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脂类药物

第八章 脂类药物


9
2 水解法 体内有些脂类药物与其它成分构成复合物, 体内有些脂类药物与其它成分构成复合物,含这 些成分的组织需经水解或适当处理后再水解, 些成分的组织需经水解或适当处理后再水解,再 分离纯化。 分离纯化。 自然界中脂类的形态是以结合形式存在: 自然界中脂类的形态是以结合形式存在:
以分子间力与脂类、 中性和非极性脂类 以分子间力与脂类、蛋白质结合 以氢键、 极性脂类 以氢键、静电力与蛋白质分子结合 以酯、酰胺、糖苷等与糖分子共价结合。 脂肪酸类 以酯、酰胺、糖苷等与糖分子共价结合。 疏水结合的脂类 一般用非极性溶剂 与生物膜结合的脂类用极性较强的溶剂以断开氢键 共价结合的脂类用酸或碱水解。 共价结合的脂类用酸或碱水解。
5
二 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1、胆酸类药物临床应用
胆酸类化合物是人及动物肝脏产生的甾体类化合物, 胆酸类化合物是人及动物肝脏产生的甾体类化合物,对肠道 脂肪起乳化作用,促进脂肪消化吸收, 脂肪起乳化作用,促进脂肪消化吸收,同时促进肠道正常菌 丛繁殖,抑制致病菌生长,保持肠道正常功能。 丛繁殖,抑制致病菌生长,保持肠道正常功能。 胆酸钠用于治疗胆囊炎、胆汁缺乏及消化不良。 胆酸钠用于治疗胆囊炎、胆汁缺乏及消化不良。 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结石。 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结石。 猪去氧胆酸治疗高血脂病,也是人工牛黄的原料。 猪去氧胆酸治疗高血脂病,也是人工牛黄的原料。
11
3 化学合成或半合成法 4 生物转化法
发酵、动植物细胞培养及酶工程技术可统称为生物转化法,来 发酵、动植物细胞培养及酶工程技术可统称为生物转化法, 源于生物体的多种脂类药物亦可采用生物转化法生产。 源于生物体的多种脂类药物亦可采用生物转化法生产。 如用微生物发酵法或烟草细胞培养法生产辅酶Q10; 如用微生物发酵法或烟草细胞培养法生产辅酶Q10; 紫草细胞培养生产紫草素; 紫草细胞培养生产紫草素; 牛磺石胆酸经微生物羟化酶转化为牛磺熊去氧胆酸。 牛磺石胆酸经微生物羟化酶转化为牛磺熊去氧胆酸。
13
(2)吸附分离法 根据吸附剂对各种成分吸附力的差异进行分离。 根据吸附剂对各种成分吸附力的差异进行分离。 如:
家禽胆汁中提取的鹅去氧胆酸粗品经硅胶柱层析及乙醇-三 家禽胆汁中提取的鹅去氧胆酸粗品经硅胶柱层析及乙醇- 氯甲烷溶液梯度洗脱即可与其他杂质分离。 氯甲烷溶液梯度洗脱即可与其他杂质分离。 前列腺素E粗品经硅胶柱层析及硝酸银硅胶柱层析分离得精品。 前列腺素E粗品经硅胶柱层析及硝酸银硅胶柱层析分离得精品。
8

