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不等式的几何直观
数学与统计学院2008级1212408087 陈小丽
研究不等式的出发点是实数的大小关系。
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因此可以利用数轴上点的左右位置关系来规定实数的大小:
设a,b是两个实数,它们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是A,B。
那么,当点A 在点B 的左边时,a<b;当点A在点B的右边时,a>b(图1)。
图1
不等式的基础性质也可以通过作图来表示:用线段AB的长表示a,线段BA表示-a;线段CD表示b,线段DC表示-b。
如:
(1)如果a>b,b>c,那么a>c。
画图2表示:
绝对值|a|表示数a到原点的距离。
即若a>0, |a|=a;若a<0, |a|=-a;若a=0, |a|=0。
对于任意的两个实数a,b,设它们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是A,B,那么|a-b|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
为了在直观上刻画绝对值,我们做函数y=x,y=-x,y=|x|,y=-|x|的图像。
图3
图3-1
图3-2 图3-3
由图易得-|x|≤x≤|x|,于是对每个实数a,有-|a|≤a≤|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我们认识绝对值不等式的重要工具。
实际上,我们可把“距离大小”作为研究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出发点,解决相应的问题。
把|a|+|b|≥|a+b|,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b≥0中a,b 用向量α,β代替,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其几何意义。
当向量α,β不共线时,那么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向量α,β,α+β构成三角形,因此我们有向量形式的不等式|α|+|β|≥|α+β|,它的几何意义就是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所以我们称该不等式为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如|x|≤1的解如图4:
图4
|x-1|≤2的解如图5:
图5
|x|+|y|≤1的解如图6:
图6
√a2=|a|(|a|的代数刻划)实际上表达了毕达哥拉斯关系式c=√a2+b2,b=0时的特殊情形。
x2+y2=r2的解——点(x,y)的集合(轨迹)构成以原点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周。
故x2+y2≤r2的解——点(x,y)的集合(轨迹)构成以原点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盘。
图7
图7 图8 定义:|x+yi|=√x2+y2,则1≤|x+yi|≤2的解表示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和2构成的圆环:图8
基本不等式:
1.①a2+b2≥2ab如果把实数a,b作为线段长度,那么它的几何解释(a≥b):
图9-1
如图9-1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AB=a,在正方形CEFG中,EF=b。
那么S正方形ABCD+S正方形CEFG=a2+b2。
矩形BCGH和矩形JCDI的长均为a,宽均为b,它们的面积和是S矩形BCGH+S矩形JCDI=2ab。
矩形BCGH和矩形JCDI的公共部分是CEGK,边长为b,其面积与正方形CEFG相等。
所以a2+b2≥2ab。
当且仅当a=b时,两个矩形成为两个正方形,阴影部分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CEFG的面积的和。
图9-2
如图9-2所示:S ∆OAB =a 22
,S ∆OCD =
b 22
,S
矩OAEC
≤S ∆OAB + S ∆OCD ,即ab ≤a 22
+
b 22。
我们
进一步看到,当且仅当三角形S ∆BDE =0 ,即D 与B 重合,因而 当且仅当a=b 时S 矩OAEC
=S ∆OAB + S ∆OCD ,即ab=a 22+
b 22。
将①a
2
+b 2≥2ab 恒等变形,就可以得到以下基本不等式:
如果a,b>0,那么②a+b 2
≥√ab ,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
其几何意义是直角三
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不小于斜边上的高。
如图9:
图10
CD 是Rt △ABC 中斜边AB 上的高,OC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AD=a,BD=b 。
OC=a+b 2
,
CD=√ab 。
推论:在所有周长相同的矩形中,正方形面积最大; 在所有面积相同的矩形中,正方形周长最短。
推广1 3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a+b+c 3
≥√abc 3
当且仅当a=b=c 时等号成立。
推广2 n 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a 1+a 2+⋯+a n
n
≥√a 1a 2…a n n
当且仅当a 1=a 2=⋯=a n
非常自然地出现在光学和电网研究中的平均值是调和平均值2
1a +
1
b
=
2ab
a+b
.
统计学有一个重要的均方根√a 2+b 22。
有这样的不等式关系:√
a 2+
b 22
≥
a+b 2
≥√ab ≥
2ab a+b
,其几何解释如图
10:
图11-1
如图10-1所示:设ABCD 为一梯形,其中AB=a ,CD=b ,设O 为其对角线的中点。
(a ) a 与b 的算术中项
a+b 2
由平行于两底且与它们等距离的线段GH 表示;
(b ) 几何中项√ab 由平行于两底且使梯形ABLK 与KLDC 成相似形的线段KL 表示; (c ) 调和中项
2ab
a+b
由平行于两底且过O 点的线段EF 表示; (d ) 均方根√
a 2+
b 22
由平行于两底且将梯形
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的线段
MN 表示。
如图11-2所示:O 为圆心 ,MH<MG<MO<MR
设MP=a,MQ=b ,(a>b ),则MO=
a+b 2
,MG=√ab ,MH=
2ab
a+b
,MR=√
a 2+
b 22
Cauchy 不等式:
(a ) 二维形式:((a 12
+a 22)(b 12+b 22)≥(a 1b 1+a 2b 2)2)
当且仅当
a i
b i
=λ(i =1,2) 时等号成立。
其几何意义如图11:
图12
Cos θ=
α·β
|α|·|β|
=
1122√a 12+a 22 √b 12+b 22
又由(Cos θ)2
≤1即得
((a 12+a 22)(b 12+b 22)≥(a 1b 1+a 2b 2)2)。
其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Cos θ)2
=1 ,即θ=0或π。
也就是说α,β 平行。
坐标(a 1,b 1),
(a 2,b 2)成比例。
即a i
b i
=λ(i =1,2)时等号成立。
推广1 3维柯西不等式
(a 12+a 22+a 32)(b 12+b 22+b 32)≥(a 1b 1+a 2b 2+a 3b 3)2
当且仅当
a i
b i
=λ(i =1,2,3) 时等号成立。
推广2 n 维柯西不等式
(a12+a22+⋯+a n2)(b12+b22+⋯+b n2)≥(a1b1+a2b2+⋯+a n b n)2
当且仅当a i
b i
=λ(i=1,2,3,…)时等号成立。
赫德尔不等式
a i,
b i>0,
(a1p+a2p+⋯+a n p)1
p(b1q+b2q+⋯+b n q)
1
q≥a1b1+a2b2+⋯+a n b n,
1
p
+
1
q
=1当p=2,q=2时即是柯西不等式。
三角不等式:(二维形式)
√x12+y12+√x22+y22≥√(x1+x2)2+(y1+y2)2
当且仅当x1=k x2;y1=ky2。
其几何解释如图13
图13
一维形式:√x12+√x22≥√(x1+x2)2,即|x1|+|x2|≥|x1+x2|,当且仅当x1=k x2,这时三角形退化成一条直线。
推广√x12+x22+⋯+x n2+√y12+y22+⋯+y n2≥√(x12+y12)+⋯(x n2+y n2)此式对一切实数x i,y i都成立,当且仅当x i=ky i时等号成立。
闵可夫斯基不等式
任意非负数x1,y1,x2,y2及任意的p>1,有
(x1p+y1p)1
p+(x
2
p+y2p)1p≥[(x1+x2)p+(y1+y2)p]1p三
角不等式是这里p=2特殊情形。
推广n维闵可夫斯基不等式
(x1p+x2p+⋯+x n p)1
p+(y
1
p+y2p+⋯+y n p)1p≥[(x1+y1)p+⋯+(x n+y n)p]1p,其中p≥1,当p<1时,不等号要反过来。