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孙子兵法_和合_军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_王延飞

_孙子兵法_和合_军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_王延飞

第23卷第5期Vol.23,No.5滨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Binzhou University2007年10月Oct.,2007=当代孙子兵法研究青年学者论坛>5孙子兵法6/和合0军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收稿日期:2007-08-10作者简介:王延飞(1970)),男,山东海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军事管理和军事思想研究。

王延飞(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1)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和合0思想贯穿于5孙子兵法6,形成了/和合0军事思想,其体系包括:/不战而屈人之兵0的战争本质认识、/全胜0的军事理论体系、人本精神的军事伦理取向、以/知0为核心的军事思想实用性。

/和合0军事思想要求以人文视野区分/市民社会0与政治国家的二元结构。

/和平发展0植根于/和合0思想传统,5孙子兵法6为/和平发展0提供了战略指导。

关键词:孙子兵法;和合;军事思想;市民社会;和平发展中图分类号:E 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18(2007)05-0037-075孙子兵法6十三篇以/先胜)全胜)战胜0的逻辑构建了以/胜0为核心的战争理论体系,[1]以/察0战、备战和慎战的重战战略思想、/伐谋0和/伐交0为主的/不战0战略思想以及唯/战道0是从的/善战0战略思想构建了一个有机的大战略(Grandstrategy)体系。

[2]李际均认为,5孙子兵法6的战略/是一种立足于国家大战略和完全主动作战的军事思想,其核心就是进攻战略的非攻原则0[3]。

考察5孙子兵法6军事思想的构建体系,尤其是在中西军事思想的比较中可以发现,传统/和合0思想一以贯之,形成了独特的/和合0军事文化,并且对今天的国际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传统/和合0思想及其当代发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核心概念,/和合0指的是异质事物的多样化统一。

[4]/所谓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元素、要素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

0[5]/和合0的最初含义是指协调各种伦理规范或关系、治理国家的方式。

作为一种传统道德规范,/和合0思想多外显为化解矛盾、稳定与调和各种关系、以中正中庸的态度处世等理念。

致力于传统文化重建与创新,张立文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构建了/和合学0体系。

基于人类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和各文明间的冲突和五大危机即生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价值危机的认识,他提出了21世纪人类最大的原理和最高的价值,即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中心价值,并用这五大中心价值来化解五大冲突和危机。

[6]/和合学0通过对中华传统和合文化源流的考察,认为/和合0是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它纵贯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横摄于各个时代的各家各派的思想文化之中。

因此,它体现着中国思想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也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生命力的体现形式。

张立文的理论体系,虽未达到完备的境界,但却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从/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0的角度来看具有极大的价值,是一种创新的哲学体系。

作为中华民族一种混合了自然观与社会观的社会秩序哲学思想,这种/和合0理念成为引导我们建设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的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根基。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滨州学院学报第23卷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0[7]同时,/和合0思想也成为中国外交的政策的文化基础,这种外交理念在多种场合被表达和应用。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0[8]李肇星撰文阐述中国外交政策:/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崇尚亲仁善邻,主张和而不同,追求普遍和谐。

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是中国外交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0[9]二、5孙子兵法6的/和合0军事文化考察5孙子兵法6不难发现,中国传统/和合0思想渗透于其整个军事体系中,体现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军事理论特色。

这种/和合0军事文化以人本精神为逻辑起点,超越了对战争的现实主义认识,从而成功地消解了战争与和平的二元对立,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军事文化。

(一)/不战而屈人之兵0:孙子/和合0军事文化的战争本质认识历史上,对战争的认识往往多关注其自然属性,而5孙子兵法6则提出了系统的战争观:/不战而屈人之兵0。

这个论断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战胜敌人:/屈人之兵0。

这是战争的基本手段和形态。

其二,和平:/不战0。

这是战争的终极目标,同时又可作为实现战争目标的战略手段。

其三,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0。

这三个层面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战争观。

从战争的自然属性来看,暴力是战争的本质。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0[10]。

因此,战争的本质要求/暴力最大限度的使用0[11],他之所以这样来定义战争,是因为他的基本出发点是:/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0,这种从属性使得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0。

因此,战争是也就是一种/纯粹的理智行为0[11]。

5孙子兵法6对战争的本质认识则是在充分认识战争自然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更高的眼界审视战争本质的方法。

