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影响论文

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影响论文

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研究摘要:既往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方案缺乏结合情感卷入、认知调整和行为指导的系统干预方法,所以拟采用非结构式团体的方法干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

对7位团体成员的半结构式访谈分析证明,非结构式团体是有效干预学习倦怠的经济方式,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共同性、情感的表达、多种可能性的拓展,与学习倦怠的3个概念维度有所对应。

关键词: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大学生;学业倦怠;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641.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3)05-0229-02
一、非结构式团体咨询简介
团体咨询(group counseling)是一类经济实用的心理干预方式,旨在通过由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引导的团体人际互动,帮助组员重新认识自己的心理、情感与行为,并在安全的实验性社会情境中尝试新行为与改变自我、学习解决问题,最终帮助个人成长与发展[1]。

按照团体进程是否完全自发、是否程序固定可以将团体咨询分为非结构式和结构式两类团体咨询。

非结构式团体咨询与结构式相比,前者团体进程更多依靠成员之间互相激发的自发动力,团体此时此刻发生的议题素材更加自然和现实,但程序不固定,可掌控性差;后者在团体进行之前对团体议题、团体过程都有事先安排[2]。

龚惠香(2011)通过问卷调查法检验欧文亚隆总结的非结构式咨询的11个疗效因子在不同主题
的非结构式团体中的应用,发现最有效的三个因子是:团体凝聚力、自我了解和咨询师的指导[3]。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发现,缺乏学习动机、兴趣和热情而导致的“理论上知道学习重要但现实中却无法好好学习”的学习倦怠现象增多,直接导致学业多门不及格、缺课逃课、网络成瘾、重新编级甚至退学等学生学业问题 [4,5]。

学习倦怠的研究来源于对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出现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含有三个维度“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降低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6]。

“学业倦怠”与厌学不同,属于“不喜欢学习又不想放弃”的状态,并非真正讨厌学习,这更符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并非智力或能力上不能胜任学习,相反曾经是擅长学习甚至以学习为傲。

“学业倦怠”和学习潜能之间也不对等,前者是有时段性、情境性、可逆性,并与一定教学目标相联系,不同于学习困难(ld),不同于道德和思想品德问题。

既往研究证明,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性格特征、情感因素,外在的学业压力、人际支持因素、专业背景、年级、学校类型等主客观因素都是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已有的针对大学生学业
倦怠的心理干预方式包括学习方法的行为训练指导、学习价值观和学习目标的认知干预、专业兴趣和专业抱负的情感培养等,缺乏结合情感卷入、认知调整和行为指导的系统干预方法。

本研究旨在针对学习倦怠的个性化原因施以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采用非结构式团体咨询的方法来理解和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

三、非结构式团体的实施过程
作者在上海市985理工科重点大学招募自愿参加非结构式团体咨询的同学,入组面谈确认该同学确实存在学习倦怠、自我意识和表达能力正常、无重大精神疾病、理解非结构式团体咨询的设置且自愿参加。

最终筛选出9名同学参加连续八次的非结构式团体咨询,1周1次,每次90分钟;男生4名,女生5名,分别来自7个学院的4个年级,没有彼此认识的同班同学。

8次团体的讨论素材由成员自发互动的“此时此地”引发,涉及学习倦怠的感受、原因和应对策略。

团体的主要领导者为本文第一作者,协同领导者为另一名大学心理咨询专业教师。

团体正式结束后一周内,由协同领导者对7名同学做30分钟以上的一对一、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团体进程中脱落成员2名),探讨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学习倦怠心理是否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具体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四、非结构式团体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7名同学均表示团体对自己的学习倦怠有认知、情感和(或)行为上的影响,其中,表示“影响很大”的1名,“有明显影响”的3
名,“有一些影响”的3名。

研究者将访谈记录做文字转录和质性编码,从同学们自己的叙述中提炼出最高频率的影响因素。

1.共同性的发现
“之前没想到团体是这个样子的,居然可以这样,就这样坐着说话,不躲闪不打岔,真心话,这种好好说话的氛围我挺喜欢……而且大家彼此问题都有相似,感觉特平等。

