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件 PPT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件 PPT
1.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 育本质的重要范畴。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 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 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 共同体。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 的任务。
2.思想与行为
思想与行为就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 现相互关系的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 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行为则是在思想 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1)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
(2)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 着它的发展。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动力。
(3)这个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 矛盾。如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矛盾、教 育着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可以看 做是上述特殊矛盾的具体表现。
4.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 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的接受这种影响, 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 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 从根本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研
欢迎大家!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教学课件
第一章 绪 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 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 象与学科体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
㈠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提出和形成
1951年,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 “思想政治工作”概念 ——刘少奇
究如何做人的工作的学问。
但不能因此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 象是人。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只是研究 人的社会属性的其中的重要方面,即人 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 成、变化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
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 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 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 明显的阶级性特征。
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
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党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阶级性与真理性是高度统 一、完全一致的。研究对象、指导思想、无产阶级的先
进性和大公无私。
2.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应用型科学,具有 强烈的实践性特征。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在长期的思 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3.综合性
这首先表现为它在探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 展规律时,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象和 问题时,总是对于其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心 理因素乃至一些自然环境因素作多变量的综合 考察。
二者关系: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又有内化。 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 和表现。
4.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就构成思想政治教 育过程。二者是反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的基本范畴。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 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是教育对象, 是客体。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
十一届山中全会前:“政治思想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工作”、“思
想政治教育”
3.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覆盖了思想工作和 政治工作,但并不包括它们的全部。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 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 融合。
同时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界限是相对 的。
5.教育与管理
教育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自觉性。管理是 组织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 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 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
二者关系: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 动,两者性质不同,功能有异,但又密切联系。 在实际工作中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互相促 进,相辅相成。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目前思想政治教பைடு நூலகம்学的范畴并没有统一的说法。 因学者的各自研究角度不同而不同。
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 起点范畴是思想和行为;中心范畴是教育主体
和教育客体;中介范畴包括疏通和引导、言教 和身教、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 结果范畴是内化和外化;终点范畴是个人与社 会。 基本范畴有五个:
3.研究对象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 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 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
前者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以人为作用 对象,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 求的思想品德。主要解决“做什么”和” 怎样做”
后者是一门科学。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活动为研究客体,目的是揭示思想政治 教育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 什么”和“为什么”
思想转化为行为的条件 外部条件:社会风气、社会习俗、社会舆论、后效影响 内部条件:动机、态度
3.内化与外化
二者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及其规 律的重要范畴。
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 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 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外化是指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 为习惯的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①一般意义上,二者在概念上可以通用。
②前者的含义较广,后者的含义则狭小一些。 后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 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政 治教育。
③在实际工作中,工厂、农村、机关等多使用 “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用语;在学校主要使用 “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 本领域问题所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它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 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 它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有的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