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2010-08-23 12:48:17)转载▼标签:思想理念行动研究杂谈一、行动研究法的起源“行动研究”是二战时期美国社会工作者约翰·考尔(John Collier)、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等人在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反思中提出来的。

那时,在一般科研工作者看来,“行动”与“研究”是由不同的人所从事的不同性质的活动,前者指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后者指受到专门训练的研究者的专业探究活动,两者并不相干。

而考尔、勒温在各自的研究工作中发现:社会科学研究者如果仅凭个人兴趣搞科研,仅仅是为“出书”作研究,那么其研究工作就不足以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而实际工作者如果不研究自己身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又得不到研究者的帮助,光有一腔“热情”,那么他们就无法作出“有条理有成效的行动”。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们提出了一条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即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

所谓的“行动研究”,就是指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它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二、行动研究法的类型和适用范围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

分为三个层次。

1、行动研究法的三个层次。

(1)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

(2)协作性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3)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

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2、行动研究法的适用范围。

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

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

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学校管理评价;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三、行动研究法的特征1、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

从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可见:预诊在于发现实践中的问题。

行动阶段在于解决问题、改进实践。

2、研究与行动相结合。

行动研究的过程是研究进行的过程同时也是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3、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运用理论,系统的反思自己的实践,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从实际中发现问题。

并直接参与从计划到评价实际工作的过程,与教师一起研究他们面临的问题。

所以行动研究以相互参与和共同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架起桥梁,使之共同合作扬长避短。

4、行动研究具有一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

从行动研究的框架中可见第一个循环完了之后,进入第二个循环,从而使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构成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过程。

四、行动研究法的优点和局限性1.行动研究法的优点。

(1)适应性和灵活性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采用。

行动研究容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不断修改,经过实际诊断,增加或取消子目标。

实验条件的控制比较松缓,注重实际的教育环境,较有利于在教育这样复杂的研究现象和领域内进行。

(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的及时性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

反馈的及时性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及时反馈总结。

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动态结合与反馈中。

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便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

(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

教育研究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行动。

参与性体现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教师联合构成,研究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予方案的实施。

(4)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在较成功的行动研究中,可汇集多种研究方法的作用。

理想的行动研究法应是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和合理的并用。

2、行动研究法的局限性。

行动研究法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由于其非正规性而缺少科学的严密性,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

五、行动研究法的模式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现在介绍以下两种行动研究的模式:1、四环节(四阶段)模式。

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

(1)“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

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

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设想还包含了行动研究的计划。

“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特别重视计划中的第一、二步行动。

(2)“行动”即实施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具有灵活性。

随着研究者对问题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修改和调整。

行动是不断调整的。

(3)“考察”是第三个环节。

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

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

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

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

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分利用录相、录音等现代化手段。

(4)“反思”是第四个环节。

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

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2. 六环节(六阶段)模式。

即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六个步骤。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

对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

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

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

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

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评价: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

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六、行动研究的方法技术行动研究的方法技术分为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这四部分。

1、“计划”的方法技术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

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初步设想,终于解决问题、改进现状的计划的形成。

(1)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初步设想。

是起点,是教育工作者本人愿意努力探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①、解决这个问题对本人工作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②、解决这个问题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解决问题会带来较多的进一步研究的机会。

④、解决这个问题会得到谁的帮助。

⑤、所处环境中的制约因素不至于影响问题的解决。

(2)实地调查:亦称实地研究,它是社会的或教育的调查研究的一种。

特点是深入到真实的、自然的现场或行动环境中,综合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真实材料,以便对研究现象作深入分析,以此作为确立课题和制定计划的依据前提。

实地考察的内容:实际情境的现状及成因;反映初步想法的行动得以实施有哪些机会;本人试图改变现行做法的哪些方面;策略的设计3—4个值得试一试的变化;有哪些可能性与制约因素等。

用于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如观察、访谈、对话、书面调查、录音录像摄影等。

(3)文献研究:根据一定的研究目标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准确的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文献研究。

①、有助于掌握有关研究领域情况,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②、有助于形成并提出假设。

③、有助于搞好科研论证。

④、有助于搞好科研设计。

第一步:查找,就是检索、收集文献;第二步:阅读,就是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有比较、分析的阅读,以便获得对客体有价值的信息、资料;第三步:叙述,就是对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叙述,即对选题和研究设计服务。

注:要将文献研究视为行动研究的基础贯穿于行动研究的全过程。

(4)选题,就是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课题组对资料进行充分讨论、对话、解释、协商,先后经过发现问题、选定主题、明确范围、诊断原因等步骤,选好研究课题。

在选题过程中,行动研究者需要将选题原则、选题线索、个人经验和多种有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5)假设:即将要采取的行动以及对行动结果的预测。

它是通过假说方法加以建立和检验的。

假说方法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和新的科学事实对研究的问题做出猜测性陈述并加以验证的一种科学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