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血不良反应PPT课件

输血不良反应PPT课件

输血不良反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病因、临床 特点及预防措施
掌握输血传播疾病的相关病原体、预 防与控制策略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 的不良反应
尽管血液经过严格程序的筛查、检测等处 理,但输血仍有风险,依然存在发生输血传播 疾病(感染性风险)及其它输血不良反应(非感染 性风险)的可能
1.血液制品及采输血器具应保证无致热原物质 2. 采血与输血应严格无菌操作。 3.对反复发生发热性输血反应者可预服退热剂等。 4.对怀疑或诊断有白细胞抗体者,可选用少白细胞
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二)过敏性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
是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输注全血、血浆或血液制品后可发生轻重不等的
必须与溶血反应和败血症区别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 临床特点
1.常见于多次输血者或经产妇,并有反复发热史 2.输血中或输血后2小时内体温升高1℃以上,伴
有寒战、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 头痛 3.外周血白细胞数可轻度升高,部分患者血清中 可检出抗白细胞抗体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 预防措施
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受血者或献血者红细胞本身有缺损、膜缺陷,在 血清中补体的参与下,发生红细胞破坏
输血前红细胞就已受到破坏,如冰冻、不适当加 热、加入高渗、低渗溶液,机械损伤、剧烈震荡、 加压等
急性、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对比
时间 溶血部位 抗体 急性 <24hr 血管内溶血 IgM类抗体介导 迟 发性 >24hr 血管外溶血 IgG类抗体介导
名称
非免疫性因素
感染性休克
细菌感染
充血性心衰
输血量过多或过快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多次输血
枸橼酸盐中毒输大量抗凝血源自高血钾血症输大量储存血
一、输血不良反应 (非感染性)
(一)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
定义: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升高≥1℃, 并以发热、寒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 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引起发热的一类输血 反应
输血前:核对、确认病人和输血量的正确无误 输血中和输血后:密切观察病人
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治疗
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道 抗休克 防止肾衰 防止DIC 严重病例应早期换血 配合型输血治疗
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预防
标本采集:认真核对,确认病人和标本正确无误,严防
任何差错
认真仔细地进行输血前实验室检查:
- ABO/Rh血型鉴定 - 不规则抗体筛查:尤其是经产妇和有输血史的患者必做 - 交叉配血试验
按发病时间分类: - 急性输血反应:输血后立即或24小时内发生 - 迟发性输血反应:输血后24小时发生
按病因学分类:
名称
免疫因素
溶血反应
红细胞血型不合
发热反应
血小板、白细胞等抗体
过敏反应
IgA等抗体
输血后紫癜
血小板同种抗体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植入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 胞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 白细胞抗体
急性溶血过程产生的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 引起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发热等,同时激 活凝血系统→急性肾衰竭、休克、DIC→死亡
受血者体内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前 - 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 - 交叉配血试验阴性
输血后 - 用输血后的血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呈阳性 - 检测到不规则抗体 - 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证明溶血 - 既往有怀孕或输血史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中血红蛋白的变化
受血者体内
溶血性输血反应(HTR)
临床特点 1.ABO血型不合可致严重急性溶血反应,甚至导致死亡;
Rh血型不合可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 2.症状与体征 3.休克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症状和体征
发热、寒战 头晕、恶心 呼吸困难 腰背疼痛 低血压/心动过速 尿少/无尿等
抗体介导的溶血
IgM抗体:典型的天然存在的血型抗体,最常 见的就是ABO血型系统
IgG抗体:典型的同种抗体,由怀孕或输血诱导 产生的,最常见的就是Rh血型系统
ABO不配合输血
IgM:血管内溶血,立即型 机理:
抗体与红细胞膜上血型抗原结合→抗原抗体反 应→激活补体→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红细胞在 血管内迅速破坏、释放血红蛋白→血浆及尿中 出现游离血红蛋白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血管外溶血) 症状和体征
➢很多病人症状不明显
- 虚弱 - 不舒服 - 头疼
➢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 发热
- 黄疸(高胆红素血症)
- 血细胞比容(Hct)降低
-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判断 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测定尿血红蛋白,尿常规 核对配血试管的血标本 复核血型:输血前、后受血者血标本,供血者标本 不规则抗体筛选 重做交叉配血试验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检查有无非血型不合的溶血原因
溶血性输血反应(HTR)的分类
按发生原因分为: - 免疫性溶血反应: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型不相容,ABO、
Rh和其它红细胞血型不合,抗体介导的红细胞破坏 - 非免疫性溶血反应:输液错误、针头过小或血液预热不当
等非免疫因素介导的溶血 按发生缓急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HTR)和迟发性
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 按溶血部位分为: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
受血者血清中的白细胞抗体与献血者的白细胞 或血小板反应:66%-88% FNHTR由HLA(人 类白细胞抗原)抗体、HNA(人类粒细胞抗原) 抗体或HPA(人类血小板抗原)抗体引起
FNHTR发生率约为0.5%~1.0%,是最常见 的输血不良反应,约占总输血不良反应的52.1 %
过敏反应,特别是在输注血浆蛋白制品后,轻者 只出现荨麻疹,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 亡,其中以荨麻疹最为多见
过敏性输血反应
预防: 1.有输血过敏史者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
组胺药等。 2.对有IgA抗体需输血者可输注洗涤
红细胞。
(三)溶血性输血反应
给受血者输入不相容的血液会引起急 性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前者多由 ABO血型不相容输血引起,人为差错是其 主要原因,以误认受血者身份最为常见; 后者多由ABO以外血型不相容输血所致, 以Rh血型系统不相容最为常见,临床上极 易漏诊,输血前检查不规范是其主要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