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区语文七年级下册3.12卖油翁测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 (共6题;共45分)1. (8分)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①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__②释担而立 ________③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④但微颔之 ________⑤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⑥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________⑦徐以杓酌油沥之 ________⑧因曰:“我亦无他……” ________2. (6分)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④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3. (4分) (2019八上·慈溪月考)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________)(2)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 )(4)亲戚畔之(________)4. (2分)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沙鸥翔集________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③太守谓谁________④玉盘珍羞直万钱________5. (20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 (5分)《气象物候》专题告诉我们:物候现象的来临主要取决于纬度、经度、高下这三个因素。
这些因素在古人的诗作中也有涉及,如以下三句诗,请指出它们各反映了哪一种影响物候的因素。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①句反映了________因素;第②句反映了________因素;第③句反映了________因素。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7分)7. (25分) (2017九上·肇庆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起于鲁________②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③公输盘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课文是通过墨子制止楚国攻打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才智和顽强斗争精神。
B . 对楚王,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
不过,在楚王面前,墨子更注意劝说的婉转和艺术性。
C . 在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攻械尽”“守有余”交代激战结果,用“诎(屈)”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
D . 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以长句为主,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
8. (12分) (2018九下·定远开学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
”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剑鞘)。
时恐急,剑坚(插得很紧),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⑪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陛:殿前的台阶。
④少:通“稍”。
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⑥发:打开。
⑦揕:用刀剑等刺。
⑧绝:挣断。
⑨还:通“环”,绕。
⑩卒:“猝”,突然。
⑪郎中:宫廷的侍卫。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长跪而谢之________②休祲降于天________③寡人谕矣________④图穷而匕首见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使毕使于前。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 . 【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 . 【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 . 【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 . 【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三、综合应用 (共1题;共5分)9. (5分)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想说明什么道理?四、小小写作 (共1题;共5分)10. (5分)【写法借鉴】本文的中心是希望学生逐渐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要做自己的船长,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中心突出,条理清晰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片段仿写】请你写一段话,谈谈对“正义”的理解和认识,做到中心突出,条理清晰。
(15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 (共6题;共45分)1-1、2-1、3-1、3-2、3-3、3-4、4-1、5-1、5-2、5-3、5-4、6-1、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7分)7-1、7-2、7-3、8-1、8-2、8-3、8-4、三、综合应用 (共1题;共5分)9-1、四、小小写作 (共1题;共5分)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