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政治与社会_第五课课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_第五课课件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知识目标
1、说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 2、说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意义 3、说出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措施 4、说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举措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综合国力由弱到强,GDP从占世界1.8%升至 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倍,实现从温 饱不足到总体小康; 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城镇化率从不足18%上 升到45%左右; 外贸规模从世界第29位上升到第三位,外 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1.95万亿美元; 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国家平均水平,科 学技术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年份 比重 产业
1978
1998
2008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8.1 48.2 23.7
18 49.2 32.8
11.3 48.6 40.1
(2)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保持东部继续发展;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振兴东北部老工业基地;
开发西部地区。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东部继续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二、材料分析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到 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 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 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 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 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 作出更加贡献的国家。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全面”?
探究活动之二: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 什么是“新三步走”战略部署?
邓小平的“三步走”和新“三步走”战略
“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 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比 1990年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达 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 现代化。 新“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 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再经过10年的 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 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土地沙漠化
水污染
图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警示?
白色污染 沙尘暴
树立科学发展观
1、必要性
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忽视社会 的全面进步,会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时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经济实力: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 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人民生活: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良好 政治文化: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民主权利更加充分, 公民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更高,充满活力和安定团结 的国家 国际关系:更加对外开放,更加具备亲和力、为人类 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中国工业化面临严峻的资源约束
人均耕地面积只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一些
沿海地区的人均耕地不足0.8亩。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供水 不足,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在2004年的国内需求中,约有50%的铁矿石和 铜矿、33%的铝土矿、40%的原油和44%的木 材依靠进口满足。
西部大开发
(3)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日本每年要用掉250亿双一次性筷子,其 中90%以上是从中国进口的。需要采伐数万 平方公里的森林,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 65%,他们很珍惜自己的森林,很少用自己 的森林生产一次性筷子,中国森林覆盖率仅 仅18%,却成了日本一次性筷子的最大出口 国。2006年3月,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一次性 木筷子的生产限制,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 价格上升了50%,日本餐饮业面临着“筷子 荒”。

探究活动之一: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变化,说说改革 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新发展。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小康的提出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 同志在1984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 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此后,邓小 平同志有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 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 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 展模式:
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推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完善产业政策,加强市场监督,建立落后产能 退出机制,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 料的开发和推广。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消费的要求: 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的前 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 要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 文化氛围,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 习惯。
一、选择题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走的目标是(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课堂练习

2、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是( )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③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④加快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集约化程度与发达国家 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单位产出的效率:单位资源产出水平大约相当于日
本的1/20,美国的1/10, 德国的1/6 资源利用的技术效率:相比国际先进水平,吨钢可 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强度高44% 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矿产资源的的总回收率为 30%, 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木材综合利用率为 60%,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80%以上。 再生资源利用率:废钢利用量占粗钢产量的26%, 而国际先进水平为5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率不足 60%,比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什么是新型工业化包括哪些内容?
(2)新型工业化的含义是什么?
新型工业化的内容包括工业化、城 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和信息 化等内容。 新型工业化的含义就是坚持一条技 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 展的工业化道路。
(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国
美国
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 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 展滞后,三大产业的关系还不协调。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快又 好发展的关键
2、总体小康的实现 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 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 住用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有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 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目前,人均GDP最高为上海市, 已经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300多美元。 我国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还没有 得到有效的满足。据2004年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300万失学 儿童。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探究活动之三: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资料链接
全球四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和三分之一的数码相机是 我国苏州生产的,然而每销售一台电脑我们要给英特尔 几十美元,微软几十美元,中国人自己赚的大概只剩10 个苹果的钱,生产一台DVD,我们的利润只有1~2美元; 生产一件MP3,我们的利润只有一美元多。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总额的24 %,但自主品牌不足1%,且没有一个世界名牌,我国 彩电、手机、计算机、DVD播放机等产品的产量居世 界第一,但关键芯片依赖进口。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 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支付给国外专 利持有者。
课堂小结:
坚 持 科 学 发 展 观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 就
微观表现
宏观表现
“三步走”发展战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 略 小康 “新三步走”发展战 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奋斗目标和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我国工业化的历程 新型工业化的内容 新型工业化的含义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 资料链接 据统计,中国平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16.8%。但是,中国也为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 5.5%左右,但是中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 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 54%。与此同时,松花江水污染,淮河污染,太 湖蓝藻事件,越来越多的环境危机为中国经济敲 响了警钟。
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 生产上的“集约” 源 节 约 型 消费上的“节省” 社 会
建立以节约使用土地和水资源 为中心的农业生产体系; 建立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为 中心的工业生产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