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贷款保险案例分析学院:管理学院专业:08保险1班姓名:杨旭学号:20082862汽车贷款保险案例分析前言:以汽车为重点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但随之而来的是,较大面积的逃债现象出现在汽车消费贷款领域里,与此同时给相应的保险公司增大了风险承担责任。
汽车消费贷款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使得大量的汽车贷款纠纷案件接踵而至,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们不难发现,此类纠纷已经在汽车消费领域引发了诚信危机,如果不及时治理,将会破坏整个金融信用环境,阻碍经济健康发展,妨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保险案例:2000 年 8 月 18 日,工行南关支行与永安保险公司下属国内业务部签订《汽车消费贷款信用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书》。
协议约定:本保险的保险人为永安财产保险公司国内业务部,被保险人为工行南关行支行,投保人为借款人。
保险承保期限自贷款到期日起不超过 3 年,承保金额为借款及利息,由借款人按月等额还款。
借款人购车首付款不得低于车价的 30% ,并由永安公司国内部提供连带责任的信用保证保险。
保证的是工行南关支行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本金及利息,一旦借款人不能按合同约定还款时,永安公司国内业务部应向工行南关支行先行偿还剩余部分贷款本息,之后,工行南关支行协助永安公司国内业务部向购车人追偿。
工行南关支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时,应要求借款人在永安公司国内业务部办理汽车消费贷款信用保证保险和汽车责任险,明确指定工行南关支行为被保险人和第一受益人。
工行南关支行要求借款人将所购汽车抵押给自己,并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借款人向工行南关支行提出借款申请时,工行南关支行与永安公司国内业务部双方共同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资信审查。
该协议约定,本协议的附件是《永安保险公司机动车辆消费保证保险条款(试行)》、《中国工商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审批表》及本协议项上所有投保单、保险单等。
若附件中有与本协议相抵之处,以本协议为准。
协议签订后,双方开展合作业务。
2001 年 1 月 10 日,工行南关支行与借款人 A 签订了《汽车消费贷款借款合同》。
约定:工行南关支行向 A 发放贷款种类为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用于购车。
贷款期限自 2001 年 1 月 10 日至 2004 年 1 月 10 日,借款金额 138000 元,利率为月息千分之 4.95 ,按月还本付息。
借款人将贷款所购车辆抵押给贷款人。
合同签订后, A 将贷款所购车辆抵押给工行南关支行,并在西安市某区公证处进办理了车辆抵押登记手续。
A 在申请贷款时,向工行南关支行提交了其月收入 38000 元的收入证明。
2001 年 1 月 9 日,永安公司国内业务部向 A 出具《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单》。
该保险单明确投保人为借款人 A ,被保险人及本保险第一受益人为工行南关支行,保险金额为 162591.6 元,保险期限自 2001 年 1 月 9 日零时至 2004 年 1 月 8 日二十四时止。
该保险单附有《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条款》( 2001 年 5 月 29 日),保险费 4877.75 元。
永安公司国内业务部又向 A 出具了机动车辆保险单, A 在永安公司国内业务部办理了车辆责任险。
借款人 A 在借款合同签订后,尚能依约归还借款,自 2002 年 2 月27 日开始不按约定归还借款。
2002 年 9 月 27 日,工行南关支行向借款人 A 发出《个人消费贷款还款敦促函》, A 收到并在回执上签收。
2003 年 9 月 15 日,工行南关支行向永安公司国内业务部提交索赔材料,该部予以接受,未予理赔。
随后,工行南关支行向法院起诉。
风险因素:1.银行内控机制没有落到实处,在利益的驱动下,盲目追求利润,降低了汽车消费信贷审查的门槛。
2.保险的连带保证责任加大了借款不还的道德风险。
3.汽车经销商忽视风险防范和资信审查,甚至采取种种手段套骗银行贷款。
4.贷款购车人(案例中A)的原因。
(1)对汽车消费贷款市场风险缺乏了解,过于高估还贷能力。
(2)部份购车人开始时就带有恶意诈骗目的,故意不还贷;还有的出于家庭变故、经营不利等原因,丧失还贷能力。
5.社会方面的原因。
(1)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2)法律不健全。
(3)传统文化道德的作用削弱。
风险分析: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核保至关重要,要加强道德风险的监管力度,并设定一定的条件予以承保,而不能一味的追求客户保单和利润。
对于银行来说,贷款人在买车时,买一个车贷险,以后一旦出现恶意贷款或是呆帐坏帐,银行所有损失都由保险公司负责理赔。
在现行的汽车信贷链上,我们看到的是银行和汽车经销商不承担任何风险,而让保险公司独挡的模式。
在系统性风险的作用下,保险公司承担了全部的责任。
照此办理,车贷险己成为吞噬保险公司利润的黑洞。
保险公司在做资信审验时,为了杜绝风险,根据要求,公司要见本人,要见身份证原件,还有人户的调查、电话的回访,确认这个人是真实的、真正的消费者,而且买车是用于家庭消费。
这个确认过程很烦琐,保险公司显然不如银行的手段和资料完备,又没有现成的征信系统可查,只能是凭感觉,凭经验,既不科学,又搞得很累。
现行的做法往往是保险公司对借款人的调查由车商“代办”。
现在看来,在这一业务领域没有可行性强的一套制度或机制约束,承担的风险太集中、太大。
保险公司为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竟相加大自己的负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些保险公司违规操作。
为了争抢业务,它们的分支机构将总公司经过一定标准和数据研发的、报经保监会备案的车贷险条款与银行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随意加以更改,扩大了保险责任。
比如规定逾期3个月不还款保险公司就要承担赔付责任等。
(2)条款规定保险公司有绝对免赔率,一般在15%左右。
而银行与保险公司签署的违规协议却将这一免赔去除了,由银行担当的一块责任和风险也完全转给了保险公司,从而使银行放松了审贷的责任心和要求,也加大了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
