习题巩固)思考题一: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方,却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为什么?(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原因: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云量少;③地势高,空气稀溥,大气洁净,大气削弱作用弱。
(2)、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的原因:由于空气稀薄,洁净,云雾少,对大地的保温作用同样比较弱,同时海拔高,所以夏季反而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思考题二:“蜀犬吠日”是杂回事?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弱的地方,却不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为什么?四川盆地,海拔低且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输出,空气湿润,多云雾天气,且阴天多,对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同时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较强。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构成以及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及特点。
之后我们又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
如图所示:【板书设计】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大气的组成2、大气圈的垂直分层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