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年高三三校联考地理试题

2021-2022年高三三校联考地理试题

2021-2022年高三三校联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下图为①、②、③三地夏至日直立杆的影子朝向和长度变化示意图,杆的长度均为1米。

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2. 位于①地的某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开发了别墅式海滨景观房,并宣传四季可观海上日出(假设天气晴朗),开盘后房屋销售一空。

入住后,出现住户把开发商告上法庭的现象,图2为该小区住户分布示意图,其原因可能是A.夏季, 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B.冬季, 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C.全年,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D.楼间距太小,根本无法看到海上日出左下图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右下图代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可知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4.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月均温在20℃以上可称高温;月均温在10℃~20℃之间,可称温暖或暖热;月均温在0℃~10℃之间可称凉爽或温和;月均温在0℃以下则称寒冷或严寒等。

而描述降水多少则要复杂一些。

因为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与气温、蒸发量有密切的关系。

下图为按连续五日平均气温划分的“世界四季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世界四季类型分布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大致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②东西延伸,南北更替③沿纬度变化方向延伸,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④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一致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6.A、B两地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四季类型不同,其影响的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地形 C.洋流 D.大气环流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洋流俯视图,据此回答7-8题。

7.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北 B.西南C.西北D.东南8.影响途径乙地洋流的盛行风向为A.西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⑤B.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因相同10.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D.c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泥石流是指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②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③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下图示意泥石流灾害严重的村庄R周边地形,读图完成11~12题。

11. 影响村庄R的泥石流集水集物范围最可能是A. E-F-G-H-I-J-EB. L-H-K-LC. E-F-H-I-J-ED. E-F-H-K-J-E12.图中甲乙丙丁若为植被破坏同等严重地区,且面积和土质状况基本相同。

据此推测,暴雨发生时,会影响该村庄且泥、石等物质产生最多的能是A. 甲地B.乙地C. 丙地D. 丁地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7为甲岛屿的放大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xx 年2月乙国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其中受灾较严重的城市可能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4.关于甲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火山喷发而形成 B.沿岸可能拥有不冻港C.虚线框内东南部地势较平坦,西北部地势较陡峻 D.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下面左图表示“我国某省xx年各类人口数量构成图”,右图表示“该省三大产业的比例变化”。

据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该省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劳动力不足B.出生率过高C.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0% D.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16.1990-xx年,该省A.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最快B.农业比重下降,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C.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D.经济快速发展,三大产业同步增长下图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

回答17~18题。

17.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的为A.东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18.若在该区域建CBD,最宜选择在A.甲 B.乙 C.丙 D.丁(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读“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① B.② C.③ D.④20.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A.太阳辐射差异 B.大气环流影响 C.距海远近不同 D.地形差异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科学家指出,格陵兰和南极冰盖融化的速度正迅速加快,成为全球的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

下图是格陵兰岛xx年与xx年冰架对比图,回答21-22题。

21.海平面上升的相关影响是A.风暴潮灾害减弱B.海岸侵蚀加重C.三角洲面积扩大D.咸潮入侵增强22.针对我国海平面上升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A.扩大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以吸纳上升的海水B.全部沿海建设堤防工程,并升高加固C.及时监测和预测海平面的升降D.加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建设“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下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23.从图中可以看出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正相关C.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D.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趁势24.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在发展中产生,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B.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D.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与旅游交叉的新兴产业。

它既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又具有旅游业休闲娱乐、提供旅游服务的功能。

据此回答25—26题。

25.发展观光农业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充足的客源市场 B.国家的优惠政策 C.便捷的交通 D.丰富的劳动力26.目前在我国农村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是A.利于扩大农业经济范围,调整产业结构 B.避免环境污染,发展生态农业C.便于大量销售农产品,扩大市场范围 D.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60分。

27.读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虚线为晨昏线。

回答问题。

(1)①地位于②地方向,①地距③地约千米。

(2)此时,北京时间为;新一天的范围。

(3)此日,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或慢),北半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4)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②地的天气特点是(5)比较此季节②地和③地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6)近年来,有关③海域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简述国家间产生竞争的主要原因。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内蒙古的经济版图上,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呼包鄂区域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

新兴的鄂尔多斯市在丰富的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资源基础上工业迅速崛起。

材料二:呼包鄂附近区域图(材料三:xx年鄂尔多斯市工业产值增加值构成图(1)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是,其形成的原因是。

(2)河套平原形成“塞上米粮川”制约条件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人为原因是。

(3)简述呼包鄂区域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

(4)鄂尔多斯市规划新建一个工业园区,根据材料三,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最适宜选择的三类工业部门、、,理由是29.西非地区是世界上经济最贫困的区域之一,人口众多,产业单一,环境恶化。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西非地区区位示意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25.1 27.8 30.2 31.6 31.4 29.1 26.8 26.1 26.6 27.7 26.5 24.8 降水(mm)0 0 2 25 46 121 218 234 165 65 2 0四国”即A地区在日内瓦共同发表公报,宣布在棉花领域开展合作。

(1)A地的气候类型是,成因是。

尼日尔河中上游的汛期主要在(季节)。

(2)分析A地区发展棉花生产的区位条件。

(3)试分析A地区发展棉花加工的有利条件和中非棉花合作对西非地区的经济有利影响。

30.选做题:【海洋地理】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约24公堂。

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又导致核泄漏,由地震引发的灾难还在进一步扩大。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BC的剖面最接近图中的(①、②、③)。

(2)A处附近最著名的海洋资源是,形成的原因是。

(3)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造成严重的海水污染,洋流对其所起的作用是,它将随日本暖流、(洋流)漂向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

(4)简述防范海啸等海洋自然灾害的措施。

【环境保护】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根据图中的甲、乙两地实际情况,拟定了两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农牧交界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三江湿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根据课题组成员收集到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分属我国两大自然区,形成这两大自然区差异的主要因素(3)有利条件有利影响【海洋地理】(1)原因。

(2) ,形成原因是。

(3)作用,(4)措施【环境保护】(1) 、。

(2) ,不利影响(3)措施参考答案(1)东南(1分)3330千米(1分)(2)3时(1分)东经900向东到1800(1分)(3)快(1分)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1分)(4)西北风(1分)寒冷晴朗(1分)(5)②地气温比③地气温低,(1分)原因是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1分)地势高(1分)北冰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对北冰洋的领土竞争可以拓展生存的空间,缓解陆地环境的压力;北冰洋是联系三大洲的捷径,战略地位突出;(2分)28. (13分)(1)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1分)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