保险公司为争抢业务还向银行及经销商支付高额手续费,并且以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有的手续费高达30%~40%,影响了保险公司维持正常经营的能力。
(3)有的保险公司业务操作程序混乱。
不按程序办理业务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管控薄弱,风险加大。
部分保险公司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不按监管机关要求的经审批的单位才能做兼业代理的规定,一些银行分支机构不具备代理资格也在做此项业务。
车贷险的由盛到衰,一方面是由保险公司、银行自身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不到位所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保险公司、银行以及汽车经销商的无序竞争以及贷款人的个人信用不无关系。
车贷险是个完整的经济“生态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眼下需要消费者、商家、银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起责任。
1.保险业应加强行业自律,保险公司要切实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内部管理,防止保险风险过于集中。
有条件的应实现汽车保证保险的专业化经营,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保险公司都要有一整套的人员、队伍、核算、数据、分析系统,进行集中管理,避免内部无序竞争,增强防范能力,将风险降低。
今后提高车贷险门槛已是必然趋势。
保险公司不仅要注意物的风险,更要关注入的道德风险。
2.高赔付是目前车贷险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在某些车贷发展较快的地区,车贷险的平均赔付率高达120%,最高达到近200%。
虽然由个人引发的道德风险不可避免,但如此高的赔付率不禁令人怀疑某些保险公司的精算能力。
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没有引进科学的精算以及相关数据,只是凭经验数据,很难把握费率厘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这也是造成保险公司在经营车贷险业务过程中走到目前地步原因之一。
法律分析: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不仅要靠道义劝说,更要靠法律规范,要为形成健康的社会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是保险公司 1998 年针对银行开展的汽车消费贷款而开展的新业务,风险较高,管理较难。
车贷保证保险业务,从理论上讲,可以促使车商多销、银行多贷、保险公司多赚保费、购车人支付少量保费后顺利购车,实现“四方”共赢,然而理论的推演往往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
现实中,虽然车贷保证保险业务在开展初期,确实出现了车商、银行、保险公司、购车人四方共赢的局面,但因为宏观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微观上有关当事人对该项业务认识不清,对风险控制不力,权利义务不对等,业务操作不规范,配套制度不完善,从而致使车贷保证保险纠纷频频发生。
案例中该协议书主要约定了在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中,银行要按照《贷款细则》及《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规范其与借款人的借款行为,保险公司要按保监会审批的保证保险条款及相关规程规范其与投保人(借款人)的保险行为,并约定保险公司在向投保人(借款人)签发保证保险单时,必须按双方约定的条件签发,银行在与借款人签订《汽车消费贷款借款合同》时,必须按照双方的约定签订《借款合同》,借款人(投保人)应按照双方的约定负有一定的义务。
此外,银行、保险公司负有共同审查借款人(投保人)资信的义务。
因此,我认为《合作协议书》是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就将来一定期限内与具体的投保人(借款人)签订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时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双方关于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合作协议,是普通的民事合同。
如果当事人因《合作协议书》发生纠纷,应依《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来处理,若有关条款违反《保险法》和相关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应适用《保险法》和相关法规使其归于无效。
对策设计分析:目前,由于借款人违约严重,有些甚至是故意拖欠或蓄意诈骗,致使银行的不良消费贷款额巨大,且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就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合作过程中签订的《合作协议书》与保险公司向投保人签发的《保证保险单》约定不一致,使银行与保险公司在投保人(借款人)违约致使保险事故发生后,就借款人违约造成的损失由谁承担发生纠纷,各地法院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加之认识不一,导致审判结果各不相同。
妥善解决该纠纷,对于维护相关各方的权益,增强社会信用,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而要妥善解决这类纠纷,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强对借款人欠款的追讨。
银行与保险公司产生损失,发生纠纷,根本原因在于借款人违约,且借款人的还款责任在实体法上始终存在。
现实中,银行在借款人违约后,往往先起诉保险公司,要求保险公司承担借款人尚未还清的欠款及利息,而保险公司也想法设法免除或减轻保险责任,双方均忽略了对借款人的追讨。
一般而言,借款人在汽车消费借款时,都会向银行抵押所购车辆或提供担保人。
因此,银行在借款人违约后应首先查封所购车辆,有担保人的要求担保人清偿借款人的欠款及利息,即使银行起诉保险公司也应向法院提请财产保全,以降低损失。
如果法院判决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银行也应尽力配合保险公司向借款人追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