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财大中级财务会计课件第一章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东北财大中级财务会计课件第一章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FASB吸收的 trueblood报 告中的观点
向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以 便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的决策。并用于评价主体管理当局对 受托资源的经管责任,从而进行经营决策和人事管理与监督。(所提 供的信息要有助于他们对以下各种期望的现金收入来源,估量其金额、 时间和或然性:股利或利息、出售或赎回证券所得、到期证券或借款 的清偿)
▪ 会计应当而且必须提供相关人士所需的信息,但更重要的是信息生 成前的预测和决策以及信息反馈过程中的控制。因此,提供信息是 手段,而控制管理才是真正的目的。
所谓会计信息系统论,不过是运用信息系统论的观点,重新认 识、界定会计的本质.1980年,余绪缨教授首先明确提出会计是 一个信息系统后,后经葛家澍教授等的论文加以阐发,会计是 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两位教授他 们给会计所下的定义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 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 息系统”。这逐步被学术界所接受,并与管理活动论共同列为 我国80年代有关会计本质讨论的两大主流派观点。
▪ 会计法规体系 一、会计法律——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会 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
▪ 二、会计行政法规——国务院颁布的法规,《企 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等
▪ 三、会计规章——财政部以财政部长令发布实施 的会计文件。
▪ 四、会计规范性文件——财政部(不以部长令形 式)发布的会计文件。
流入。
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 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 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
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关于利得与损失
计入所有者权益 的利得与损失
可供出售金融 资产公允价值
变动
未实现的利得与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的 利得与损失
实现的利得与损失
罚款收入 非常损失
收入:是指由企业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返回
本章小结
财务会计的本质 财务会计的目标
掌握了些 什么?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2008.03.16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新会计准则体系
▪ 对会计本质的一种认识,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经济的工具。这种观点在我国 20世纪50至80年代比较流行。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不能把会计和会计工作 混为一谈,会计是从事会计共和的手段,它是一个独立的方法体系。这个方 法体系是人们长期从事会计实践的经验总结,把它再用于会计实践,才表现 为会计工作。
▪ 与管理会计相比较凸显其特质
(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 分支)1952
方法与程序 信息的特点 信息使用者 提供信息的形式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项目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方法与程序 以复式记账为基础的传统会计 引进吸收了管理科学、计算技术等
处理程序和方法。提供反映企 自然科学以及其他相关经济科学的
业经营活动的历史信息。

▪ 3.管钱(casher,financial management) ▪ 4.艺术(art)

▪ 5.是商业语言

▪ 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7.是一门科学
▪ 8.是一种管理工具,帮你理清经营管理的思路
▪ 9.是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
▪ 10.是交代经营结果,开脱责任的工具(受托责任)
▪ 11.是一个信息系统,告诉你企业的现状(决策有用)
利润:是指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日常活动业 绩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确认: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 损失的确认。
其金额: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 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非日常活 动业绩
返回
▪ 收入与利得主要区别
▪ ◆收入是日常活动形成,利得是非日常活动产生; ◆收入是经济利益总流入,利得则是净流入;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层次
基本准则(1)
财务报告目 标
会计基本假 设
会计信息质 量要求
会计要素的确 认和计量原则
第二层次
具体准则(41)
一般业务准 则(24)
特殊行业的特 殊业务准则(10)
报告准则(6)
38号相互衔接准则 (1个)
第三层次
应用指南
准则解释
会计科目及主要帐 务处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
▪ 财务会计的本质
1、管理工具论 2、管理活动论 3、信息系统论 4、 艺术论
一、财务会计目标
主要有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1)“受托责任观”的主要内容 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反映 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 (2)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 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
(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会计造假案、奥林巴斯会计造假案)
▪ 上述财务信息质量上存在的问题都体现在 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而造假行为则隐 藏于财务会计的处理过程中,人们不禁要 问:
▪ 会计信息质量为什么总是存在问题?
▪ 财务会计信息还能充分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吗?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财务会计概述 第二节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第三节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理论、技术和方法。
信息的特点
按照公认的会计原则,对经济 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 告,以保证信息的有用性(真 实、可靠、可比)。
不受统一规范的约束,根据内部管 理者需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和 方法,以保证信息对决策的相关性。
信息使用者 企业外部利益集团(现在投资 企业内部管理者。 人、债权人、潜在的投资人和 债权人)。
▪ 在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阎达五教授与杨纪琬教授合作发表了题 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的学术
论文,首次提出了“会计管理”概念,视会计为一种管理活动。
▪ 这种观点既否定了会计是一种应用技术的看法,又否定了会计是一 种管理经济的工具的看法,转而强调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的双重职 能。具体表现为:①会计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人们自觉运用经济规 律并通过特定的技术程序管理实际经济活动的一个社会环节。②现 代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具有经济管理的职能,明 确了它在国家经济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目核算,损失则通过资本公积或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 ▪ ▪ 联系 ▪ ◆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 ▪ ◆都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并与所有者分配利润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 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 (现行成本)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 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 价物金额。 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 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 金、费用后的净值。
确认: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经济利益流入额能过可靠计量
费用:是指由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确认: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经济利益流出额能过可靠计量
提供信息的 以通用财务报表形式,提供关 形式 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财务状况变动的通用信息。
提供方式是多样的,以报表、统计 图表、数字分析、文字报告,内容 根据管理者的需要筹资风险、投资 收益率、成本结构分析等信息。
三、经济环境与财务会计
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经济环境 企业会计提供信息的能力
财务会计
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 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 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 ?
▪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 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 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加油站
财务报告概念框架
建议阅读: 第八号财务概念框架评述
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图示—— FASB(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 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2006
▪ 课外探讨:
▪ 如何让看待目前关于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二、C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范
及时性
效益成本原则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靠性
可比性
重要性
如实反映 实质重于形式
中 立 性
审 慎 原 则
完 整 性
第三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 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制定并印发了 《小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由适用于 大中型企业的企业会计准则和适用于小企 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共同构成的中国企业 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
四、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
资产 负债
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
(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 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确认: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企业的意愿或外界约束
▪ 经济越发展,会计信息促进或妨碍经济发 展的能力也越强。
▪ -----美国著名会计史学家查特菲尔德
第二节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基本准则
•财务报告目标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础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 •财务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