脂类药物的制备方法
(一)脂类药物制备 1 直接抽提法
有些脂类药物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的,如卵磷脂、脑 有些脂类药物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的,如卵磷脂、 磷脂、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及前列腺素等。 磷脂、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及前列腺素等。根据溶 解性质采用相应溶剂系统直接抽提出粗品, 解性质采用相应溶剂系统直接抽提出粗品,经分离 纯化得到精品。 纯化得到精品。
2
一 脂类药物的分类
根据脂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分为: 化学结构分为 (一)根据脂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分为: 脂肪类: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1. 脂肪类: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等。 DHA)
2. 3. 4. 5. 6.
磷脂类: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等。 磷脂类: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等。 糖苷脂:神经节苷脂等。 糖苷脂:神经节苷脂等。 萜式脂类:鲨烯。 萜式脂类:鲨烯。 固醇及类固醇:胆固醇、胆酸、胆汁酸、蟾毒配基等。 固醇及类固醇:胆固醇、胆酸、胆汁酸、蟾毒配基等。 其他:胆红素、辅酶Q10、人工牛黄、人工牛胆。 其他:胆红素、辅酶Q10、人工牛黄、人工牛胆
17
18
胆酸
鹅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
19
(一)胆酸的制备
(1)胆酸结构与性质
除猪属胆汁外,胆酸存在于许多脊椎动物胆汁中, 除猪属胆汁外,胆酸存在于许多脊椎动物胆汁中,牛、羊及狗胆 汁中含量最为丰富,并以结合型胆汁酸形式存在。 汁中含量最为丰富,并以结合型胆汁酸形式存在。 熔点198℃ 有旋光;pK为6.4; 15℃时 水中溶解度( 198℃; 熔点198℃;有旋光;pK为6.4;在15℃时,水中溶解度(g/L) 0.28,乙醇中为30.56 乙醚中为1.22 30.56, 1.22, 5.08, 为0.28,乙醇中为30.56,乙醚中为1.22,氯仿中为 5.08,苯中 为0.36,丙酮中为28.24,冰醋酸中为152.15,其钠盐在水中为 0.36,丙酮中为28.24,冰醋酸中为152.15, 28.24 152.15 568.9g/ 568.9g/L。 在稀乙酸溶液中得到结晶呈白色片状,味先甜后苦。 在稀乙酸溶液中得到结晶呈白色片状,味先甜后苦。
3
DHA 鲨烯
胆酸
4
生物化学上的分类 的分类: (二)生物化学上的分类: 1. 单纯脂:脂肪酸与醇类构成的脂。 甘油三酯、蜡等。 单纯脂:脂肪酸与醇类构成的脂。如:甘油三酯、蜡等。 2. 复合脂:磷脂、糖苷脂等。 复合脂:磷脂、糖苷脂等。 3. 异戊二烯系脂:多萜类、固醇和类固醇。 异戊二烯系脂:多萜类、固醇和类固醇。
第二节 重要脂类药物的制备
胆酸类药物 色素类药物 不饱和脂肪酸类药物 磷脂类药物 固醇类药物 人工牛黄的制备
16
一 胆酸类药物的制备
胆酸类药物大多为24个碳原子构成的胆烷酸。 胆酸类药物大多为24个碳原子构成的胆烷酸。人及 24个碳原子构成的胆烷酸 动物体内存在的胆酸类物质是由胆固醇经肝脏代谢 产生。 产生。 其中胆酸及鹅去氧胆酸为初级胆酸,在肠道微生物 其中胆酸及鹅去氧胆酸为初级胆酸, 作用下生成去氧胆酸、 作用下生成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及石胆酸等次级 胆酸。 胆酸。 体内胆酸类化合物在肝脏大都与甘氨酸或牛磺酸形 成结合型胆酸,总称胆汁酸。 成结合型胆酸,总称胆汁酸。 在胆酸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 在胆酸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由于甾环上羟基的数 位置及构型的差异,形成多种化合物。 量、位置及构型的差异,形成多种化合物。
经分离的脂类药物常含微量杂质, 经分离的脂类药物常含微量杂质,需采用结晶 法、重结晶法及有机溶剂沉淀法等进行精制。 等进行精制。
14
(3)超临界流体萃取
近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也已广泛用于脂类药物的分离 纯化中。 纯化中。 超临界流体( Fluid,SF)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F)是处于临 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 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介于气体和液 体之间的流体。超临界流体具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 体之间的流体。 SF对许多物质有很强的溶解能力 对许多物质有很强的溶解能力。 性。SF对许多物质有很强的溶解能力。超临界流体萃 就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这一强溶解能力特性, 取,就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这一强溶解能力特性,从 植物中提取各种有效成份, 动、植物中提取各种有效成份,再通过减压将其释放 出来的过程。 出来的过程。 如用SF CO2提取番茄素及从蛋黄中分离卵磷脂 SF提取番茄素及从蛋黄中分离卵磷脂。 如用SF-CO2提取番茄素及从蛋黄中分离卵磷脂。 15
22
(3)检验 含量测定:胆酸与其他甾醇一样,在酸性条件 下与糠醛产生Gergary-Pascoe反应,产生紫 色物质。 (4)用途:为配制人工牛黄原料。 配制人工牛黄原料。 配制人工牛黄原料
23
(二)熊去氧胆酸 (Ursodeoxycholic Acid,UDCA UDCA) UDCA
(1)UDCA结构与性质 UDCA结构与性质
6
2、色素类药物临床应用
色素类药物有胆红素、胆绿素、血红素、原卟啉、 色素类药物有胆红素、胆绿素、血红素、原卟啉、血卟啉及 其衍生物。 其衍生物。
3、不饱和脂肪酸类药物临床应用
该类药物包括前列腺素、亚油酸、亚麻酸、 该类药物包括前列腺素、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及二 十碳五烯酸等。 十碳五烯酸等。
UDCA存在于人及多种脊椎动物胆汁中, UDCA存在于人及多种脊椎动物胆汁中,熊胆中含量 存在于人及多种脊椎动物胆汁中 最为丰富,并以结合型胆汁酸形式存在。 最为丰富,并以结合型胆汁酸形式存在。 自70%乙醇中形成白色粉末状结晶,味苦。熔点 70%乙醇中形成白色粉末状结晶,味苦。 203℃;有旋光。易溶于醇、氯仿、冰醋酸、 203℃;有旋光。易溶于醇、氯仿、冰醋酸、丙酮及 稀碱液;微溶于乙醚及醋酸乙酯; 稀碱液;微溶于乙醚及醋酸乙酯;难溶于水及稀矿 酸。 UDCA来源稀少 医药工业上采用胆酸为原料, 来源稀少, UDCA来源稀少,医药工业上采用胆酸为原料,经酯 酰化、氧化、还原、 化、酰化、氧化、还原、再氧化及再还原六步反应 制备。 制备。

精制、结晶、干燥:粗制牛羊胆酸加入等体积95 95% 精制、结晶、干燥:粗制牛羊胆酸加入等体积95%乙
醇,加热搅拌回流至完全溶解,4℃冷却结晶,24h。取出捣 加热搅拌回流至完全溶解,4℃冷却结晶,24h。 冷却结晶 过滤,结晶用95 乙醇洗至无色,滤干。再加4倍量95 95% 95% 碎,过滤,结晶用95%乙醇洗至无色,滤干。再加4倍量95% 乙醇并加10%~15%活性炭加热搅拌回流,冷却结晶,得到 乙醇并加10%~15%活性炭加热搅拌回流,冷却结晶, 10%~15 精制品。 精制品。
第八章
脂类药物的生产
内容: 内容: 概述 重要脂类药物的生产
1
第一节 概述
脂类是脂肪、 的简称。 脂类是脂肪、类脂及其衍生物的简称。 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具有共 同的物理性质- 同的物理性质-脂溶性。 形式存在于组织细胞中。 在体内以游离或结合形式存在于组织细胞中。 生物组织抽提、微生物发酵、 可通过生物组织抽提、微生物发酵、酶转化及 化学合成等途径制取。 等途径制取。
20
工艺、酸化、干燥:去牛羊胆汁加10 NaOH, 10% 皂化、酸化、干燥:去牛羊胆汁加10%NaOH,加热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