第一次我听到**说也为学习很苦恼的时候,不好意思地说,我心里特高兴,终于不用和‘学霸’对话了。


“那天听到**中途赶过来说打完球很累,但是没什么事做,明知道会迟到很久还是跑过来的时候,我特别安心,还有些感动。

觉得原来大家和我一样,都挺在乎这个团体。


“我虽然说话不多,但每次别人说话时就像在说我自己。

我有点惭愧,自己还在犹豫这样说好不好的时候,别人那么开放,真实,让我不再觉得自己孤单,奇怪。

虽然大家并不是完全相同,但都能彼此理解,彼此支持,让你感觉自己虽然处在黑暗之中,却感到身边有人在陪……希望学习时也有这样的团体。


此因素与学习倦怠中的去个性化有所对应。

团体咨询中也发现同学常常认为自己的问题“独特而不可接受”,但随着团体中开放坦诚的交流、支持、回应发现成员彼此间苦恼的共同性,或者引发苦恼的原因看似不同,实际也有深层共同的原因。

这些共同性会利于促进成员自我开放,倾诉苦恼和担心时不必担心他人的评价、指责,感觉到信赖别人和被别人信赖,逐步形成安全的团队氛围。


时,对于回应和支持他人的同学来说,还有益于他们换成旁观者的角度思考自己的问题。

2.情感的表达
“改变的想法从**真情流露的那一刻开始。

我在**的对面,感受到一种小溪水缓缓流过的忧伤……那一刻,和**的距离一下子就近了,很想去抱抱她,也在那一刻开始真心喜欢这个团体。


“现在回想起来,我情绪起伏很大时恰好是收获最大的时候。

我那天提到学习压力,大家问我真的是压力太大,还是我忍受不了自己不优秀。

我发现自己确实有完美主义倾向,对我而言,承认自己不够好太耻辱了。


“我以为自己不太爱在人群中说话,现在知道不是不爱讲,是害怕。

我以前总觉得冲突是无比可怕的,团体教会我冲突不可怕,我不去制造冲突,但冲突真来了,我也不逃避,直接表达自己。


此因素与学习倦怠中的情感耗竭维度有所对应。

有研究证明,抑郁或过度焦虑会影响学习的注意力,敌对性强或逆反心理不仅会影响认知质量,而且会造成师生或同伴关系紧张,应付心理会导致各种学习上的消极行为,而单纯的人际关系淡漠或关系紧张则与过度焦虑学习、学习价值和乐趣的唯一性等互为因果。

团体中对情感体察和表达的学习会有利于调整学习倦怠中的情绪耗竭维度。

3.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
“对自己和别人都有了新的看法,也让我感觉到自己以前对事、对人的看法还是简单了。


“团体成员表达很多次对我的喜欢,开始我觉得是客气,后来在老师和大家的提醒下:为什么听不进去表扬?我才开始认识自己,原来除了学习好我还可以有别的优点。


“老师的逻辑性好强。

**的情感好丰富。

**的视角特别犀利。

每个人给我的反馈都很独特,我感觉到。


“加入团体时就是抱着要听听老师建议来的。

感觉不虚此行。

很多新信息和中肯的分析、建议,虽然付诸行动还要再想想,但是我觉得基本有答案了。


此因素与学习倦怠中的成就感降低维度有所对应。

大学生认知思考能力强,但价值观尚未稳定建立,自我认同也处于未知探索的阶段,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更让大学生充满矛盾和疑惑的思考,大学学习任务变得“既重要又不重要”。

所有这些需要大学生在真实的人际互动中看到更多可能性,需要深入的讨论、全面的思考、真实的体验。

非结构式团体提供了良好的思考—反馈—再思考的安全环境。

日常生活中外界直接给出的反馈、建议不如来自同团体的同学老师那里充分倾听和互动后给出的反馈、建议更加可信和贴近,不如彼此讨论问题时换位到旁观者的思考视野更能激发改变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我国团体咨询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2-69.
[2] 王丽萍,曲海英.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及
其治疗性因素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6):563-570.
[3] 龚惠香.有关团体咨询有效因子的调查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69(1):4-7.
[4] 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5] 王滨,于海滨,杨爽.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2):841-844.
[6]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 (5):632-6361.
[7] 郭高展.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杜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