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分析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中的重点课。

课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

本课的主题是中原地区与祖国西北边疆地区不可分割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这个主题集中地体现在张骞通西域这个重点问题上。

张骞在西域的活动明显带有与西域各国实行友好的政治经济交往和联系的目的。

此后,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日趋密切,终于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

三、学情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使用网络,而且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能注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但七年级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水平: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准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准确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六、教学方法
谈话法,故事发,自主学习探究法,启发式讨论法等结合。

七、教学资源
多媒体、视频。

八、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计划课时1课时。

九、教学流程设计
新课导入
播放一带一路视频导入,联系社会生活,探寻古代丝绸之路。

出示课题
出示皇榜
出示汉武帝时期皇榜,引出张骞通西域历史学习。

自古以来,我族人民常被匈奴压迫,黄河附近的人民更常遭匈奴骚挠,为大举反击匈奴,现招募一勇士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共灭匈奴。

重赏。

谈话法:汉武帝采取何种措施?军事策略?
故事法:讲述匈奴与月氏国仇怨,理解汉武帝军事策略的原因。

过渡:
汉武帝发出皇榜,谁来揭榜?引出张骞通西域。

自主探究
出示西域地图,通过诗句探究西域状况,了解西行艰难,并明确地理概念。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配合图文介绍,引导学生阅读此段历史,自主探究,并试述张骞出使西域历史。

请学生根据路线图讲解。

通过自主参与,培养学生水平,增加课堂参与度。

情感激发
观看张骞回到长安视频。

并引导讨论,有何感想,联系学习,激发情感。

理解张骞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坚毅的品格,联系学生自身,适时激发情感。

出示
张骞出使西域图片,总结第一次出使西域,引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历史,并理解张骞出使西域重要影响。

出示
西域地图。

通过讲解,知道西汉政府在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指图),使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联系现实,激发爱国情感。

过渡:
斯人已去,他们的身影已经融入滚滚黄沙,但是悠远的驼铃声已经响起,繁荣的丝路已被开拓,就让我们踏上寻访丝绸之路的旅程。

出示
丝绸之路图片及文字。

丝绸之路填空地图。

探究丝绸之路风光、名称由来,并通过历史地图理解丝绸之路路线,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历史地图的方式。

历史探究
穿越回汉朝,形式新颖,引起学生兴趣。

通过作为西域商人,了解西域流入中原物品,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丝路上流淌的一切,是学生理解丝绸之路不但仅是繁荣的商路,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冶铁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

而佛教、雕塑、魔术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

所以,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种文明的相互渗透。

小结
学生总结学习内容,梳理历史脉络。

升华
历史上对张骞评价,海上丝绸之路介绍,联系现实一带一路。

活动探究
有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秦始皇和大臣李斯一边谈论政事一边吃着葡萄、石榴,旁边还摆放着一壶茶。

请你根
据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这个情节是真是假?为什么?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此诗赞扬的是什么事件?
通过形式新颖的练习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检测学生水平,活用历史。

欣赏
丝绸之路风光,进一步感知历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