5孙子兵法6/不战而屈人之兵0的认知角度是/增加胜算和减少战争成本0。

[11]孙子从/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0的高度理解战争的极端重要性,也认识到战争本身的矛盾性:对内,/久暴师则国用不足0,国内的经济问题又会引发各种矛盾,从而动摇国家政权的稳定;对外也要考虑战争的后果,必须战后/修其功0。

因此,战争本身并不是目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0。

进而,孙子提出了四种可选方案:/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0在这里,孙子把/伐谋0、/伐交0的政治、外交策略与方法作为战争的重要手段,从另一角度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0的战争理论强调应尽量避免军事力量的直接对抗,暴力战争并不是战争的唯一选择,而且也不是首选,战争的目标可以通过政治、外交等途径来达到。

所以,/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0。

/不战而屈人之兵0反映了5孙子兵法6/和合0军事思想对战争本质的深刻认识。

传统/和合0文化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希望和平安泰,而非一味强调对立和斗争。

5孙子兵法6/和合0军事思想一方面来源于当时/弥兵运动0等战争与和平的战略背景,[12]另一方面又是中国/和合0文化的智慧结晶,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观点和辩证智慧,并把它们在军事领域内自觉地结合在一起,[13]形成了独特的/和合0军事哲学体系。

(二)全胜:孙子/和合0军事理论体系5孙子兵法6/和合0军事思想追求的目标是和平和以非战争手段取得完全胜利,但这种和平与完全的胜利,还必须具备:战争的充分准备与积累、/全胜0的战争以及对战争规律的把握和利用,它们构成了孙子/和合0军事理论体系。

/无恃其不来0的战争准备。

这是孙子/和合0军事文化的首要内容。

维护和平要有充分的战争准备,然后才能谈得上/战胜0或/不战而胜0。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0,/先为不可38第5期王延飞5孙子兵法6/和合0军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胜,以待敌之可胜0。

孙子认为,战争力量的准备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准备,还包括政治、经济、将帅素质、军事制度如编制体制以及军事管理状况等、士兵素质、国土、气象、水文、战场等军事环境等等形成的综合力量。

这种综合力量通过以下/七计0的内容进行战略比较:/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0通过对比得到的/以镒称铢0的巨大优势,才是遏止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保证。

这种巨大的优势是战略威慑的来源,它可以成为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也有可能成为霸权话语建立与维持的物质基础。

[14]有了强大的物质力量/形0,还要将其转化为实力的/势0。

前者可被称为/积形0、/谋形0,后者可被称为/造势0。

/势0不是/形0(物质力量)的简单累加,而是对于物质力量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0(5势篇6)/全胜0是5孙子兵法6对战争的根本要求。

孙子对于/全胜0的思考源于/兵以利动0的国家利益观,/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0,是其指导原则。

孙子的/必以全争于天下0思想要求军事准备的充分性与对策的完备性。

全胜的方式可从两个层面理解:其一是通过建立和维护巨大的综合优势实现/不战而胜0的战略威慑,自然,这种威慑作用还要通过宣示战争的实力与决心来保证,/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可败0。

这样才可实现/兵不顿而利可全0的目标。

其二,全胜的具体实现策略有: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0(5谋攻6)在这里,孙子把/全0与/破0结合起来,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原则。

在对待战争的规律把握上,5孙子兵法6提出了以/诡道0为核心的战争规律学说。

于汝波将其归纳为:致人、仁诡、任势、虚实、奇正、专分、久速、迂直、攻守、死生等十个范畴。

[1]这些规律从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面为军事斗争提供了思维方法。

(三)人本精神:孙子/和合0军事文化的伦理取向/和合0思想的基本观点是以人为本,在儒家传统里,/仁者爱人0、/民为贵,君为轻0等思想都反映了以人为取向的伦理思想。

5孙子兵法6抛弃了对于战争形而上学的道德判断,提出了/安国全兵0、/唯民是保0的人本精神伦理取向。

人们对战争与道德关系的判断大致有四种立场:现实主义、军国主义、和平主义、正义战争理论。

[15]中国历代十分重视战争的正义性质,讲究/出师有名0。

但现代战争的性质和目的与战争中各国所宣称的性质和目的相去甚远,伊拉克战争即是一例。

加之各国舆论宣传战的强化,使得现代战争的道德判断难有一致标准,道德本身也成为战争的工具之一。

但这并不影响作为一般原则的战争道德规范,它们包括:和平原则、正义原则、人道原则。

[16]而孙子则从战争本身的影响以及影响战争胜利的因素分析入手,揭示了/和合0军事思想的伦理取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